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尿布的啟示 | 
                   
                  
                     | 
                   
                  
                    | ◎陳慶恩 | 
                   
                  
                     | 
                   
                  
                    我想嬰兒沒有得到足夠的刺激,一如沒有得到足夠的營養, 
                      對人格發展有負面影響。 
                      紙尿褲的盛行,在嬰兒初期的發展中, 
                      相對地減少很多學習環境──嬰兒除了肚子餓以外, 
                      少了很多不舒適的機會, 
                      也因此可能較難發展出他解決不舒適的能力。 
                       
                       
                       
                      電視上的紙尿褲廣告一個比一個精彩,每個小明星都好美、好可愛。紙尿 
                      褲除了吸力強不外漏及乾爽、舒適外,還能顯示尿濕,更能透氣;年輕媽 
                      媽只要買回來往娃娃的小屁股上一包,從此天下太平,小娃娃再也不會為 
                      尿濕而哭鬧,真是方又舒服。 
                       
                       
                      ◆嬰兒也在學習 
                       
                       
                      我初當媽媽的年代,紙尿褲並不是那麼普遍,為了減少洗尿布的次數,我 
                      從醫院把寶寶抱回來的第一天,就開始了對他的大、小便訓練。孩子經由 
                      皮膚感受到大小便解在尿布上的不快,很容易就能接受由媽媽抱著大小便 
                      之後擦洗乾淨,再穿上乾爽的褲子,是很舒服的;所以,很快的他們就學 
                      會用小小的哭聲事先表達尿意,差不多四個月大就能脫離了尿布的束縛。 
                       
                      經由這樣的訓練,孩子們很早就學會藉由動作和聲音表達自己的需要,直 
                      到他們發展出語言為止;孩子們很少用大聲的哭鬧,或長時間的哭哭啼啼 
                      來達成他們的要求,因為這種哭鬧的方式對他們來說也是很不舒服的,一 
                      如濕尿布貼在身上──他們知道事情有能使人愉快的解決方法。 
                       
                      從小用紙尿褲的孩子,是否被剝奪了這樣的學習機會?這個問題我覺得值 
                      得深一層探討。 
                       
                       
                      ◆成長需要適度的刺激 
                       
                       
                      教學年資較長的老師都覺得現在的孩子比較難規範:他們對困難的忍耐力 
                      較差、不容易和同學相處、專注力較短。當然,這些現象的原因很多,諸 
                      如:家庭平均子女數減少;雙薪家庭的普遍,影響了母親和孩子相處的機 
                      會;居住空間狹小,使父母太早介入孩子的自我發展……等;而紙尿褲的 
                      盛行,在嬰兒初期的發展中,相對地也減少很多學習環境──嬰兒除了肚 
                      子餓以外,少了很多不舒適的機會,也因此很難發展他解決不舒適的能力 
                      。 
                       
                      等他進了學校,生活空間一下擴大了,在他周圍的人無論言語、動作,甚 
                      至外觀或整個大環境,都有可令他不適,但他缺乏表達、應付或適應的能 
                      力,於是不被社會接納的行為就有可能形成;由此造成孩子本身以及家庭 
                      、學校很多困擾。 
                       
                      我想嬰兒沒有得到足夠的刺激,一如沒有得到足夠的營養,對人格的發展 
                      是有害的;慣用紙尿褲的媽媽們,是否也準備一些要洗的尿布?說不定在 
                      尿布中也可以得到開悟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