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讓愛「有剩」即是富有 | 
                   
                  
                     | 
                   
                  
                    | ◎證嚴上人/主講 弟子靜淇/記 | 
                   
                  
                     | 
                   
                  
                    【聯誼會講話】 
                       
                      國曆八十二年十月三日 
                      農曆八十二年八月十八日 
                       
                       
                       
                      諸位大德,阿彌陀佛: 
                       
                      慈濟大家庭每日都處在歡喜慶祝中,因為每天都有人生日,也都有人在互 
                      相祝福。 
                       
                       
                      ◆培養包容普天下的大愛 
                       
                       
                      今天是每月一次的全省慈濟人聯誼會,有來自最南部的屏東,也有來自最 
                      北部的基隆,大家總是不辭路遠的回來共聚一堂。在慈濟慶生,可說是最 
                      有意義──一人生日,千萬人祝福您無量壽,這份福有多大啊!人生在世 
                      間,如果能投入人群奉獻人生,他的生日實在是很值得大家為他祝福。 
                       
                      慈濟有慈善、醫療、教育、文化四大志業,這四大志業也正符合社會所需 
                      ,缺一不可,而這四大志業的原動力則出於「愛」。這股愛並不是一個人 
                      的付出就夠了,而是要很多人來參與,大家把愛凝聚在一起,才能發揮這 
                      股力量。社會需要愛,人生更需要愛,大愛的心也就是至善的心,有了善 
                      心才能從事社會福利工作;社會上有了愛的循環,當然就能詳和。 
                       
                      我希望大家的心懷能擴展成包容普天下的大愛,當然這分大愛也不是一個 
                      人所能擔負,必須是普天之下的人同心同力來做。 
                       
                       
                      ◆尼泊爾災民家「無」四壁 
                       
                       
                      剛才,大家已經從幻燈片上看到了尼泊爾和孟加拉的受災情況。尼泊爾是 
                      佛陀的誕生地,而今這個地方卻是一個非常貧困而且災害連連、窮苦難堪 
                      的地方。相信大家看了他們生活的危困也會心軟,而觸動悲心。當地居民 
                      長久處在貧困的狀態中,偏偏天災人禍不斷,尤其今年七、八月間的水災 
                      ,據說是尼泊爾近百年來最慘重的一次。 
                       
                      為了要實際了解當地的災情,九月中旬,本會委派勘災小組去訪視,剛剛 
                      你們所看的幻燈片就是他們此行拍攝回來的資料。 
                       
                      現在時序已進入深秋,冬天即將到來,尼泊爾的夏天雖然很熱,但冬天卻 
                      比台灣還冷,聽說氣溫會降到攝氏六度左右。在台灣,每當氣溫降到十度 
                      左右,就表示寒流來了,大家都會覺得好冷好冷,而尼泊爾冬季的氣溫比 
                      台灣還低啊! 
                       
                      「家徒四壁」這句話是形容一個家什麼都沒有,非常的貧窮困苦,但從剛 
                      剛的照片看起來,尼泊爾的居民是連四壁都沒有,甚至屋頂上也無瓦片。 
                      那種只有四根木頭,上面覆蓋著一塊塑膠布的房子,又怎能抵擋冬天的寒 
                      風呢? 
                       
                       
                      ◆福自「造福」中來 
                       
                       
                      台灣人多有福啊!就以現在來講,幾千人聚在此處,卻不必擔心風吹日曬 
                      雨淋,甚至怕大家太熱還開了冷氣,想一想、比一比,我們實在是太有福 
                      了! 
                       
