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外醫療志業的第一步
慈濟義診中心 |
|
◎編輯部 |
|
《美國分會緣起與發展》•之二
今年二月十六日,「慈濟義診中心」經由洛杉磯
阿罕布拉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全票通過,核准設立。
經過近十個月的籌備工作,於十一月一日正式對外開放。
這項義診醫療服務旨在凝聚社會善心人士的愛心,
將援手伸向社區的暗角,不分種族、國籍、信仰、身分,
讓那些身陷困厄無法就醫者,都能得到適切的醫療照護。
也許有人會發出疑問:在富庶如天堂樂園的美國社會中,社會福利應是做
得不錯,何以還需籌建義診中心?
許許多多享著醫療保險的人,難以想像在他們的身邊──那些悲苦陰暗的
角落,有無數身患各類疾病的人,因無錢而徘徊於醫院大門外,他們常因
未能及早發現及治療普通的疾病,而失去健康的體質,也有人久病成疾,
造成許多生命的悲劇。
他們之中,有的是低收入者,有的是長期失業的人,有的是無家可歸的人
士,也有的是踏上美國本土的非法移民。當他們生病的時候,雖然無錢,
但仍應有權利像有錢的人一樣得到適當的醫療照顧。
誠如加州第五十七區州眾議員蘇麗絲在義診中心揭幕典禮上所言:「慈濟
義診中心的成立,不分族裔及宗教,提供貧困人士需要的醫療服務,尤其
服務範圍擴及整個聖蓋博谷地區,使其轄區東區哈岡城市的亞裔與西裔同
時可以受惠。」而北美事務協調處洛杉磯辦事處處長張慶衍則表示:「美
國慈濟義診中心的成立,對慈濟志業而言,是跨出一小步,但對華人而言
,卻是跨出國際醫療服務並影響深遠的一大步。」他並期望透過社區齊心
協力,未來能有更多像慈濟義診中心的免費醫療機構,服務低收入家庭。
◆將援手伸向社區暗角
去年十二月,美國分會黃思賢執行長、林俊龍醫師(現為義診中心醫務主
任)及慈濟委員,曾親赴當地幾家義診中心實地考察。根據義診中心籌建
組對洛杉磯各義診機構的調查顯示:當地社區有76%的人,因為缺錢而不
去診所或醫院診治,以 Venice Family Clinic 義診中心為例,全年診治一萬
六千個貧困病人中,89%生活在貧困線之下,85%無任何醫療保險,而這
些人中80%為白人以外的族裔,顯見仍有許多人生病時得不到醫護照料。
慈濟義診中心所在地的聖蓋博谷區,75%的新移民沒有適當的醫療保險,
60%的六十五歲以上老者缺乏醫療保險;此外尚有許多非法移民及無家可
歸者,因缺乏交通工具加上語言障礙,使他們的生存和就醫產生重重困難
。此地一個私人診所的醫師說,估計這些人中,最多只有
5% 的病人會去
找當地的私人醫師,而另外的95%則會費力去尋找遠處的免費診所甚或不
去就診。誠如一位來自香港,因心臟毛病後來到義診中心來求診的林先生
(目前失業中)表示:「去政府醫院,看診一次要四、五十塊錢,我們負
擔不起,而且畢竟不是本國人,再怎麼溝通,都會有誤差。病都講不清楚
,怎麼下藥,怎麼看得好呢?」
佛教視眾生平等,尊重生命的尊嚴及價值,因此,籌建慈濟義診中心,旨
在凝聚社會善心人士的愛心,將援手伸向社區的暗角,讓那些身陷困厄而
無法就醫者,可以得到適切的醫療照顧。
今年二月十六日,慈濟義診中心經由洛杉磯阿罕布拉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全
