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那裡有苦難,
我們的援手就伸向那裡 |
|
◎張輕安 |
|
《醫療援助衣索匹亞》之四
慈濟與世界醫師聯盟,元月中旬簽訂一項援助衣索匹亞三年計畫,
將在衣國受旱災與戰爭影響最嚴重的三個地區,
分期建立完整的醫療健康架構。
同樣一條生命,生在非洲,是否就註定了貧病饑旱的命運?
八年前,衣索匹亞的大饑荒曾引起舉世震驚,進而帶動世界各地關注全非
洲的貧窮問題﹔然而,時至今日,黑暗非洲兵連禍結、遍地饑民餓殍的消
息與畫面,仍不時地衝擊、震撼著人們,相信許多人曾經自問:「我能為
他們做什麼?」
由於戰亂及種種現實因素,答案每每令人頹然。
◆M.D.M.搭起慈濟援助衣索匹亞橋樑
證嚴上人多年前就有意援助非洲難民,但也苦無援助管道﹔元月十五日,
終於一償宿願。
有鑑於衣索匹亞年年乾旱,而且內戰不斷,造成饑殍遍野,亟需國際社會
伸出援手﹔而由於非洲大陸運補困難,最有效率的援救方式,便是與國際
性組織共同合作,以國際充沛的義務志工及現成運補網路,配合慈濟慈善
事業基金會物資援助,對衣索匹亞的災民提供直接的救助。
元月十五日上午,有著「那裡有災難,就將援手伸到那裡」的相同人道精
神的兩個組織──「世界醫師聯盟」( M.D.M.
)與「台灣佛教慈濟慈善
事業基金會」,在花蓮靜思精舍簽訂了一項合作方案──緊急援紓非洲衣
索匹亞居民的醫療衛生救助。
此一合作計畫,代表著台灣二百七十萬名慈濟會員的愛心,與國際慈善組
織匯流,共同為國際間苦難的人們,重燃生命的希望。
◆三年計畫逐步建立完整衛生健康架構
這個方案,是針對衣索匹亞遭受旱災及戰爭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再首都
阿迪斯阿貝巴以北約三百五十公里的曼斯區、基斯握拉哈及北秀縣等三地
,所需的醫療、衛生救助項目所設計的。計畫在救助的範圍內,建立一個
醫療網,完成一個完整的衛生健康架構,能配合並應付當地所需的醫療需
求。這項方案預計持續三年,預估將有二七七,一七五人受益。
根據合約內容,慈濟基金會將提撥七十七萬三千美元,約合台幣一千九百
四十餘萬元,贊助「世界醫師聯盟」,分期逐步推行多項方案。預期重點
目標如下:
第一年第一期:二個醫療中心(瑪哈達中心和莫拉利中心)和十四個門診
中心的重建工作。供給安全水源,調查社區衛生健康情況。
第二年第二期:建立十個醫療站和負起教育、訓練當地醫藥、衛生人員的
責任。
第三年第三期:持續醫療站建設,和注重宣導預防醫學工作,及追蹤調查
當地社區民眾的營養狀況。
「世界醫師聯盟」於一九八八和一九八九年起,已在衣索匹亞曼斯、基斯
握拉哈區,全面推展醫療衛生工作,曾在當地建立起兩個分別擁有三張和
二十張病床的小型醫療中心,和十四個類似台灣衛生所型態的門診中心。
然因當地內戰頻繁,政治、社會治安不穩定及基於對工作人員安全問題考
慮,致使醫療工作停頓下來。一年半前,衣索匹亞政局逐漸穩定,景氣較
為復甦,加上衣國人民自決心與自立性甚強,因此慈濟此時的援助,正是
恰當時機。
代表「世界醫師聯盟」前來簽約的有:總裁沛迪耳博士(DR. PIERRE
PRADIER)、財物負責人安瑟蘭小姐(MISS BEATRICE AMSELLEM)、
和衣索匹亞醫務工作負責人法蘭度先生(MR. JOSE FERNANDES)。他們
分別從巴黎和衣索匹亞搭機前來台北,元月十三日在台北慈濟文化中心與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王端正等人開會、討論援助方案。一月十四日抵達
花蓮,進一步與證嚴上人會商細節。
十五日上午十時,證嚴上人與「世界醫師聯盟」沛迪耳總裁在中英文逐條
對照的合約書,蓋上本基金會印張和親筆簽名後,合舉起本會會旗和該組
織繪著和平鴿的會標,象徵兩個組織團體將攜手同心合作,紓解衣國人民
飽受饑病脅迫的危難。
◆提供廿七萬人民基本醫療照護
該項方案的金錢投入,主要包含各項疫苗、生化藥品、各種醫療與實驗器
材、衛生設備的採購,及交通工具和包括在當地工作的外籍醫師、護士、
藥劑師、保健員、衛生專家、建築師和協助訓練當地衛生人員等的人事支
出費用,及重建 M.D.M.
在當地的二個醫療中心和十四個門診中心,復甦
其服務患者的功能。另外亦將在援助地區尋覓適合地點,廣設十個新的醫
療
站。
據 M.D.M.