                      我們為什麼會這麼有福呢?其實,這份福並不是白來的,而是因為有這麼 
                      多人在為人群付出、在造福人群,由於大家不斷地造福,所以才能源源不 
                      斷地得福。 
                       
                      佛陀告訴我們「眾生共業」,業有善業、惡業,造惡業的人多,所處的地 
                      方自然會有比較多的災厄苦難;反之,造福人群的人較多,該地就會風調 
                      雨順、吉祥如意。而台灣就是聚集了很多愛心和善的人士,大家匯集點點 
                      滴滴的愛心和力量,去幫助苦難的人。 
                       
                      我們的愛一定要放大心量,擴大愛的範圍,千萬不要把愛侷限在一個小範 
                      圍之內。佛教有句話說「廣結善緣」,一滴水滴在碗中,這滴水的福緣也 
                      只有一個碗大的範圍;一滴水滴在水缸中,就只有水缸大小的範圍;一滴 
                      水滴在大海中,那麼我們的福緣就廣如大海啊!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能全面關心台灣的各個角落就已經很好了,為什麼還 
                      要關心到國外去呢?我要告訴諸位──只怕我們沒力量,不怕我們關心的 
                      範圍廣;只怕我們沒辦法,不怕我們把愛普遍天下。希望我們的愛能夠落 
                      實在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如此才是真正的修慧、造福;而我們若能心無 
                      掛礙的,用歡喜心去愛普天下的眾生,才是真正的福慧雙修啊! 
                       
                       
                      ◆匯聚力量,造福人間 
                       
                       
                      在每個月的慶生會上,我都很虔誠地為壽星們祝福,因為有你們出生在人 
                      間,給了我力量,我才有力量成就慈濟四大志業。大家既然已經來到人間 
                      ,就要趕快發揮使用權,有多少力量,就發揮多少使用權。人生在世間, 
                      生命不過是一股功能的發揮而已,對生命我們絕對沒有「所有權」──我 
                      們無法要求自己的生命有多長久,我們只是能儘量地去使用生命功能,讓 
                      它的使用權發揮而已。 
                       
                      佛陀已經成佛了,但他到了八十歲還是要入滅啊!很多弟子都懇求他繼續 
                      住世,佛陀說:「因緣既盡,應該是入滅的時候了。」連佛陀對自己的生 
                      命都沒有所有權了,何況凡夫俗子的我們呢? 
                       
                      既然對生命沒有所有權,我們就應該好好發揮生命的使用權,有多少智慧 
                      ,就使用多少的智慧;有多少力量,就奉獻多少力量。而大家如能互相結 
                      合彼此的力量,就更有辦法造福人間。 
                       
                       
                      ◆湘西水患亟待援手 
                       
                       
                      九月間,基金會除了派員去尼泊爾、孟加拉勘災之外,同時由部分委員組 
                      成一個訪問團,前往江蘇、安徽省去圓滿功德──這是對華東洪澇賑濟的 
                      告一段落;在圓滿功德的同時,我們也要準備對前不久遭遇嚴重水患的湖 
                      南西部地區伸出援手。 
                       
                      這次到大陸「圓緣」的訪問團,也有慈濟醫院的同仁隨行,在這趟行程中 
                      ,同仁們和委員間有了密切相處的機會,真切明白的體會到慈濟委員和慈 
                      誠隊都是抱著「志業」的精神來從事慈濟工作。什麼是「志業精神」呢? 
                      也就是從內心發出真誠的愛,把愛付諸行動,雙肩擔負起濟貧教富的神聖 
                      工作,以及付出智慧毅力擁護慈濟的精神。 
                       
                      其中一位陳小姐是慈院的護理人員,她剛才談到此行很多令人感動的事, 
                      她告訴大家,慈誠隊師兄不只是回來醫院當志工時奉獻心力,他們是隨時 
                      隨地在付出愛心。 
                       
                      在此次大陸訪問期間正好碰到雨季,地面一片泥濘,大夥兒每天從外面回 
                      到住宿處,鞋子又濕又髒,有一位師兄特別備有鞋油,到了晚上大家休息 
                      時,他一間間地敲門為師兄師姊們擦皮鞋。這位護理人員從沒有和慈濟人 
                      外出相處過,而這位慈誠隊師兄的舉動讓她印象深刻,且深受感動。雖然 
                      對慈濟人來說這是一種很自然的付出,可是卻讓醫院的同仁產生了一股很 
                      強的震撼。 
                       
