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紐約支會施長要伉儷為志業奉獻心志 |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二年八月十七日 
                       
                       
                      清晨,遠處傳來聲聲佛號,南部地區的委員會員冒雨朝山入精舍。上人讚 
                      歎大家的虔誠心念:「為了參加慈院六周年慶,你們千里迢迢的來,往返 
                      即需三天的時間,真是難得的心志。看到這麼多人朝山進來,就可知道慈 
                      濟精神在南部發揚光大了。」 
                       
                      隨後,他們前來向上人告假,由於人數眾多,只得分成二批,上人也分成 
                      二次為之開示。 
                       
                      慈誠隊已正式授證,慈濟的男眾形象由此確實地樹立了。在歡喜的同時, 
                      上人對慈誠隊有著很大的期望。「有好的家庭,才能建立好的人生,要有 
                      祥和的社會,則要從自身做起。」上人要大家守分盡責,立志、立願,終 
                      身奉行慈濟十戒,並深自期許──只要有我在,這個社會會改變得更好。 
                       
                      美國德州、紐約支會委員們,難得返國,格外珍惜親炙上人的因緣。慈定 
                      師姊跪著奉出她這生所有的金飾,捐給上人做醫學院基金,其中包括一枚 
                      深具意義的戒子,是十七年前,夫婿施長要師兄親自為她戴上的。師姊說 
                      :「我們沒有什麼,這枚戒子,也沒事先經過他的同意,就給捐出來了。 
                      我實在高興他能出任委員,這給了我很大的力量,從此,我們可以一起在 
                      紐約推動慈濟。」師姊激動得泣不成聲,一旁的施師兄也紅了眼眶。 
                       
                      上人慈藹地告訴師兄伉儷:「心意無價。」並為他們說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明示東西雖有貴賤,但心力卻是平等的。 
                       
                      上人說,建院當初,一位企業家和一位經濟窘困的婦人,在同一天各捐出 
                      三百萬和三萬元,上人當時即說他們功德一樣,並解釋道:「這之間若有 
                      差距,只因世間人所說的數目而有分別;但在佛法的心量上,三萬與三百 
                      萬相等。對捐出三百萬元的人來說,是他能力所及,對他的生活並無影響 
                      。而對這位婦人來說,三萬元卻是她二十年來的累積,是她一生僅有的儲 
                      蓄,那分勇敢能捨的『心』,絕不亞於三百萬啊!」在上人的手中和眼中 
                      ,東西沒有大小輕重的分別,最可貴的是一分真誠的心。 
                       
                      上人並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為他們述說慈濟建院史,鼓勵施師兄伉儷:「 
                      凡事都是因緣和合,只要秉持『誠正信實』的原則做事,自然有所成就。 
                      你們遠在國外,更要好好守住平實的心念,不要因挫折或讚美而起伏,切 
                      忌有分別心和貪念。」 
                       
                      隨同施師兄回國的郭正昭教授,經過數日的觀察後,發現慈院每一個角落 
                      的建築都很堅固,「我參觀過許多硬體建築,別的建築多少都有偷工減料 
                      和瑕疵的現象,唯獨慈濟醫院我沒有見到,這是超乎了先進國家的標準。 
                      」從中他更體會到了慈濟人心力的不可思議。 
                       
                      他認為慈濟的公信力強,委員氣質佳,對淨化社會人心有著重大的影響力 
                      ;就他學歷史的觀點,期待慈濟能留下完整的人文史料。 
                       
                      郭教授又提到,在國外,每當他們一群學者專家聚會時,唯一不變的話題 
                      ,就是關心上人的身體,他希望上人能為慈濟未來的發展保重身體。上人 
                      言:「佛陀在世時,他的大弟子目犍連、舍利弗,都先他而去,而佛教不 
                      也是傳下來了嗎?不要有子孫的觀念,慈濟是佛教的,慈濟是社會大家的 
                      。」 
                       
                      曾有醫師告訴上人:,唯一能讓師父健康的方法,就是放下一切,好好地 
                      休息;這對上人而言,是天方夜譚。上人曾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因 
                      為推展志業而付出時間和體力,是我無怨無悔的抉擇。」慈濟的志業是上 
                      人以生命點滴的心血貫注的,慈濟的工作,不僅上人珍惜,更是每位願意 
                      發揮生命功能的慈濟人,所珍惜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