數通過核准設立,經過近十個月的籌設工作,終於在十一月一日正式對外
開放,為貧困者提供醫療服務。
義診中心由原來的慈濟文化中心改建而成,位於華裔集中的阿罕布拉市(
南嘉惠爾大道一千號),距離美國分會靜思堂車程約二十分鐘;此地附近
有四家醫院,二、三百間診所,雖有「醫療街」之稱,卻沒有任何義診醫
療機構,因此對於那些無錢就醫的患者而言,只能眼睜睜讓生命點滴流逝
。所以義診中心擇建於此,自有其不凡意義。
◆凝聚當地愛心嘉惠貧病
過去該址曾為一座收費的私人診所,因此建築內部的房間面積及空間格局
均較符合醫療服務;而為了合乎州政府和衛生局的規定及實際需要,並重
新做了較大幅度的改建。義診中心設有五個診療室、兩個牙科治療室、候
診室、登記接待室、藥品陳列貯藏室、清洗房、消毒室、小型化驗室以及
醫護和行政人員辦公室等,並設有一個小型的佛堂,總面積為四千七百多
平方呎(約合一百三十二坪)。建築師葉健先生從繪圖設計到施工,即不
眠不休一心投入,他覺得最有特色的設計便是顏色:「外牆是白色加深藍
的線條,高雅流暢;內部以深藍為主,因為它是慈濟的代表色。」
為了籌措義診中心的建設經費,美國分會曾舉辦多次募款活動,各地聯絡
處亦不遺餘力結合社區力量,共襄盛舉,如南灣、聖荷西、西雅圖等地,
均曾透過義賣或茶會方式為義診中心募款。橙縣聯絡處的簡慈恆師姊,她
可說是播下慈濟義診中心第一顆種子的人,在義診中心籌建過程中,簡師
姊承擔了志工、全職人員的應徵面試、資料的蒐集,甚至還發動志工作「
電話募款」工作。來美將近三十年的簡師姊,是一位資深的社會義務工作
者;身為慈濟委員,她不但出力還出錢,喜捨四萬元贊助義診中心。
而自從籌建義診中心的消息在社區傳開後,各方善心人士除踴躍捐款護持
外,一些診所和醫院也熱心捐贈醫療設備及儀器。
義診中心所扮演的角色完全是在救急救窮救病,凡符合貧戶標準,銀行存
款與現金收入在貧戶標準內,均為中心服務的對象。目前義診中心已草擬
一份基本審核貧戶的標準(暫定貧困病患就醫標準為:個人銀行存款兩千
元以下或年收入在一萬元以下者;夫妻兩人銀行存款三千元以下,年收入
不及一萬四千元者),值班志工會根據登門求醫的病患在電話中或所攜帶
證件中,進一步審查是否合乎求醫標準。希望透過此項作業管道,讓義診
中心真正對需要服務的貧戶發揮最大功效,同時也可以減少醫療資源被濫
用的機會。
義診中心所在地的聖蓋博谷區,是華裔移民遷入的第一站,因此目前求醫
者以亞裔為多,西裔次之,白裔最少;然而為了達到義診中心回饋社區大
眾的目的,明年中程目標會將服務對象拓展到西裔,未來更希望將服務範
圍擴大至南加州每一個急需服務者。而對於每一個登門求診者,中心均會
提供高品質的專業醫療服務與照護,希望能做到「義診中心是每一個族裔
的義診中心;義診中心是每一個需要緊急救助者義診中心」的服務境界。
◆提供專業基本的醫療服務
由於設備、空間、器材及人力支援的限制,目前義診中心僅設有西醫(一
般門診、專科特約門診)、中醫(中藥和針灸門診)、牙醫三大服務科目
,同時也開放健康諮詢、預防注射及各科專業醫師醫學講座;每日門診八
小時,門診時間為週一至週六,上午九點三十分至下午五點。慈濟義診中
心最大的特色為同時有中西醫師診療,視病人與病症需要,可立即在兩種
