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恨會傷害人生,是一切惡果的根源
◎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五月三十一日


南非慈濟聯絡處負責人黃丁霖師兄回國,至精舍向上人報告在當地推展志
業的概況。

黃師兄僑居當地,有份創刊二十二年的僑聲報,擁有廣大的讀者群,該報
主動在每週一、三、五以專欄形式刊登慈濟訊息及上人的靜思語,對宣揚
慈濟文化和精神不遺餘力。目前,南非聯絡處的慈善、文化活動包括定期
慰問孤老,幫助當地貧戶,舉辦茶會介紹慈濟,以及以義賣活動參與協助
老人院籌建新院等等。黃師兄表示,他有意在歐洲集合十五個國家發展慈
濟志業。

上人說:「救世要先救心,若是能做到『慈濟人繞著地球跑』,一定可以
帶動人人心中有愛,世界自然美好無比。」

十一時,梅艷芳、伊能靜、羅美薇三位藝人在台北委員的陪同下入精舍拜
訪上人。梅艷芳小姐表示,她將自己所賺的錢分作三份處理,一份當生活
費、一份做養老準備、第三份則捐贈給慈善機構。她同時還有一個心願:
許多中國青年雖然有心上進,但限於家庭經濟能力,無法出國留學,所以
她有意要幫助這些優秀的學子,提供全部學雜費,讓他們學有所成。梅小
姐強調:「從事慈善活動真的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所以她不時以藝人身
分,義務參加各種公益活動演出。

伊能靜小姐從事公益活動已有兩年,除了寫書之外,還經常到中南部為青
少年演講,使得南部青年看到「伊」就有話說,而「伊」的心理壓力也因
此越來越大。伊小姐請問上人:「何謂愛?愛的範圍如何區分?」

上人答:「愛如果不能公開,是痛苦的,那是私愛。公開的愛是快樂的。
做人應該胸懷大愛,不要心存私愛。你們是青少年的偶像,影響力很大,
可以藉此幫助社會教化年輕人。如果能夠利用媒體多拍些教育片,這也是
愛的付出。」

羅美薇小姐則請問上人:「癌症病人要求幫他們早日離開人間,以解脫煩
惱,這時該如何是好?」

上人答:「會提出要求解脫的病人,當時可能有著面對死亡的掙扎心態,
我們能做的是讓對方把心放下,得到心無牽掛的自在。可以告訴他們,佛
教稱死為『往生』──生是死的開頭,死是生的起點,這一期的生命結束
之後,會往其他地方展開一段新的旅程。讓病患面對死亡仍可以安然無懼
。」

梅小姐再次請問上人:「中國人強調百善孝為先,但如果父母的行為讓子
女無法尊敬,子女排斥父母的心念強,除了不予理睬,甚至想避走他方,
不知是否可行?」上人答:「表面上雖然不理睬,但深植於心的親情是無
法斷絕的。沒有感情不要緊,但是絕不能讓恨留在心中,恨會傷害人的一
生,是一切惡果的根源。」「不要刻意訂出公平的標準,有時候越要求公
平越得不到公平。要不計較、知足、喜悅地學習菩薩的『覺有情』,能夠
放長情、擴大愛,就是對『愛』的覺悟啊!」

下午二時,工務組送來紀念堂壁磚樣品呈給上人挑選,並針對紀念堂壁磚
樣品呈給上人挑選,並針對紀念堂及護專教室工程進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