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映月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向傳統中醫科學化目標邁進
——慈濟醫院中醫科
◎張浮雲
以西醫系統為主的慈濟醫院,於去年十一月設立「中醫科」,
同時擬定中西醫合作診療辦法,
致力推動中西醫結合及中醫現代化、科學化。
目前科內主治醫師均受過完整西醫基礎訓練,
住院醫師則採中西醫合訓的養成教育,
期以逐步朝向傳統中醫科學化的目標邁進。




近來,許多人到慈濟醫院中庭大廳掛號、取藥時,總會發現藥局旁多了一
處——「中藥局」,好奇地依著指標往新近落成的二期工程走去,在大樓
的最底端,終於尋到「中醫科」三字,進去一問,方才確信:「慈院有中
醫科了!」


人類四大傳統醫學之一


中國的中醫學與印度、羅馬、埃及等國的古老醫學,並稱為人類四大傳統
醫學,源遠流長,都有過燦爛輝煌的歷史;然而,隨著時勢的推移,如今
除了中醫學仍兀自閃爍著光芒外,其他三種古老醫學幾乎都已在西方醫學
與現代科學的浪潮中淹沒;而相對於強勢的西方醫學,中醫學不可諱言地
,也是沒落了。

據李約瑟的研究,中醫學在十六世紀以前,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醫學,西
方醫學是在文藝復興之後才快速發展——特別是在十八世紀以後,自然科
學的進步,推動著西方醫學大步前進;而清朝的閉關自守,則使我國的自
然科學漸漸地落在西方科技發展之後,也連帶的使中醫學失去和近代科技
及其研究方法結合的機會。

在民國以前,中醫的語言就是時代語言,時至今日,中醫學與時代語言逐
漸脫節,中醫師與病患間已有溝通上的困難,同時,許多病患都是患了西
醫束手無策的疑難雜症,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轉而求助於中醫;再加上
病急亂投醫與迷信、偏方的誤導,使得許多人誤將中醫與玄學、迷信畫上
等號,從而走向否定中醫或廢醫存藥的歧路;而西醫對中醫藥也大多仍停
留在「三根指頭、一個枕頭」、「專憑祖傳秘方、單方治病」、「一種不
科學且經不起重複驗證的非正統療法」等帶有偏見的認知。


中國文化的精粹


證嚴上人在創辦慈濟醫療志業時,即希望能夠以先進的西方醫學為基礎,
致力將發揚中國國粹的中醫學及中國藥理學科學化,並與教育及研究結合
,創出真正現代化醫學的中醫體系。

「中國醫學是集中國文化之大成,身為中國人,對於中國優良文化一定要
有很好的傳承,並發揚光大。西醫以檢查、儀器診斷見長,而中醫也自有
其難以被取代的優點,雖外界對中醫仍存有分別心,但我們一定要立大志
去開發,並且將眼光放遠,不能侷限在台灣或固守著中醫的領域,應以西
醫為基礎,知己知彼,以收集思廣益之效。大陸的中醫研究與中西醫融合
頗有成績,我們也希望能與大陸合作,讓本地有心深造者前往交流。」這
是證嚴上人對中醫的看法與抱負。


到大陸研修最新技術


在上人殷切的期盼與關注下,以西醫系統為主的慈濟醫院,終於接納了中
醫——去(八十一)年初,中國醫藥學院附設中醫科的張麟生、黃憲唐、
謝佳蓉等三位醫師,透過他們的老同事——已到花蓮門諾醫院開創中醫部
一年的方瑞榮醫師介紹,決定要到慈院中醫部發展;而當時正在美國明尼
蘇達大學攻讀醫學資訊科學碩士學位的陳逸光醫師,也自他的老師——樂
俊仁醫師口中,輾轉得知三位同事要到慈院成立中醫部的消息;由於他們
數人對中醫學的發展理想相符,一向相處融洽,而且慈院所擬定的中西醫
結合發展方向與他們的理念不謀而合,於是他們便與慈院簽約,到慈院發
展中醫。

當年八月一日,張、黃、謝三位醫師人還未到花蓮報到,就直接受慈院委
派搭機到直屬中國大陸衛生部中國中醫研究所第一附設醫院的「西苑醫院
」進修,研究大陸最先進的中醫技術。

在六個月的進修過程中,三位醫師個別以原有的專長做專題研究:張麟生
醫師專攻骨傷科,黃獻唐醫師專攻心臟及血管系統疾病,謝佳蓉醫師則專
攻肝膽及腸胃系統方面疾病。

陳逸光醫師自美返國後,十月份即攜家帶眷住進了慈院宿舍,積極著手籌
備成立中醫科的一切事宜。十一月二日,慈院正式開辦門診,由陳醫師一
人獨撐大局;今年二月一日起,三位醫師返台,加入中醫科服務行列,將
他們在大陸研究的心得貢獻給國內病患,並一連兩天舉辦年度中醫義診。

今年四月,慈院中醫科陸續為公、勞、農保納入給付範圍,業務量也急遽
增加,每天平均有上百位病患,預計今年內將再增加兩位住院醫師及一名
總醫師,並招收四名實習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