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欣於所欲,快然自足 
                      ——相命、運命的快樂老農 | 
                   
                  
                     | 
                   
                  
                    | ◎陳淑伶 | 
                   
                  
                     | 
                   
                  
                    屏東地區慈濟的長期會員謝成泉老阿公,早年種過菜、賣過枝仔冰, 
                      去年過完九十歲生日,才卸下園丁工作,回歸南部田園; 
                      如今日日荷鋤耕耘,隨緣為人相命。除了長期贊助慈濟濟貧救病志業外, 
                      「寬卻肚腸、豁開心地」是他對娑婆世間無形的布施, 
                      也是他的「不老」哲學。 
                       
                       
                       
                      碧澄澄的天映著蓊鬱高聳的椰林,四周一片靜謐,恍如走入陶淵明筆下的 
                      桃花源,尋訪遺世獨立的隱者。羊腸小道盡處,覓得一屋,屋前僅見二位 
                      剛由田裡返來的年輕人。原來年輕人是老阿公的孫子及孫女婿,乘著假日 
                      來探望阿公,順道下田幫忙除草。 
                       
                      在人聲呼喊中,遠遠地即見老阿公扛著鋤頭走來,好一幅「帶月荷鋤歸」 
                      的田園歸人景致。看著他涔涔的汗直滴,衣裳浸濕,「阿公,您要不要先 
                      把衣服換掉,免得著涼!」 
                       
                      「汗臭味才有男性的『氣魄』,怎可輕易脫下!」老阿公半似開玩笑半似 
                      認真地說。 
                       
                      炯炯的眼神,中氣十足的聲調,絲毫不顯龍鍾之態,看不出老阿公今年已 
                      九十一高齡哩! 
                       
                      「來,要不要讓阿公看看手相呀?」阿公的孫子在一旁慫恿著:「阮阿公 
                      算命可是一流的喲!」說著當下,阿公已執起來人之手,專注地看著每一 
                      條紋路。 
                       
                      姑且不論是否相信算命這回事,但是看到阿公認真地做著這件事,那神情 
                      真叫人感動。 
                       
                       
                      ◆賣枝仔冰的日子 
                       
                       
                      老阿公名喚謝成泉,年輕時曾有過輝煌歲月,在故鄉台北三芝一帶經營茶 
                      葉頗富盛名,人稱「阿賺伯」。後來因為大兒子創業失敗,身負巨大債務 
                      ,他只好變賣祖產替兒子還債;經此事變,他覺顏面盡失,無法再在家鄉 
                      立足,遂遠走他鄉,來到屏東投靠妹妹。 
                       
                      妹妹家開雜貨店,他便幫忙載運貨物,後來思及如此下去並非久安之計, 
                      乃欲自立更生,再創人生第二個事業春天。 
                       
                      那一年,他已經六十歲了,滿懷的雄心壯志卻不輸年輕人。他騎著車到公 
                      園或是人潮聚集處兜售枝仔冰、麵包。 
                       
                      老阿公在年輕時,曾從兄長處學得一項絕學——為人看相,當初原抱著好 
                      玩的心態,從未想過有一天竟然可以派上用場。阿公有著聰敏的頭腦,更 
                      有靈巧的生意經,對於前來購買的顧客,他常隨意為他們看手相,想不到 
                      因此聲名大噪,「買麵包要錢,看相免費」,招攬了更多顧客上門。 
                       
                      那段在外餐風露宿,倍極辛苦的奔波日子,維持近二年的時間,阿公攢存 
                      了一些錢,便在屏東縣長治鄉「番仔寮」(繁華村)買了一塊地,自己種 
                      作,過著閒適自得、悠哉悠哉的農家生活。 
                       
                       
                      ◆快然自足一老農 
                       
                       
                      寄情於田園之樂的老阿公,可謂「欣於所遇,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 
                      」。七十三歲那年,眼見園中種植的果樹已欣然繁茂,無須長期照顧,阿 
                      公難耐無事做的生活,靜極思動,復又整裝北上;聽聞台北新莊盲人重建 
                      院正要徵求一名園丁,他便前去應徵。 
                       
                      然而院方體恤他的年紀,恐無法勝任,更何況已超過勞基法的規定,一口 
                      回絕了他。阿公不服輸地說:「這個工作我一定可以做得很好,假如你們 
                      不放心的話,我可以立下切結書:日後發生任何意外,絕對和院方無關。 
                      讓我試試看吧!」看到阿公堅定的神情,院方終於通融願意試用,並特別 
                      叮嚀阿公:千萬不可勉強。 
                       
                      想不到阿公精力過人,工作量不僅不輸年輕人,尤甚於二、三人的份量。 
                      為了練腳力,阿公特製一雙鐵鞋,鞋底安裝有重達十五台斤的鐵片,每天 
                      穿著它上下樓梯,因此雖是耄耋之齡,走起路來卻是輕飄飄。 
                       
                      未久,阿公的工作精神,不僅得到院方認可,更獲得院內上上下下人員的 
                      歡迎與信任。 
                       
                      在盲人重建院一待便是十數年,直到去年才退休下來。其實早在五、六年 
                      前,阿公便曾提出辭呈,這一次卻是院方不肯讓他走;直到去年阿公已滿 
                      九十歲,才迫不得已滿他的願,讓他退休,他才又回歸屏東的田園。 
                       
                      「退而不休」是阿公的最佳寫照,雖然從工作崗位上退居下來,但是他並 
                      沒有讓自己閒著,而是投入另一項工作——田園生活。 
                       
                       
                      ◆相命、運命的自在人生 
                       
                       
                      打從在「番仔寮」落腳以來,阿公因為經常向慈濟委員陳榮慶師兄經營的 
                      米店買米,彼此熟稔而結下了忘年之緣,聽得陳師兄談起慈濟,阿公心生 
                      歡喜,便將每個月人家隨緣給的算命錢捐給慈濟,十數年來未曾間斷;而 
                      八十歲生日那年,親朋好友為他賀壽,他更將收得的紅包約三十餘萬元, 
                      悉數捐出贊助慈濟建院。 
                       
                      老阿公身子骨挺硬朗,一生從未生過大病,茹素已長達五十年之久;凡事 
                      「寬卻肚腸、豁開心地」是老阿公處事的原則;淡泊世事,不輕易動怒, 
                      讓他保有純真的赤子之心。「阮阿公還要我們教他跳  
                      Disco ,教他英文呢 
                      !不信你們和他說 Good morning!他還會用英文回答喔!」他的孫子打趣  
                      地說。而阿公總是時時刻刻把笑掛在臉上——那種笑,無邪、燦然,看了 
                      令人心生歡喜。 
                       
                      其實,阿公的子嗣也曾打算接他回去同住,但是生性豁達、早已習於田園 
                      生活的阿公卻執意不肯,家人拗不過他,只得作罷;反倒是陳榮慶師兄就 
                      地利之便,經常來探望阿公,把阿公當作是自家人般看待。 
                       
                      「澹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是阿公的寫照。中國古代文人泰半是在官場 
                      不得志時,才會棄官歸隱山林,陶淵明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出了「歸去 
                      來辭」一文以明志嗎?但是眼前這位九十一歲的老阿公,卻是生性甘於淡 
                      泊,早已從淡泊中體會出另一種人生情境。他真正是個嘯傲煙霞,超脫俗 
                      世的田園隱士,過著一如閒雲野鶴,悠然自得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