醫療技術中進行替換。
至於醫療服務內容,可就短程、中程和遠程三大方向目標來說。短程方面
,提供登門求診者最基本的醫療服務,如在西醫方面:基本專業病情研判
、提供部分藥品給患者服用為主;至於需臨時開刀或長期觀察看護、或需
住院患者,將列入中遠程服務目標;而牙醫診療則提供洗牙、補牙及拔牙
服務。任何求診者,初診均必須先經全科醫師的診斷,瞭解病情後,再做
進一步的轉診或預約專科醫師會診。對特殊疑難病症者,將推介或轉診至
當地社區醫院、政府公立醫院或學術醫院就診;義診中心未來中遠程目標
,將朝向小型醫院的架構而努力。
義診中心除各有一位全職的醫師和護士外,並招募有義務的醫務人員,計
有義務醫師六十二位、護理師四十三位及協助中心內非醫療事務執行的志
工二百八十餘位,以輪班方式,無所求的在崗位上奉獻時間和精力,為低
收入的病患服務。
◆為病患做身與心雙向照護
從十一月一日正式對外服務至十二月五日,雖僅三十餘天,病人病歷已編
列到二百多號。病患以老人居多,年齡層在四十至六十歲之間,求診病症
以一般科如腸胃、感冒、心臟內科為主;一日最多診斷患者人數四十五至
五十人。
義診中心的開放,除了提供給病患醫療上的服務,同時也希望能給予病患
精神上的輔導與支持。
籌備開幕前夕,在「佛教慈濟義診中心」的牌子剛掛上不久,就有一位來
自香港的女學生登門要求幫忙;原來這名女學生家境甚窘,平常就必須靠
半工半讀的方式來賺取學費。她登門求診的目的,是希望義診中心能協助
她健檢,以便於能順利在一家幼兒中心擔任看護工作,賺取每小時四•七
五元工資來籌集學費。「我原本可以到衛生所去做體檢,可是必須請假才
能去,一請假收入就會減少……。我今晚(約下午五點三十分)路過這裡
,看到Free Clinic字幕招牌,所以我想請您們幫我……」
女學生害羞地流露一股無可奈何且走投無路的倦態。值班志工在取得醫務
主任林俊龍醫師的支持,立即協助這位女學生當場做檢查,成為義診中心
服務的第一位病人。分會執行長黃思賢師兄在得知她的困境後,亦掏腰包
與其結個善緣,希望藉由義診中心小小的幫忙,能協助她早日完成學業,
奉獻所長。
事實上,在義診中心擔任重要服務角色的社工,每天必須應付各種不同狀
況的產生,如每一通詢問電話長者三十分鐘,短者五分鐘,志工均須耐心
地傾聽義方的述說,除審核是否符合就診標準外,還要有智慧的開導對方
;若遇到態度不佳者,更須有雅量予以包容。為此,在義診中心還未開幕
之前,志工們曾舉辦多次的研討會,邀請專科醫師講授醫學常識及診療經
驗,「嘉惠爾綜合醫院」的社工人員並應邀為志工作具體輔導,教導大家
如何成功地與病人接觸,及做為醫師與病人之間的溝通橋樑等技巧。
曾有一位中風的老先生到義診中心,也許是因本身病狀之故,態度非常暴
躁,當天值班志工曾先後受到這位老先生私人性的抨擊多次,志工們雖然
心裡受到委屈,仍能以智慧善解之;如今偶爾再碰到這位老先生,也不會
因為他的態度而委縮不前,反而能適切判斷老先生的需要,給予最適當的
服務。
對大部分的志工來說,以往他們從來不曾接受任何醫務訓練,也從來不曾
接觸過任何醫院業務,然而,來到義診中心,他們總會在最迫切之際,投
身在每個需要他們的地方。其中陽靜純師姊可謂是「全職志工」,每天她
都是最早來開門,最晚鎖門回家的人,一早到來後便展開志工的例行工作
