| 
              
             | 
             | 
            
              
                
                  
                    | 慈濟與我的孩子們 | 
                   
                  
                     | 
                   
                  
                    | ◎尤振卿 | 
                   
                  
                     | 
                   
                  
                    慈濟!慈濟! 
                       
                      您—— 
                      像座燈塔, 
                      挺身昂首, 
                      注視著無涯的邊際; 
                       
                      您—— 
                      以一道清流, 
                      不驗不倦的愛心, 
                      照亮了迷航的孤舟, 
                      從無助、黑暗的航途, 
                      施予渴望者以指針, 
                       
                      駛向那—— 
                      幸福的彼岸; 
                       
                      步行在—— 
                      清朗芬芳的路上。 
                       
                       
                      不知是什麼時後開始,我投入了慈濟工作,而且投入得那麼深遠;也不知 
                      是什麼時後開始,我竟以慈濟人自許,以慈濟人為傲! 
                       
                       
                       
                      ◆發現沙莫甘泉 
                       
                       
                      我只記得,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一位黃先生送給我一本慈濟月刊,我的 
                      同修如獲至寶,想必是此顆愛的種子,已不經意中落入我們的心田。爾後 
                      劉金菊師姊送給我們一本「靜思語」,加上潘蓮花師姊的引導,我的茅塞 
                      頓開──這不就是當今社會缺愛症的良方嗎?它是一股無污染的愛,是一 
                      股清流,它能淨化人心、啟發人性;它更是人生的重心,是沙漠的泉源! 
                       
                      有人說,現在的社會是個冷漠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代溝 
                      越來越深,倫理道德已蕩然無存;長此以往,這個社會將不堪設想。好在 
                      慈濟精神適時出現,它是一中流砥柱;我們為人師表的,為國家培育人才 
                      是我們的責任,雖然不見得個個都出類拔萃;但如果我們能趁早將此股清 
                      流從孩提時代開始灌輸,對扭轉頹廢的社會風氣,將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助 
                      力。 
                       
                      上人說:「聽經不如講經,講經不如行經」,我們應該起而行,於是我擬 
                      訂了「自我修養」與「關心別人」兩項教學重點。 
                       
                       
                       
                      ◆與生活倫理相結合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我在整個推行過程中,花在 
                      「準備」工作上的時間,可說是最多了,這部分我分兩方面進行: 
                       
                      一、以靜思語做教材:我整整花了整個暑假把上人的「靜思語」配合生活 
                      與倫理德目,重新加以編排。如勸學週即配合靜思語的「要用心,不要操 
                      心、煩心」、「每一天都是做人的開始,每一時刻都是自己的警惕」;禮 
                      節週即配合「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步,在人生道中就會活得很快樂」、 
                      「真正的智慧人生,必定有誠意謙虛的態度,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惡邪正, 
                      有謙虛才能建立美滿人生」……等等,以備教學需要。 
                       
                      二、設立有利的教學環境:推行慈濟往下扎根工作最怕的是學校主管的反 
                      對、家長的反彈,於是我購買了好幾套「渡」的錄音帶,一套送給校長, 
                      一套在同仁中流傳;在家長方面畫分三區,每一區送一套流傳。在同仁中 
                      我聽到的是:「尤老師,『渡』太感動人了,我聽了三次,跟著哭了三次 
                      。」家長方面反應亦然。我暗自高興,因為他們的眼淚是我推行的助力啊 
                      ! 
                       
                       
                       
                      ◆學生勇於認錯改過 
                       
                       
                      至於實施方面,我兵分四路進行: 
                       
                      (一)讓學生瞭解慈濟:在這方面我得到潘蓮花師姊的鼎力協助,因為她 
                      在去年帶領了幾位師兄師姊蒞校參加六丙的畢業同樂會,留給他們深刻的 
                      印像。從這些照片中、從慈濟道侶中,我們適時的加以介紹,讓學生知道 
                      什麼是慈濟?慈濟到底在做些什麼?很奇怪的是,最先學生們只知道「慈 
                      濟就是師姑,師姑就是慈濟」他們把慈濟與師姑們畫成等號。我真佩服上 
                      人調教的這些師兄師姊們在學生心中建立了良好形象。 
                       
                      (二)以愛心教導:我在每天生活與倫理時間中,講解與該週德目有關之 
                      靜思語,下午的作業指導時間,由學生自我反省,現身說法。這一節課可 
                      以說是最輕鬆了,競相上台,看到他們天真的臉頰上毫無保留的自我反省 
                      ,一天的疲勞,會在他們的現身說法中化為烏有! 
                       