                      看看這位慈誠隊一個動作的付出,卻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們要很 
                      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學佛就是學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佛陀精神。 
                       
                      四個月前,江蘇揚州的鑑真醫院主動前往興化慈濟村義診,我實在很感動 
                      。此次大陸訪問團要到江蘇興化「圓緣」,必須路過揚州,行前我特別叮 
                      嚀他們一定要順道去拜訪鑑真醫院,代替我謝謝他們以慈濟精神去義診。 
                       
                      鑑真醫院院長和副院長接見訪問團後非常高興,表示願派七位醫護人員跟 
                      隨訪問團再去興化義診。而就在這次義診中,慈濟委員再次發揮了高度的 
                      智慧,因為一大群村民蜂湧而來,把臨時搭設的義診處圍得水洩不通,醫 
                      護人員根本無法工作,委員們為了疏散村民,就在離義診處不遠的地方唱 
                      起歌來。 
                       
                      他們唱「普天三無」,及其它慈濟歌曲,村民逐漸被歌聲吸引了,人群也 
                      因而疏散了許多,讓醫護人員得以進行義診工作,所以這些委員們回來之 
                      後向我說:「師父,我們竟然也可以隨時隨地在街頭賣唱了。」 
                       
                       
                      ◆院長夫人「手語看診」 
                       
                       
                      除了街頭賣唱工夫,還有一樁有趣的狀況,就是「手語看診」──去年我 
                      們曾呼籲以台灣小菩薩的力量來援助外蒙古的兒童,今年入秋後,我一直 
                      放心不下那邊的情形,心想秋天一過冬天接著來,那些孩子是否還好?因 
                      此我請了幾位委員、慈誠隊和管理中心的同仁去關心他們。 
                       
                      當我們和外蒙古連絡後,對方回消息說,當地現在正流行黑死病,亟需援 
                      助的是醫藥。由於此病在台灣絕跡甚久,年輕醫師都沒見過,曾院長夫婦 
                      受我委託決定同去勘災。 
                       
                      當他們出發前夕,我接到消息說外蒙古目前的氣溫白天約攝氏15度,晚 
                      上則降到攝氏0度以下,氣候已經非常寒冷。我聽了內心非常著急,院長 
                      夫婦都已年近七旬,那麼冷的天氣,身體受得了嗎?我趕快打電話給院長 
                      ,告訴他改派年輕醫師去吧,他說:「我們可不輸給年輕小伙子,您不是 
                      說要為善競爭嗎?要做好事就不能服老啊!我還不老,一切我會小心注意 
                      ,您不要擔心。」 
                       
                      聽他這麼說,我只好說:「那院長太太不要去好了。」而院長夫人接話回 
                      道:「師父,您對我們『要有信心,不要擔心,一定要放心』,這些話都 
                      是您常說的啊!」 
                       
                      我只好向她說:「那妳必須多帶一些衣服,一切的行程到那邊之後再隨機 
                      應變。」她說:「好的,我一切都已經準備了,如果不讓我去,我會很失 
                      望,我一定要把握這個親手布施給貧困人群的機會。」我真是感動。 
                       
                      到了外蒙古,院長夫人不怕辛苦的跟隨著大家一起行動,後來路況實在太 
                      差,才把她留在旅社。當地的縣長帶她去喇嘛廟拜佛回來後,就有很多人 
                      知道台灣的慈濟醫院院長夫人在此,由於當地醫療落後,藥物缺乏,民眾 
                      都想趁此機會找「先生娘」看病。 
                       
                      院長夫人雖然身邊備有藥物,但語言不通,只好用手比──當患者指頭的 
                      時候,她就知道是頭痛,給他頭痛藥;如果比肚子,就知道是肚子痛,如 
                      此對症下藥。一旦遇到小孩子怎麼辦呢?孩子究竟多大呢?比來比去還是 
                      無法溝通,到最後終於想出一個辦法,把被單捲成短短小小的,抱在懷中 
                      ,一看就知道是表示嬰兒,依此而斟酌藥量。結果把藥全部送光了,完成 
                      了這項奇特的「手語看診」。 
                       
