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織愛心以禦寒 |
|
◎謝寶慧 |
|
實際接觸慈濟未久,
從華東賑災到外蒙發放,
在緊急籌備棉衣的過程中
黃華德居士說:
「我一直活在榮幸、珍惜與感恩的當下……」
「我不太會說話」,是他們夫婦倆在不同時候說下的共同話語。
黃華德師兄和李時師姊在八十年二月成為慈濟的榮譽董事。同年夏秋之交
,大陸華東地區洪澇肆虐,九月,他們在圓山俱樂部,邀成衣業同行響應
慈濟大陸賑災;之後並以在大陸設廠之便,籌備賑災的棉衣襖。十二月,
李時師姊出任委員。
去年,李時師姊早已和在英國唸書的兒子重儒,約好耶誕節要到大陸會面
;而因為援助外蒙的因緣,在徵得上人同意後,和兒子轉而加入外蒙發放
行列。
◆任重道遠.慈濟踏上外蒙的第一步
外蒙,對台灣同胞來說,是個聽似熟悉,卻又遙遠、陌生的地方。為應外
蒙紅十字會之請,上人委請常往來大陸投資經商的黃居士,前往進行初勘
,以便做為慈濟是否援助的參考。去年十月初,黃師兄抱著謹慎受命與對
外蒙未知的新鮮感,以私人名義先行前往外蒙察勘。
「那時候,有著深秋的寒意,但還未開始下雪。初到外蒙,並不覺得那是
個貧窮的國度,但是深入了解後,才知道因政治的衝擊,人民的生活水準
每況愈下。今日所見,即是社會主義時代留下的樣板,說穿了不過是『虛
有其表』。」黃師兄談著第一次到外蒙的印象。
「我還記得在街上曾遇到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她背個包包,我請翻譯人員
告訴她,想看看她袋子裡的東西。她打開,裡面只有一小塊發霉的黑麵包
,而那竟是他們全家的伙食……。」他說著,語音有些低緩、沉重。
◆趕製棉衣.援助華東與外蒙數萬套棉衣籌備
十一月下旬,黃師兄和林偉賢先生再次前往外蒙,針對物資發放事宜進行
磋商。由於當地已屆零下二十幾度的嚴冬時節,物資的貧乏,使得一些小
孩無衣可穿。他們將此悲情再帶回台灣。
了解這些情況後,上人立刻請從事成衣業並在大陸設廠的黃師兄,依各種
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準備一萬套棉襖、棉褲、衛生衣褲、手套、帽襪,以
便讓外蒙的孩子能有衣物禦寒。
為了趕在十二月底前將這些衣物發放給孩子們,黃師兄隨即以該公司名義
,先行與大陸廠商聯繫,從工廠的選擇、詢價、樣品的往返、議價,最後
另增加一千八百套老人衣服到定案,已是十二月十五日左右。
依一般貿易流程,買賣雙方除簽約外,並需繳交訂金和開立信用狀,廠商
才會著手生產。十二月十六日師兄前往大陸定約,上人請他全權處理一切
事物。
「在這麼短暫的時間內,要生產如此大量的產品,品質的掌握更需小心。
」由於一萬套孩子衣物中,已有五千套是成品,所需趕製的有五千套,大
陸方面知道此是濟急工作,因此亦樂意配合。
「因為已有一次籌備大陸賑災棉襖的工作經驗,此回即較駕輕就熟,也較
能掌握上人的理念。譬如:上人希望小孩的衣服色彩能較鮮明、活潑點兒
,以穿出孩子們可愛的特質,改變了我以為要淡、素,才符合上人理念的
觀點。」
在包裝方面,因時間緊迫,黃師兄以購物紙袋暫代,並印上中英文及舊蒙
文的「台灣佛教慈濟基金會」字樣。
由於籌備時間短促,且此回濟助項目種類繁雜,貨物一出廠即直接輸往外
蒙,因而前往發放的慈誠師兄一到外蒙後,即必須不眠不休地投入物品的
分裝工作。「這是我對諸慈誠師兄最感抱歉的一點。」
