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芸芸眾生因一念無明,迷失本性, 
                      在無量苦厄中流轉 |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一日 
                       
                       
                      今、明兩天是中區委員分組精進佛一的日子。慈誠隊師兄有感於上個月共 
                      修時,委員們細心的護持,因此本著回饋感恩的心,在此次活動中歡喜護 
                      法,除了維護秩序外,更走入廚房承擔炊煮工作。 
                       
                      據悉,為了這項殊勝的任務,師兄們早於一個月之前便開始向師姊們請教 
                      學習烹煮工夫,人人卯足了勁,擬於今明兩日大顯身手。負責早餐的師兄 
                      ,昨夜宿於分會,凌晨四時即起床準備一切。 
                       
                      九時左右,上人特地前往廚房,但見五、六十位慈誠師兄正聚精會神的各 
                      司其職,切、洗、炒、煮,六百多份餐盤就在他們的忙碌合作中一一完成 
                      ,「真可謂色、香、味俱全啊!」上人不禁發出讚歎,對於男眾們展現細 
                      膩的一面,深表嘉許。 
                       
                      十時三十分,上人升座為眾開示,首先講解禮拜法華經的意義:「芸芸眾 
                      生,在物質欲求、精神追尋、人造禍福、天然災難等等無量苦厄中流轉; 
                      而苦由業積,眾生因為一念無明起,迷失本性,因而造業。」「佛陀倒駕 
                      慈航航來到人間,欲引導眾生回歸本性,法華經即是佛陀教導眾生行菩薩 
                      道的方法。」「妙法蓮華經教示的是做菩薩的方法,佛陀因應眾的根器, 
                      而有不同的法門,法華經中即包含方便法與真實法兩種妙法。方便法就是 
                      身體力行做救濟工作;真實法是要有不計較的心,要契入三輪體空的無相 
                      境界。」「未聞佛法以前是『背覺合塵』,使自己陷於污染中產生無明煩 
                      惱,如今聞法就應努力『背塵合覺』──把握機緣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上人並勉眾要袪除雜想,心念歸一,善用功能以發揮良能。 
                       
                      利用空檔,上人引領五位大陸教授參觀台中分會建築,讓他們實際了解分 
                      會結構,進而溝通理念,以便將來他們在創作中能表現佛教與慈濟精神。 
                      劉藝傑與林凡教授表示:「中國在處理佛像圖畫上,因每個朝代的生活、 
                      文化背景互異而有不同的表現方式,諸如北魏畫像較清秀,陏唐時期則較 
                      雍容華貴。」佛教由印度東傳而來,他們請示上人:「將來作畫時,衣飾 
                      應傾向印度化或中國化?」上人言:「佛教傳到中國就是中國的,若是在 
                      現代則是現代化,表現的重點應落在如何圓融地讓現代人亦能體現佛陀時 
                      代的精神,而非執著形式。」 
                       
                      中區榮董與慈濟大專青年每月例行舉辦聯誼會,本月適值各大專院校期末 
                      考,因此臨時取消慈青聚會,部分學校已結業的慈青們仍然把握機緣來到 
                      分會,作小型的研討交流。面對慈濟年輕一代,上人藹示:「不斷付出的 
                      人生,才是最快樂的人生,要能捨才能得,希望大家捨出功能,成就功德 
                      。」日前,一位慈青同學因病住院,其他同學發揮愛心,不斷地探視溫慰 
                      。上人嘉許地表示,人與人之間彼此關心、照顧,好事多鼓勵,有事多關 
                      心,這即是成立聯誼會的目的。 
                       
                      隨後,上人又趕往講堂對榮董聯誼會作簡短開示,期盼榮董們能群策群力 
                      ,共同成就慈濟四大志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