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現世凡間超越人與事的煩惱, 
                      當下即是解脫自在 |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二日 
                       
                       
                      向印順導師請安,是上人每次南下行腳的要務之一,聞知導師現正駐錫南 
                      投,今日又是中區委員第二梯次精進佛一,為了不耽誤對委員的開示,晨 
                      七時,上人即出發前往印順導師處請安。 
                       
                      委員精進佛一於九時整開始,在固定的程序儀式後,上人為眾開示:「佛 
                      法深如大海,要能不斷追求,永保恆長之心,更要發『難行能行』之念, 
                      別人做不到的我們能做,時間會累積道業、功德,要分秒必爭。」上人進 
                      一步逐字逐句解說「妙法蓮華經拜經序」的意義。末了,並強調「了生脫 
                      死」的意義──並不是等人往生之後的解脫,而是在現世凡間,能超越人 
                      與事的煩惱,「人生在世間,凡夫與凡夫之間就是凡間,在凡間難免會有 
                      人我是非,人心很容易在煩惱與歡喜中起落,煩惱生時,歡喜心即會消逝 
                      ;要學習如何超越煩惱是非,才能超凡入聖。所以真正的生死自在是在當 
                      下,而非往生後的解脫。」 
                       
                      慈濟志業體日益龐大,委會員人數逐年增加,大團體中必須有組織、規則 
                      ,以維護整體紀律。晚,上人特地召集委員組長座談。從今年起,新委授 
                      證由往年的一年二次,改成一年一次,在歲末聯歡之際舉行。延長授證時 
                      間旨在培育更具慈濟精神的新委;除了已授證的「正式委員」外,尚增列 
                      即將授證的「培訓委員」和有意出任委員尚待見習的「見習委員」。上人 
                      諄諄教示組長們,對於已具慈濟精神者,當適才適用地推舉出來;而對於 
                      尚待培訓者,切勿操之過急;務必本著不偏不倚的精神來薦舉人才。今後 
                      委員的稱呼,以「委員、培訓委員、見習委員」稱之,不再稱未授證者為 
                      幕後委員了。 
                       
                      為了日後製作會員卡的工作準備,上人希望每位委員務必將會員的資料詳 
                      細書寫,其中身分證號碼尤不可缺;此外,收取的款項務需登記正確無誤 
                      ,以昭公信。 
                       
                      為加強照顧戶救濟調查工作,台中地區擬成立社工訪貧組,以加強對照顧 
                      戶精神生活層面的提升及服務,上人指出,台灣社會服務資源頗豐,但卻 
                      分配不均,訪貧小組的功能是要不斷地追蹤複查受濟者的經濟狀況,對照 
                      顧戶作評鑑及轉介工作。一般社工員受過訓練,具備功能,而「訪貧小組 
                      所應發揮的是良能,務使照顧戶能真正受到適切的照護。」由於台北地區 
                      訪貧小組成效已見,上人指示台中委員可先觀摩台北地區做法,再策畫成 
                      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