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以愛、真誠、恭敬與人相處,社會才能真正祥和 |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晨,上人對眾開示:「現在的社會雖然到處充滿熱情的氣氛,但人與人之 
                      間卻不見得能和睦相處。宗教就是在教育我們:除了發揮真誠的愛以外, 
                      彼此還要能夠恭敬和睦,禮節有度。愛、真誠與恭敬要同時並存,社會方 
                      能祥和美善。」 
                       
                      下午一時三十分,一位七歲的小朋友──許書桓由母親及姊姊帶領,專程 
                      由彰化前來拜見上人,終於如願的見到了師公。每個月農曆初一,上人必 
                      和台中委、會員固定見面,書桓每次都和母親到場恭聆上人開示。本月上 
                      人結夏安居,取消行腳,而書桓在初一未見到上人,即每日吵著家人他要 
                      見師公、要聽師公講話,其家人被吵了十幾天,終於在今日圓滿其願。清 
                      晨三點多,書桓就隨著母親和姊姊出門,輾轉來到花蓮已經是中午時分, 
                      適逢上人正在休息,書桓就一直耐心的等到午休後的板響,才見到師公。 
                      他欣喜的唱了慈濟功德會歌獻給上人,還答應上人要好好用功,以後要唸 
                      醫學院。離去前,上人特地贈他精舍自製的「乖乖」。雖然見面匆匆,時 
                      間短暫,但小書桓說,只要能見到師公的面,他就心滿意足了。 
                       
                      四時,台中林美蘭師姊帶領埔里高工七名老師入精舍,請示上人對目前青 
                      少年行為規範的看法。 
                       
                      上人開示:「從吸毒人數不斷增加的情形來看,有太多的青少年被引誘以 
                      致身心遭受戕害,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其實,造成吸毒的因素很多,而 
                      吸毒者本身也可算是被傷害者,我們應該去關心、幫助他們。」上人慈示 
                      眾人,應以無限的慈心悲念,去引導走上歧途的青少年,尤其為人師長者 
                      、更要樹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以誠正的行為去教育學生、與他們溝通,而 
                      非只叫學生聽話,自己卻言而不行,那是無法令學生信服的,唯有以身作 
                      則,才能真正影響他人。 
                       
                      有位老師請教上人:「我們想成立人文社,不知該如何做才好?」 
                       
                      上人回答:「人文只是個名詞,最重是落實對『人』的教育上。孔子曰: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中落實教育,是最重要的。 
                      所謂人文,不外是呈現人的特質,使每個人都可以發揮良能、受到尊重, 
                      因此最主要還是在人的部分;文,不過是一種裝飾而已。」 
                       
                      老師:「想安排學生練習靜坐,不知是否適宜?」 
                       
                      上人:「靜坐很好,但必須指導正確。若能讓學生在靜坐時把心定下來, 
                      那就很好,否則坐得心起疑惑,進而生怪,那就不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