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藉四大志業具體建設 
                      留與子孫愛的典範 | 
                   
                  
                     | 
                   
                  
                    | ◎證嚴上人 | 
                   
                  
                     | 
                   
                  
                    《榮譽董事聯誼會現場報導》之一 
                       
                       
                      諸位榮譽董事,各位大德,阿彌陀佛! 
                       
                      今天的場面讓我非常感動,也讓我在充滿信心、歡喜心之外,又多了一分 
                      無限的感恩心。 
                       
                      榮譽董事是慈濟力量的中心,諸位對慈濟愛心的護持,構成了最美、最感 
                      恩的慈濟團體,也給我增添了無比的精神力量。 
                       
                      慈濟創立至今,已邁入第二十八年了。想想這段時間,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時間一年年的過去,對一個人來說,只是年齡的不斷增長,而對生命來 
                      說,卻是逐漸的縮短。但是我們回頭看看,這二十多年來,卻成就了真善 
                      美的慈濟世界。 
                       
                       
                      ◆信心、愛心、感恩心,造人間淨土 
                       
                       
                      慈濟世界並不是一個人的力量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千千萬萬人的力量匯集 
                      起來成就的。 
                       
                      剛剛林市長說過,臺中的監獄已不夠用,必須再增建一個可以容納五千人 
                      的新監獄。聽了這句話,實在令人心寒,臺灣只有二千多萬人口,單是一 
                      個臺中地區,就必須再增建容納五千人的新監獄,何況其他的地區,也有 
                      監獄的設置啊! 
                       
                      我想,藉法律制裁以減少犯罪,那是不可能的。以前的人說過一句話:「 
                      嚴官府,賊反多」,由此可見,要用法律制止人犯罪,實在太難了。其實 
                      ,要減少犯罪率,只有一個方法──啟發良知。 
                       
                      每個人都有善良的本性,也有與佛同等的智慧和同樣的慈悲,就像諸位一 
                      樣,大家愛心的結合,就可以成就清淨的慈濟世界。 
                       
                      儘管現在的社會很污濁,但是我們看看,在污濁的池水中,卻能綻放出清 
                      淨的蓮花。如同娑婆世界中,有了慈濟的淨土,淨土上又長出一朵朵的蓮 
                      花一樣──只要大家有信心、愛心、感恩心,要成就人間淨土,又有什麼 
                      困難呢?佛教以蓮花為標幟,意義即在其出污泥而不染。 
                       
                      各位榮譽董事對慈濟這分的愛,可以說是無所求的奉獻,而且都有一個共 
                      同心念──奉獻社會。你們奉獻金錢、奉獻力量、奉獻智慧,而我什麼都 
                      沒有,只能做志工──只能用我的口、用我的身命,來做好該做的事。 
                       
                      剛剛總召集人李正富先生也說過:「上人曾說:『我沒錢也沒力量,我只 
                      有付出我的一條命』。」不錯,我是說過,在我能呼吸的時候,大家給我 
                      的力量,我一定盡形壽妥善運用。 
                       
                       
                      ◆慈濟之美,美在誠實與奉獻 
                       
                       
                      誠如慈濟醫學院籌備處主任李明亮教授他剛才說的,他從今年七月回國, 
                      就一心一意籌備慈濟醫學院,他會很盡心的做,絕不會浪費我們的一分錢 
                      ,即使是一個房間、一扇門,他都很仔細的看圖,這無非也是為了使大家 
                      捐給慈濟的一塊錢,能當成二塊錢使用。他用最經濟的心態,要建設一座 
                      最有水準的醫學院。 
                       
                      再說我們慈濟醫院的曾院長,他從我要建院的第一張圖開始,就參與規劃 
                      、看圖,陪我一步步走過來,不論你們什麼時候回醫院參觀,一定隨時都 
                      可以看到這位慈濟醫院的大家長,把他的愛、親切和感恩,獻給病人。 
                       
                      而護專的張校長,她放棄了西部優渥的待遇,到東部教育莘莘學子,希望 
                      慈濟護專的學生,每個人都能充滿愛心,將來在社會上,發揮一分白衣大 
                      士聞聲救苦的功能。 
                       
                      所以,你們的奉獻,一點也沒浪費到別的地方去。慈濟之所以美,也就是 
                      美在這分誠實和奉獻。慈濟世界中,不但出錢的人有愛心,而負起慈濟志 
                      業體的執行人員,也有愛心並且肯用心。 
                       
