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點燃的蠟燭才有光
指引迷途少年計畫 |
|
◎盧蘇偉 |
|
「慈濟」自今年六月至十二月止,協助板橋地方法院,輔導受觀護少年,
每月兩場演講,共十二場。雖然時間並不長,但每一次從這些孩子們所寫
的心得中,可以看出出慈濟愛人助人的種子,以植入了孩子們的心中。
「慈濟」雖是一個佛教團體,但在這十二場演講中,不談信仰,只談慈濟
人個人中從艱辛中走過的心得─如何從「失去」中得知珍惜?如何在「艱
困」中心存感恩?如何從「給予」中獲得歡喜?如何「成就他人」造福自
己。這些課題,都是當今社會的清涼劑。
慈濟人之所以能感動這些迷途的孩子發露懺悔,最重要的是,那分真誠無
求的期許和悲憫的慈濟精神。功利社會講求對等的互惠,提倡的是付出最
少,能獲得最多;但慈濟精神中,卻只談論─如何讓自己付出更多,而不
祈求從對方那兒換取回報;如何去奉獻自己的生命,去幫助他人,而不貪
慕別人所擁有的。目的在提昇每一個人的人格修持,進而達到安詳和樂的
清靜社會。
六個月轉眼救過去了,參與此次活動設計和安排的三位觀護人,都有共同
的看法─盡心盡力的為這些孩子付出,和馬馬虎虎不關心,都是領同一份
薪水,但是馬馬虎虎除了虛度光陰,自己還一無所獲:若能「多用一份心
」,那麼時間雖然過去了,但心中那分歡喜和獲得,是難以言喻的。這也
印證了證嚴上人在〈靜思語〉中所言:一支蠟燭如果沒有心,就不能燃燒
;即使有心,也要點燃才有意義。點燃了蠟燭會有淚,但總比沒有燃燒的
好。」
慈濟不僅使這些孩子成長了,也讓觀護人成長了,所以未來的一年,我們
將更精進、努力地播撒慈濟的種子,期許這些孩子,將來能成為社會的清
流及積極的造福者。
明年〈八十二年〉,我們擬定好了一份計畫,我們將有目標、有步驟的,
把這群迷途的孩子,帶回他們該走的路。這份計畫,是針對輔導「假日報
到」的少年設計,分院內院外活動。
一、院內活動──排定二十四場不同主題的演講,每月兩場。其中包括十
二場「慈濟時間」,四場「心裡輔導講座」,四場「法律常識」,四場「
團康生活」。將遴聘慈濟委員、有關各主題之專家及學者、大專輔導員參
加。
為求活動更加生動、活潑,每天演講,均安排互動時間,由在場的孩子發
表感言,或有獎徵答及帶動唱。期能使這些孩子,,均能歡喜的來,歡喜
的回。
二、院外活動──包括「淨山活動」、「愛心服務」及「父母成長教室」
三項。
淨山活動預計每雙月舉行,由我們慈誠隊協辦,除了登山做環保及資源回
收等工作外,我們的理想,是能找到適合的育幼院、老人之家,讓這些孩
子有服務別人的機會,並從中學習「惜福」與「感恩」。活動的形式,我
們是採輔導人員多於孩子的方式,由預先設計的活動目標,營造學習情境
讓這些孩子於潛移默化中學習。
「愛心服務」是遴聘慈濟委員或慈誠隊員為「榮譽觀護人」,帶領所交予
輔導少年從事訪貧、助幼、輔老之工作,期能讓這些孩子在親近好人,學
習好人中,成為一名「好人」。
「父母成長教室」是有鑑於子女偏差行為的根源,十之八九,是來自父母
不當管教。除了協助孩子走回正途,也協助孩子的父母,認識管教子女應
有的態度與方式。我們的希望是十五到二十人的小團體,每月或每週聚會
一次,藉由互動之方式,彼此交換管教之心得,激勵每一位父母均能成為
稱職的父母。
管教子女是當前社會,父母心中最大的負擔,一個人健全成長不能單憑運
氣,而必須由我們多方的努力。每一個孩子都是社會的未來與前途,我們
必須給他們最多的關懷與鼓勵!
一個孩子步入了偏差的道路,正告訴我們,該是反省與檢討的時候,應該
即時伸出我們的關愛的雙手,協助他們重返正途。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
父母有時是很無奈的,淨化我們的社會、挽救我們的孩子,這項重任,對
於每一個人,應是責無旁貸的。
期盼您與我們一起舉鋤耕耘,同為人間淨土播下種子。
(本文作者現任板橋地方法院觀護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