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瓠仔也好,菜瓜也好 | 
                   
                  
                     | 
                   
                  
                    | ◎林清玄 | 
                   
                  
                     | 
                   
                  
                    人若在衰,種瓠仔,生菜瓜。 
                       
                       
                       
                      陪太太到市場買菜,很驚異的發現絲瓜的價錢比瓠瓜貴,幾乎貴上兩倍, 
                      這使我想起老先覺講的話:「人若在衰,種瓠仔,生菜瓜。」這句話翻譯 
                      成國語,意思是說:人如果很倒楣的時候,種瓠瓜下去,收成的時候卻長 
                      出絲瓜來。 
                       
                      我對太太講:「這一句諺語應該改成『人若在衰,種菜瓜,生瓠仔』或者 
                      『人若在好,種瓠仔,生菜瓜』只可惜沒有押韻吧!」 
                       
                       
                      ◆因果 
                       
                       
                      其實,在真實的生活裡,瓠瓜也好,菜瓜也好,只因人的分別心才產生貴 
                      賤;何況,「種瓠仔,生菜瓜」在現代的耕種接植的技術上,已經是很平 
                      常的事了。 
                       
                      我有一個朋友在外雙溪的山上種花,他最有興趣的事情是發現花的新品種 
                      ,有時為了遊戲,也做一些接枝培種的實驗,他說:「只要把絲瓜藤接在 
                      瓠仔的頭(根)上,就可以同時長出絲瓜和瓠仔,甚至長出冬瓜、西瓜都 
                      很簡單。」 
                       
                      他開玩笑的說:「種瓠仔,生菜瓜,是連上帝也沒有想過的事,我們卻輕 
                      易就做成了。」 
                       
                      朋友帶我去看他的花園,裡面遍植杏花和杜鵑,由於不斷培種、育種、接 
                      枝的實驗,他的花園中五色斑燦,幾乎到了難思難議的地步。朋友說:「 
                      一個種子埋在土裡,基因雖不改變,只要我們在培育、接枝上努力,可以 
                      開出完全不同的花!」 
                       
                      我在心裡驚呼起來:這不就是覺悟嗎!一個人在覺悟的當念,並不是去改 
                      變它的種子,而是去稼接,希望在俗世的種子上開出清淨的花來。 
                       
                      時常有人問起關於因果的真實,若從因果不迂曲的道理來看,因果是絕不 
                      改變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是絕對 
                      的,絲毫沒有商貸的餘地。但這是指完全沒有培育、接枝的努力,只是順 
                      其自然的結果。 
                       
                      假使我們能努力做更好的培育工作,接上更好的枝椏,那麼在腐樹上種出 
                      最名貴品種的蘭花,不僅可能,也是可為的。 
                       
                      「覺悟」與「因果」的關係並不難釐清。 
                       
                       
                      ◆不執 
                       
                       
                      朋友又帶我們去參觀他種蘭花的地方,最名貴的達摩蘭,他就種了十幾盆 
                      ,他說,對於蘭花,他是一視同仁,平等待之。因為蘭花本無貴賤,全是 
                      商人炒作的結果,種蘭花原是文雅的美事,在價錢炒作下,卻成為最庸俗 
                      可鄙的行業,令人痛心。 
                       
                      「開春的時候,花開得太多,我把花剪下來,像金針菜一樣,炒成一大盤 
                      ,和孩子一起吃,小孩邊吃還邊嫌太苦呢!」聽朋友說,使我們都忍不住 
                      咋舌,轉念一想:蘭花與青菜何嘗有什麼貴賤。我們可以用菊花、茉莉泡 
                      茶,以玫瑰、桂花做酸梅汁,用蘭花炒菜又有何罣礙呢? 
                       
                      從外雙溪回來,朋友送我一盆拖鞋蘭,經過一個多月,開出一朵酷似拖鞋 
                      的蘭花,我想:這麼美的蘭花,叫什麼蘭都可以的,或者想一個「觀音蘭 
                      」、「文殊蘭」、「釋迦蘭」、「淨土蘭」、「弘一蘭」;呀!對了,叫 
                      現在比較熱門的「證嚴蘭」、「聖嚴蘭」、「惟覺蘭」、「星雲蘭」什麼 
                      的,說不定會有千萬元的身價也說不一定。 
                       
                      蘭花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我每次看到這一朵盛開的蘭花,想到絲瓜比瓠瓜更貴、絲瓜與瓠瓜能長在 
                      同一個枝藤上,就覺得生命應有更深入的觀照與思惟;要常常有多元的觀 
                      照與逆向的思考,才不會在固執、僵化、單一的見解中淪陷、所謂菩提者 
                      ,常在提昇與超越;所謂般若者,常有彈性與柔軟;所謂空性者,掃除了 
                      一切的盲點、暗影與欲求;有如湛明的天空。 
                       
                       
                      ◆觀照 
                       
                       
                      春假時,閉門讀孟子,發現孟子裡有許多多元觀照與逆向思考。 
                       
                      「持其志,無暴其氣。」──這是理直而氣和。 
                       
                      「不受於褐寬博,亦不受於萬乘之君;視刺萬乘之君,若刺褐夫,無嚴諸 
                      侯;惡聲至,必反之。」──這是以平等心看待國王或百姓。 
                       
                      「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也。」 
                      ──這是時常自我觀照,理直,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 
                      哉!──道,是人的仁義,而不是另有一個地方、一條路呀!」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一旦赤子之心失去,就很容易變 
                      成小人了。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有為不容易,有所不為更難。 
                       
                      「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 
                      ,是亂天下也。」──人雖然有平等心來看萬物,但萬物各有特質,是正 
                      常的情況。 
                       
                      「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遊,其所以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 
                      。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修行者 
                      與凡夫俗子的不同,也是在此呀! 
                       
                       
                      ◆都好 
                       
                       
                      我們學習佛法的人,很容易因為心靈的僵化把法看成固定的東西,其實, 
                      生活中就有無盡的蓮花藏,古賢聖哲的言語處處洋溢著清涼的玄機。 
                       
                      瓠仔也好,菜瓜也好,要怎麼收穫,就那麼栽。 
                       
                      生活也好,佛法也好,要那樣覺悟,先那樣觀照。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清涼的也好, 
                      混濁的也好,清涼的洗滌了我在紅鹿中灰塵滿佈的心靈;混濁的琢磨了我 
                      那些粗糙的砂粒,使那內在的鑽石發出光芒! 
                       
                      悲願如菩薩鑽,道心是金剛石,有鑽石的心,看什麼事都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