                      總而言之,二十八年來,我們所做的點點滴滴,完全都以信、實、誠、正 
                      在利益社會人群。 
                       
                       
                      ◆為佛教、為眾生,美夢必能成真 
                       
                       
                      談到慈濟志業體的功能,必須從民國六十八年籌畫建院說起。 
                       
                      當初我要建院,最主要的原因,是發現很多救濟的個案中,都是因病而貧 
                      ,為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醫療著手。 
                       
                      那時候,正是我身體狀況最糟的時候,隨時有休克的可能。由於身體有病 
                      ,愈能體會人生無常以及生命的可貴,也更加感受到人生只有使用權,而 
                      沒有所有權——當人在生命最危弱的時候,將會發現,如果不好好把生命 
                      的功能發揮出去,等到有朝一日想用的時候,卻不一定有機會啊! 
                       
                      因此,我自不量力地發了一個願──要在東臺灣建一座醫院。 
                       
                      要建院談何容易呢?寸土片瓦皆無,要如何建院呢?但我有信心。我的信 
                      心最初是來自佛陀。因為佛陀向弟子說過:「入我們不貧,出我們不富」 
                      ,意思也就是說:只要你決心為佛做事情,佛絕對不會辜負你的;假如你 
                      沒有那分誠意,即使是神通廣大,也無可奈何。 
                       
                      我有信心,我要把生命奉獻給佛教──為佛教為眾生,而且深信佛菩薩一 
                      定不會辜負我。 
                       
                      我在民國六十八年提出建院構想的時候,臺灣的經濟景氣還不大理想,我 
                      馬不停蹄的到處勸募,四處尋找土地,但那時候不大有人理我,甚至連花 
                      蓮本地的有關人士,一聽到慈濟功德會要找土地建院,都表示簡直是在做 
                      白日夢。他們不相信功德會敢在花蓮建醫院。 
                       
                      那怕是真的在做夢,我也要讓美夢有成真的一天!我深具信心。 
                       
                      一直到民國六十九年底,林洋港先生、蔣故總統經國先生,以及謝東閔先 
                      生,先後到花蓮,了解到慈濟十幾年來,完全是為社會做出無私的奉獻, 
                      所以重視慈濟建院問題。 
                       
                      你們知道嗎?在那段找土地、碰釘子的時間中,我真是苦不堪言啊!一個 
                      人在夢中要叫又叫不出聲音,那有多苦啊! 
                       
                       
                      ◆幾番歷練,眾志突破困難 
                       
                       
                      經過了多番波折,第一塊土地終於在林洋港先生及地方政要人士的協助下 
                      取得。民國七十二年,所有籌備工作完備,邀請當時的省主席李登輝先生 
                      動土。動土之後,那塊地,卻因佳山計畫的需要,必須由國防部收回。 
                       
                      聽到這消息時,我真是打落牙齒和血吞啊! 
                       
                      當時很多人都已經知道慈濟要建院,偏偏在動土之後,又生變卦,土地須 
                      收回。我實在不忍心向委員會員們說這個消息,我怕士氣會因之而低落, 
                      我必須把痛苦和憂愁往肚子裡吞,把信心和笑容擺在臉上。 
                       
                      我吃不下、睡不著,沒有人知道我心多苦。林洋港先生打電話問我:「法 
                      師,聽說你好幾天沒吃沒睡啊!你為什麼要如此的煩惱和著急呢?」 
                       
                      我對他說:「我好不容易才找到土地並且動土了,現在卻被收回去,叫我 
                      怎能不煩惱呢?」他說:「法師啊!那塊土地菩薩不喜歡啦!所以他要為 
                      你再找一塊更好的土地。菩薩是在考驗你,考驗你是不是有信心再做下去 
                      。現在你既然有決心做下去,他一定會幫你找一塊更好的土地!」 
                       
                      七十三年我們第二次動土了,邀請林洋港先生主持儀式。說來也是巧合, 
                      第一次的土地是林洋港先生幫我們取得,由當時的省府李登輝主席動土; 
                      第二次的土地,是在李主席任內幫我們以政策性取得,而由林洋港先生動 
                      土。 
                       
