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國際急難救助」秉慈濟「專款專用」原則,
搭起愛心橋樑
◎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十月九日


早上,香港中文大學來電表示,已接到上人因身體違和,無法前去接受「
社會科學博士」榮譽學位的訊息,但他們仍熱切盼望上人能親臨香江,讓
香港人能一睹上人風采。對此盛情,上人有感而言:「除了身體狀況欠佳
,我更掛心尼泊爾、外蒙古及湖南等地所受的災難。此時他們正亟待救援
,而且寒冬將至,實在不忍見到他們遭無屋可住、無衣可穿的饑寒之苦。
我必須行腳全省,替那些災民呼籲,祈請全省的愛心人士幫助他們。我寧
可放棄接受學位的機會,換取我做分內事的時間。」

十一時,上人在藥師法會上對眾開示:「『有時當思無時苦,好天要積雨
來糧』,平日我們就要能惜福和惜緣,能盡己所能地去幫助別人,即是最
富有的人生。」

「台灣的人民大都過著豐衣足食的日子,但仍然有許多需要我們去幫助的
人,全省有三、四千位慈濟委員,遍布在各個階層角落,凡是看得到、聽
得到何處有貧困待救的人,當地的委員就會馬上去查訪、去關心、去幫助
對方。」台灣的慈濟人盡心盡力地發揮人生功能,而遠在美國的慈濟人也
「為善不落人後」地表現佛家「無緣大慈」的宗教情懷──最近美國西部
遭逢水患,慈濟美國分會及時調度人手,送去食物、乾淨的水和慰問金,
當災民接過這些賑濟物質時,無限感激的對慈濟人說:「不論是我們自己
的政府或同胞,都尚未採取任何行動,第一個幫助的,竟是遠從洛杉磯來
的慈濟人。」「我得知這個訊息後,也十分感動,因為這不只是物質上的
幫助,更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慰問及關懷,這正是『一眼觀時,千眼觀;一
手動時,千手動』,也就是菩薩聞聲救苦的精神。」

上人並提及基金會將幫助尼泊爾、大陸湘西等地災民度過寒冬,請大家發
揮大愛集合力量,「只要我們發一念愛心,在日常生活中稍事節省,用歡
喜心布施,就能集合很多的力量,進而發揮助人的功能。希望大家能知福
惜福再造福,則功德無量。」

有委員請示上人,在勸募國際救難基金時,如何面對反對的聲音?

上人示:「不論是台灣本土或海外的慈善工作,我們都是從尊重生命的基
點出發,能認同者就齊心合力共同來做。慈濟一向秉持『專款專用』的原
則,不願做的也不勉強,有心要做的,我們去替他搭這座橋樑。我們必須
惜緣惜福,不能為了少數的聲音,而停止我們該走的路及該做的事。」

四時,台大醫院陳耀昌醫師及公衛所陳光和教授帶著父母進精舍拜會上人
,並向上人說明有關骨髓移植的醫學訊息。上人言:捐髓資料中心的成立
是一個長期性工作,必須投入相當大的人力、物力,希望先讓大家有正確
的認知觀念,如此才能有助於進一步推展這一項捐贈行動。

兩位教授及兩對老人家和上人共進晚餐後,方才道別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