◆難行能行.突破重重關卡,一心達成使命
「工廠要趕貨,我們可要求他們配合,但此次真正棘手處,卻在運輸上。
」
計劃中原要以鐵路運輸濟助物,後為讓物資早日運抵外蒙,因而改以空運
輸送,然此牽涉了大陸民航、蒙古航空、大陸海關及貨運等相關單位。由
於該時節正值耶誕節及元旦假日,中國貨運單位貨倉中的貨本已堆積過多
,蒙航班次亦有限,再加上各單位種種規定與限制,使得整批貨物的運送
,陷入膠著狀態。
黃師兄從中斡旋、聯絡,其所面對的難點,也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
。
「二十五日下午我守在電話旁,整個人陷在絕望中,物資若趕不上發放,
難道叫師兄到蒙古看看外蒙風光就回台灣了嗎?」而李時師姊連日來協助
打電話、聯絡事宜,每晚皆忙至二、三點才休息。
「當時她累得在旁睡著了,突然她驚醒說,夢見上人要我和他一起稱唸:
『阿彌陀佛!』。說也奇怪不到二分鐘,各單位陸續打電話來:貨運單位
同意貨物進倉,大陸中國民航批准蒙航班次進入,蒙航班機答應準時前來
,大陸的中國海關方面也將全力配合……。」所有的難題,剎那間似乎都
化為烏有。
「當然這也得感謝潤太企業尹衍樑先生,因為他在北京的朋友沈雲桂女士
的幫忙,使得事情才得以如此順利。」
隔日上人去電詢問工作狀況,第一句話即是:「你們辛苦了!」黃師兄把
李時師姊夢中上人加持之事轉述一遍,上人笑言:「那我也有盡到一點心
意哦!」
「那時心裡覺得好窩心、好感動,彼時正是台灣慈濟人歲末團圓聯歡之際
,上人於日理萬機中,仍掛心著在北京的我們。」
廿七日早上,蒙航班機前來,卻因衣物質輕、體積過於膨鬆,只裝載了預
估的半數,依此情況尚需追加三架次的班機。
聯繫、接洽的困難再次重演,黃師兄與各單位說明、解釋,有些單位負責
人故意避而不見,因而他只得守株待兔,「自己是個不善言辭的人,當我
終於等到他們時,隨即不加思索地對他們說了一番話,當時一講完,連自
己都震攝住了。」
不到最後關頭,決不輕言放棄,黃師兄再度在最後一分鐘打通所有關卡,
展現「難行能行」的精神。
◆感恩之旅.從大陸賑災到外蒙發放,充滿榮幸、珍惜與感恩
實際接觸慈濟未久,從大陸賑災工作到外蒙發放,「我一直活在榮幸、珍
惜與感恩的當下。」「每次許多關心我的人對我說一句:辛苦了,自己即
會生一次慚愧心──自己是付出最少,而得到回饋最多者。」以往一天要
抽三包菸的師兄,在外蒙發放這段時日,也發下兩個心願:一、不抽菸;
二、不吃肉。
李時師姊說:「到外蒙發放,那種感覺就像是四十年前接受美援的台灣一
般,而上人趕在新年之際,送給外蒙孩子一個溫暖的新年禮物,更讓自己
有著更深刻的感觸。」師姊回憶說:「當地的孩子拿到慈濟所贈的巧克力
,他一定先請老師吃,再請客人,最後自己才吃。那種感謝天地、與自然
同在的恢宏氣度和民族尊嚴,幾乎隨處可見。這是非常不同的際遇,感恩
上人給我這個機會。」
重儒也是這次活動的幕後功臣:協助父親斟酌契約內容,幫忙打字、發電
文,充任父親的秘書,也幫忙攝影。「讓他在耶誕假期實地參與、了解世
間的貧苦面,對他來說是個難忘的回憶,我想這是我送給他最特別的耶誕
禮物。」黃師兄說。重儒回英國後,也把這段經歷對英國的慈濟人現身說
法。
一進黃師兄公司辦公室,牆上掛著一幅書寫:「自造福田,自得福緣」─
─恭錄證嚴法師靜思語的字畫。而他們的付出,正是這句話的體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