                      這些事情聽起來非常有趣,但我們靜心想想,院長夫婦倆年齡都近七十歲 
                      了,還這麼長途跋涉不畏勞苦的深入疫區,這種精神實在令人感動。 
                       
                       
                      ◆外蒙古醫藥匱乏 
                       
                       
                      經過曾院長深入了解,得知外蒙古鼠疫病源來自土撥鼠。土撥鼠是外蒙古 
                      的經濟來源,牠的皮毛很漂亮,一般人都稱為「狸皮」,肉質被奉為上品 
                      ,油也可以利用,總之牠極具經濟價值。 
                       
                      某天,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中有隻狗咬了土撥鼠回家,家中的年輕人就忙 
                      著殺鼠,他的父親幫忙剝皮,結果近中午時年輕人突然死亡;接近傍晚, 
                      他的父親也死了。年輕人的爺爺住在另一個蒙古包,聽到消息後隔天一大 
                      早趕來,由於悲慟過度竟然氣絕身亡。這一家二天內死了三個人。 
                       
                      當地醫療水準很低,民眾並不知道這就是鼠疫,加上地廣人稀,醫師必須 
                      騎馬應診,而每個部落距離二、三百公里,看一次病必須花費一、二十小 
                      時的時間,遇到急病根本來不及診治,因此,他們很難預防或根絕傳染病 
                      ,鼠疫因此蔓延開來,只要有人來患者家看一下,就會把病菌帶走。 
                       
                      聽說到了冬天土撥鼠冬眠期,這種疾病也會暫停蔓延,但夏天一到就會繼 
                      續傳染。所以外蒙古現在很需要醫藥。他們列了一張單子,需要二百三十 
                      多種藥,這幾天我很積極的評估,如果有必要,我希望趕快將藥送過去, 
                      讓他們早日接到藥物,預防鼠疫再發生。 
                       
                       
                      ◆讓愛「有剩」即是富有 
                       
                       
                      此外,慈濟的慈善救濟工作也正加緊腳步,最近我還會再派員去尼泊爾勘 
                      察,與當地政府做個接觸,以便對尼泊爾展開救濟工作,當然這需要靠大 
                      家的力量來完成。 
                       
                      我要強調,在我們進行國際賑災的同時,對台灣本土需要幫助的人,我們 
                      也是不停地在關心啊!我們並沒有因為救國外,而不顧台灣。我們照顧需 
                      要幫助的人,同時就是不斷在造福。我常說,只怕沒力量,不怕事情多, 
                      力量是點點滴滴累積起來的,我們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節省一些不必要的 
                      花費,就可以把力量集中起來做很多事。希望大家讓愛「有剩」,千萬不 
                      要愛「不夠」──「有剩」即是「富」。所以我們應該發大心。我們如果 
                      能去多救人、多造一些福,則我們必得風調雨順,家家平安,社會祥和啊 
                      ! 
                       
                      我很感激所有的慈濟人,大家不斷地付出愛心,甚至以身作則地教導孩子 
                      ,也讓孩子懂得如何去付出愛心,剛剛你們也都看到了好多的小菩薩,不 
                      是拿著撲滿,就是拿出他們的零用錢,要給師公蓋醫學院。 
                       
                      台灣的下一代青少年前途可說比我們這一代更光明、更有希望,因為他們 
                      年紀雖輕,卻已具足菩薩的大愛。 
                       
                      讓我們的孩子可以自己做好事,布施植福,這也是幫助孩子成長的「愛心 
                      」教育,希望大家回去後能夠教育家中的小菩薩,啟發他們的愛心,真正 
                      做一位社會人群中的菩薩。 
                       
                      慈濟目前正在進行國際賑災工作,請大家告訴大家,一個傳遞一個,能夠 
                      節省些生活費用,來救濟國際上苦難的人,則功德無量啊!祝福大家福慧 
                      雙修,阿彌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