                      醫院的建設,歷經辛苦波折,終於在七十五年八月啟用。我常說「人多力 
                      大福就大」,本來建院預計三年才能完成,卻在二年三個月後,提前九個 
                      月完成啟用。 
                       
                      原本我的構想,是為了節省你們所付出的每一分、每一毛錢,所以打算在 
                      醫院完成前半年,才招募醫師、行政人員等,沒想到提前了九個月完成, 
                      那份措手不及的緊張,實非言語所能形容。 
                       
                      幸好臺大醫院上自院長,下至各科主任,他們都很支持我。我實在很感謝 
                      林洋港先生,當時我打電話給他說:「林先生,醫院建好了,可是醫師還 
                      沒找呢!」他問我打算要如何找醫師?我說:「我很期待臺大醫院能和我 
                      們建教合作,請他們的醫師支援我們,不過這必須經過臺大醫學院的院長 
                      批准啊!」他說:「沒關係,你是為東部地區的民眾而建醫院,政府應該 
                      會支持你。我幫你打個電話。」 
                       
                      感謝當時臺大醫學院的孫院長,他在三天內做成決定。我時時刻刻都在感 
                      激臺大醫院院長和各科主任,他們全力支持我,才能使慈濟醫院分分秒秒 
                      發揮救人的功能。每當聽到慈濟醫院又在病患生死邊緣救回一條人命時, 
                      我內心真是無限的歡喜感恩與感動。 
                       
                       
                      ◆發揮愛的功能,綿長慧命於萬世 
                       
                       
                      這分的功能和成果,也是諸位給我的啊!如果沒有你們全力的支持,我那 
                      有辦法完成想做的工作呢?又那有可能把慈濟醫院的工程提前完成呢? 
                       
                      醫院完成後,我發現了國內護理人才欠缺的問題,我決心要籌建護專,培 
                      育具有慈悲心懷的優秀護士。可是教育部未批准,當時他們認為護士已供 
                      過於求,所以不準備開放護校的設立,我用心努力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 
                      ,一面找土地,也一面繪圖,可說是多方進行。因此在教育部核准的同時 
                      ,土地找好了、圖也畫好了,所以就馬上動工興建。 
                       
                      前些時候我們從報章媒體上,看到很多醫院因為護士要參加高普考,所以 
                      暫時關閉部分病房,但是這種情形在我們醫院並沒有出現,因為我們有足 
                      夠的護理人力。護專所教育的學生,我們都希望將來能分布在社會各個角 
                      落,發揮白衣大士的精神,以菩薩的心,來對病患付出愛,救度眾生。 
                       
                      人的生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短,我常想,慈濟的慧命,必須綿長千 
                      秋萬世──你們給我的錢和力量,我把它化為一棟棟的建築,希望它不斷 
                      的在社會上發揮愛的功能。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必須要有好醫師,所以 
                      我們的醫學院要趕快完成,才能教育出良醫。 
                       
                      一個國家要健康,必須要有良相良醫。我們如果有好醫師,人民的身心才 
                      能健康;人民的身心健康,社會才能祥和;社會祥和,國家才能強盛。所 
                      以,我希望醫學院能在你、我、他的力量的再次結合中,把它完成。甚至 
                      將來的慈濟大學,也能夠順利完成。 
                       
                       
                      ◆慈濟每塊磚,每寸土,都是大家的 
                       
                       
                      我看目前的社會狀況,有很多的夫妻兩地隔離,太太帶著孩子移民到國外 
                      去,先生留在臺灣賺錢,孩子有的在英國、有的在紐西蘭,也有的在美國 
                      ,只見做父母親的一下子飛英國,一下子飛日本,好辛苦啊! 
                       
                      我問他們,這樣飛來飛去,是不是很快樂,他們回道:「師父,我好痛苦 
                      啊!我到英國時,想到美國的那個孩子,到美國,有想到紐西蘭的那個, 
                      還有在台灣的大孩子(先生)……」他們寧願當空中飛人,為的是什麼啊 
                      ?只為了孩子的教育。 
                       
                      我有一個心願,臺灣四季如春,人口也才二千多萬,這二千多萬人如果都 
                      能淨化,臺灣就是一個美麗世界。希望將來臺灣的孩子不必再到國外留學 
                      ,這不是很好嗎? 
                       