,一般志工值班四小時,她卻是全天候的,從星期一至星期「七」,無例
假日可言。黃執行長曾說:「有陽師姊在,我們就可以放心了。」而上人
亦曾讚許道:「妳做事,我放心。」
義診中心從開始籌備,她就全心投入,同仁有任何疑難雜症,只要找她,
皆可迎刃而解,難怪有人稱讚她:義診中心任何一根針放在那兒,她都知
道;投入的精神,可見一斑。
◆海外醫療志業的第一步
美國慈濟義診中心籌建的經費,皆由當地人士集資,無非是希望義診中心
能真正發揮它的功能;然而卻仍有些人士濫用免費服務作業,或誤解義診
中心真正服務的對象層面定義,對於此類情事的產生,志工們也只能向對
方耐心地解說中心成立的緣由及經費籌措的過程。
義診中心曾接到一通求援的電話──一位從台灣來美觀光的女士,從電話
中研判該女士符合救急救窮的原則,因此便請對方來看病。誰知這位女士
到義診中心時,身著名牌高級服飾、攜著名牌皮包,讓值班志工們有所警
惕,便耐心而委婉地向其解說義診中心運作情況,希能使其有所省覺,將
看診機會轉讓給最需求者,真正將醫療資源運用於刀口上。
慈濟義診中心的成立,無疑是為海外慈濟醫療志業跨出了第一步,然而義
診中心正處於起步階段,所提供的服務範圍,雖是非常保守且基本,但抱
持穩紮穩打態度,先站穩腳步,做好基層工作,先由點而線,再由線而面
;從聖蓋博谷區做起,逐漸拓展到其他地區,將醫療志業推展至海外落實
,嘉惠每一族裔需要服務者。
美國佛教慈濟義診中心籌建記
◎釋證嚴
人生之苦,莫若既窮且病,悲潦呻吟,無人聞問;以美國物產之富饒、社
會福利之完善,猶不免有暗角之苦難眾生。尤以晚近來自中南美之大量移
民暨旅居異邦之新舊華僑,既乏貧老病殘保險之庇護,復有言語習慣之阻
隔;求醫無門,潦苦已極;美國分會眾善士本諸不忍人之心,倡議成立「
佛教慈濟義診中心」,不分種族、國籍、信仰、身分之殊別,凡無醫療保
險之貧者,皆能受其照護得救而安。
義診中心傳播大愛精神,乃慈濟醫療志業國際化之一大起步,亦是台灣佛
弟子回饋海外首創之醫療福祉。至此,四大志業已俱,「慈悲喜捨」,在
美得發揚光大矣。
美國分會靜思堂自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於洛城成立迄今,眾善士恆秉素志
,夙夜匪懈,奉獻心力。於慈善,則關懷孤老,賙濟貧病,急難救助;於
教育,則設置清寒及護理獎學金,組織青少年團,教育下一代;於文化,
則出版月刊,力行環保,散播慈濟清流。即以發提慈悲大愛精神為前提,
以回饋當地社會為鵠的;四大志業已具其三。
所耿耿懷抱者,厥為醫療尚未落實在美。去歲冬,思賢居士等過訪橙縣
SOS 義診中心,其施醫施藥善行頗契慈濟之旨,遂萌今籌建。年初,此議
甫出,即獲全體委員會員贊同。籌建過程,歷經挫折困頓,俱不退其心。
承南加州至各地慈濟人大心樂施,鼎助護持以成。慈悲濟世宗旨,更獲當
地醫師、護理師百二十餘人熱烈響應,發心投入義診服務,並有博士、企
業家、留學生、教師、主婦者二百八十餘人爭相登記為志工;愛心紛湧,
蔚為一時之盛。
海天雖遙,未阻堅固念;因緣和合,厥能成此盛事,歷時十月辛勞擘畫,
今值義診中心啟業吉日,因略述淵源,願護持者恆秉善心,則人間大愛,
普照各族裔群眾,娑婆世界即為人間淨土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