                      為了能讓學生勇於認錯、勇於改過,在作文課時,我出的題目是:「媽! 
                      對不起」,或「臉紅時」等等;在教導他們如何判斷是非時,我的題目是 
                      「真教人臉紅」,在其天真無邪的筆下,有時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像這些小朋友們給上人的三本創作──「一件秘密的事」、「師公!謝謝 
                      您!」、「師公!我作到了口也!」即是。 
                       
                      (三)把靜思語生動化:從靜思語的靜態解說進而成動態的演出。上學期 
                      輪到本班主持週會時,學生竟然把「輕聲細語」自編自導自演的上台表演 
                      ,演出相當成功,該週整排南棟大樓到處可見「輕聲細語」標語,同時上 
                      課也比平時安靜多了。 
                       
                      (四)把慈濟帶入生活中:三月十五日得到潘蓮花師姊的協助,帶學生一 
                      起去訪查貧戶,工作雖然累了些,但看到他們的「訪查貧戶記」,不得不 
                      佩服這些孩子眼力的敏銳、見解的正確。我認為這項工作相當有意義,家 
                      長們也極為贊同,因為這樣不只可激起其慈悲心,更可讓學生知道惜福, 
                      只不過辛苦了師兄師姊們,又讓他們破費,至今於心難安。 
                       
                      去年我可說是摸索期,今年我雖有計畫的推行,但掛一漏萬的地方在所難 
                      免,於是每一週後,我當即自我反省,在教法上自我調適;在活動上像訪 
                      查貧戶、救濟發放等,應多帶領學生參加,讓學生感到自己是慈濟的一員 
                      ,同享助人的快樂。 
                       
                       
                       
                      ◆心血沒有白流 
                       
                       
                      上人曾說:「慈濟是做出來的,實際而為,才可看到大地毫光。」又說: 
                      「盡多少本分,可得多少本事。」推行慈濟往下扎根的工作,的確是件不 
                      簡單的工作,推行之初不敢奢望有所得,我只抱著「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以「多做多得,少做多失」惕勵自己,近一年的工作上,竟有「無心插 
                      柳柳成蔭」的成果出來── 
                       
                      一、「慈濟撲滿」捐了二張病床:在推行上我較重視品德陶冶,並不刻意 
                      要學生捐款,因為在家長對慈濟還沒深入瞭解前,千萬別讓家長誤會慈濟 
                      ,破壞了慈濟清流的形象。然而近一年來,慈濟撲滿竟有如此多的硬幣, 
                      已可窺見家長對我們的認同。 
                       
                      二、以身為慈濟人為榮:現在只要有不守規矩的學生,就會聽到:「你再 
                      這樣,就建議老師開除你的慈濟資格。」奇哉!這句話竟然比處分他還有 
                      效果,做錯了事,會向老師、同學懺悔,會打電話跟師姑懺悔,他們深怕 
                      離開這麼美的大家庭。 
                       
                      三、懂得關心別人:年前小犬車禍住院,由於心情煩燥不安,下課時間, 
                      我時常望著操場發呆。第二天,竟然在我桌上看到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 
                      :「老師!師公說,凡事不要煩心、操心」想不到這些小精靈會以上人的 
                      話來安慰我。午餐時間分配菜肴(本校供應營養午餐),他們懂得互讓, 
                      一改以往和他班小朋友一樣「搶菜」,他們秉持的是:後面還有人沒吃。 
                      同學病了、老師病了、師姑病了,他們會去探望,會去信慰問,他們懂得 
                      關心別人。看到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以當慈濟人為傲。 
                       
                      以往耽心的家長反彈、學校的反對,竟是多餘的,今後我將更加努力影響 
                      別的班級,從「獨善其身」而「兼善天下」,讓慈濟的芳馨,溫暖整個人 
                      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