                      慈濟的醫療、教育一切建設,是從民國七十三年開始。你們給我的每一分 
                      每一毛,都是用在每一塊磚、每一道牆上,當你們回去花蓮,抬頭看到每 
                      一棟建築物,你們一定會很歡喜──因為今天布施的錢,明天就可以看到 
                      成果了。 
                       
                      在護專前面有近五十甲的土地,那是預定做為慈濟大學的建地,我曾經在 
                      向大眾說話時說過:「大家的力量匯合起來,完成了慈濟建設,所以每塊 
                      磚、每寸土,都是大家的。」 
                       
                      有位六、七歲的小朋友和爸媽到護專參觀,他站在三樓陽台上向爸媽說: 
                      「爸爸、媽媽,你看我們的土地有這麼大這麼大耶!」媽媽聽了說:「小 
                      鬼,這怎麼是我們的土地呢?」孩子回道:「媽媽,妳忘了啊!師公說, 
                      那怕你只出十塊錢,這塊土地也是你的啊!所以這片土地都是我們的。」 
                       
                      確實是如此啊! 
                       
                       
                      ◆以建院初心,護持醫學院建設 
                       
                       
                      諸位,慈濟醫院從七十三年開始動工興建,第一期工程完成後,緊接著第 
                      二期工程也完成了;護專教室及校舍第一期工程完成後,第二期工程現在 
                      正進行中,還有慈濟紀念堂、醫學院……。未來要做的事,還有很多很多 
                      。 
                       
                      曾有委員向我說:「師父,很多人都說慈濟已經很有錢了,所以他們要暫 
                      停捐助,我好擔心啊!」我說:「如果有人向你這麼說,你要回答他:『 
                      謝謝你的祝福──不過這些錢都是在醫院、在學校、在慈濟一切建築物的 
                      上面。師父現在所欠缺的,是醫學院的土地和建築費,而這些所欠缺的錢 
                      ,都還在你們的口袋中。』」希望你們能夠和當初幫助我建院一樣,再支 
                      持我把醫學院完成。 
                       
                      社會人群需要我們的力量,除了你們自己付出之外,也希望介紹給你的朋 
                      友,讓他們能夠了解慈濟,共耕這分福田,相信如此一來,臺灣的社會會 
                      更好。 
                       
                      這次我到臺南市成功大學演講,南部地區動員了二百多位的委員和慈誠隊 
                      去打掃會場;當晚我要進場時,門口排了好長的會員及一列小朋友,他們 
                      每個人都拿著撲滿,「要給師公建醫學院」,總共收了七袋的撲滿。 
                       
                      當天聽講的民眾有近二萬多人,看到這種場面,都很感動,尤其在近二個 
                      小時的講話中,甚至連一些三四歲的小朋友要尿尿也不敢吵,慈濟世界就 
                      是這麼美啊! 
                       
                       
                      ◆藉有形建設,為後代子孫留下典範 
                       
                       
                      昨天我在臺中分會,有個媽媽帶著四歲的孩子來看我,他向我說:「師公 
                      ,我的撲滿每天都要投錢,投到我提不動了,要拿來給師公建醫院。」他 
                      媽媽在旁邊說:「這個孩子也真奇怪,每天起床,總是說師公要做什麼、 
                      做什麼。甚至有天他太調皮了,我要打他,他竟然向我說:「媽媽,你沒 
                      有聽到師公說『普天之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嗎?』」這孩子才四歲啊! 
                      他竟能將我的話記在腦海中。 
                       
                      所以,慈濟是希望藉有形的建設,來教育未來的主人翁。 
                       
                      希望諸位榮譽董事,不管你們是住在北部或中南部,你們能夠多來了解慈 
                      濟;期望慈濟的志業,能在我們這生中完成。 
                       
                      總而言之,在座近二千位榮董,如果你們都能再出發,相信慈濟的一切建 
                      設,都能順利完成,希望大家共同用心,為慈濟在推動、再出發。 
                       
                      感謝中部地區主辦這次的榮董聯誼會,也謝謝委員們、慈誠隊的辛苦,更 
                      謝謝大家從北部、南部、東部來到這裡,希望將來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在一 
                      起,共同攜手、連心,把慈濟的四大志業做好。祝福你們身體健康、家家 
                      平安吉祥。 
                       
                       
                      (八十一年十月卅一日講於臺中東海大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