總裁沛迪耳表示,目前該地區只有兩個醫療中心及三個醫療所
,基本醫療、手術及實驗的設備顯著短缺。該項方案的實施,將使得目前
只能滿足五千位患者的當地醫療服務,擴及到二十七萬餘名的當地居民,
彌補衣國衛生部無法提供的有關醫療服務。
上人表示,過去時常在各項傳播媒體得知衣索匹亞人民面臨疾病和饑餓的
困境,讓他感到非常心疼,也一直想要伸出援手,可是卻苦於沒有救助管
道。如今「世界醫師聯盟」搭起了救助溝通橋樑﹔上人說,慈濟出錢,該
組織出人力更為辛勞,十分感恩該組織協助慈濟對衣國人民的醫護救援工
作﹔尤應感恩默默在災難地區做醫療奉獻的醫師。
這項援助基金,是以慈濟「國際救難基金」支出,上人強調,該項簽約意
義非凡,除了繼大陸、外蒙濟助之後,再度踏出的國際救助,將慈濟愛的
工作推展的更深遠外,台灣人的愛心和光明善良面,也將隨著這項愛心工
作,展現在世人的眼前。同時,上人更希望將來國內的醫護人員也能一起
響應該項活動。
這項方案的合約內容中約定,世界醫師聯盟在收到慈濟基金會的贊助款七
天後,必須展開救援行動,而慈濟有全監督、檢查有關此方案的推行及財
務情形﹔而在此方案結束時, M.D.M.
可以在慈濟的同意之下,將儀器與
供給品,交給當地政府或其他人道組織。
................................................................................................................................
援助•關懷•見證
──世界醫師聯盟組織(MEDECINS DU MONED)
◎陳淑伶
”TO HELP TO CARE AND TO BEAR WITNESS”──「只要那裡有災難,
我們的觸角就會伸到那裡,去關懷、幫助那些最需要、卻也最容易被忽略
的地方。」這是世界醫師聯盟組織(MEDECINS DU MONED,簡稱
M.D.M.)成立的宗旨。
世界醫師聯盟組織,是一個國際性的醫療救援組織,誠如它的英文名稱稱
”Doctors of the World”,它是結合全球富有愛心、從事醫療專業的自願
者,深入世界各貧窮落後地區,進行慈善醫療工作,如:傳染病的預防注
射、醫療所的重建、訓練醫護人員、甚至防治愛滋病的流行。
該組織創設於一九八○年,總部設於法國巴黎。由於世界各地天災、人禍
頻仍,疾病、戰爭、貧窮、饑餓……等威脅著人的性命﹔而全球有許多人
正受病苦折磨,於是一群熱情的醫師有感於救人是醫師的天職,如何為這
些苦難眾生,實施人道的醫療行為,發揮高度的醫療救援功能,是責無旁
貸的任務,因此乃陸續結合志同道合的醫師,共同實踐救人的理想。M.D
.M.組織於焉誕生。
據一九九二年的資料統計,已有來自世界各地近七千名的醫療人員響應M
.D.M. 的號召,參與該組織的義務性醫療工作,其中以法國籍醫師居多。
由於必須深入世界各災難現場工作,因此除了救人外,還必須時時擔負可
能以身殉職的生命風險,所以該組織團員均須宣誓奉獻生命。去年對衣索
匹亞的二十三次醫療救援行動中,就有十七位團員殉職。
M.D.M. 是一個非政府組織的團體,只要有戰爭、疾病、饑餓等天然或人
為災難發生,以致威脅到人類生命的地方,不分種族、宗教、政治背景,
他們將儘可能提供醫療上的關懷與照顧。每年差不多有六百位左右成員,
在世界各地從事醫療救援活動﹔而每一個行動方案的成員均包括:內外科
醫師、麻醉師、護理人員、技術專家、接生人員、後勤人員以及管理人員
。平常這些組織的團員,均有自己的專屬工作,但是他們都願貢獻生命中
數個月的時間,為受苦難的人工。只要該組織需要他們時在十二至廿四個
小時之內,即能趕赴集合地點,深入災難現場參與救援工作。
比如在一次南斯拉夫大規模的戰亂中,首都貝爾格勒附近,二天之中死亡
六萬多人。在獲知消息的第二天,該組織立即派出二十二個醫護人員並運
輸各項醫藥用品,抵達災難現場,進行各項救援事宜。
每一年, M.D.M. 差不多需推動數十個以上的方案,以一九九二年為例,
他們推動了五十五個方案,範圍涵括歐洲與中東、亞洲、拉丁美洲以及非
洲。他們的救援行動並不侷限於開發或開發中的國家,一項數據顯示,去
年在歐洲方案中,針對東歐南斯拉夫境內的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
尼亞等種族要求獨立,而引發內戰傷亡的醫療援助,支出費用即達七百二
十萬美元。
紐約、莫斯科、雅典、馬德里、明斯克、克魯塞爾,是 M.D.M. 最主要的
海外據點。
除了在世界各地救援外, M.D.M. 在自己國內(法國)亦從事多項援助方
案。從一九八六年開始,他們即提供法國境內二十七家醫療中心醫藥用品
的援助﹔另外,對於那些無家可歸、失業而無法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他
們皆給予適切援助。
M.D.M. 設有董事會,成員十二人,每年都會召開一次會,對一些重要的
事務下抉擇﹔有五十位永久成員監督該組織的行政及管理方式。
該組織的成員均屬義務性質,只領象徵性的薪水。其基金來源,平均百分
之六十七來自私人捐贈,其他則來自機關團體。以一九九二年為例,全球
共有五十萬人對 M.D.M. 提供私人經濟援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