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爬出小小無明殼 |
|
◎慈玫 |
|
【四眼觀心】
柔忍衣是愛的橋,不論訪貧、救勸募、辦活動
或人來人往接待,它忠解陌生或隔閡,傳遞天涯若比鄰的溫情。
為專心送愛,我們必須收攝雜念忘想,如此心僈慢淨化,
我們有越來越大的心靈空間,來接納世間人事的紛擾不息,而山來照山,
水來照水,我們學習意境定於空寂。
看別人穿「柔和忍辱衣」有兩三年了,一直以局外人的眼光觀察欣賞,直
到自己也去做了一件,照相後掛在牆上。等待授證前的這幾個月,看著看
著,有點模糊不真切的感覺。
◆跨過一個門檻
好像自己是在等待跨過一個門檻,雖說大抵知道那門內代表不一樣的身分
與擔當,儀式舉行前的心情,竟有幾分像即將入學小學生那樣興奮好奇,
在這行近不惑的年紀。
從小到大,對制服並無好感,它常常不是大一號就是小一號,和不斷在長
大的身體捉狹;質料也較粗硬,穿起來不覺得舒適;而白衣黑裙、短髮下
後腦勺青青的「鴨屁股」,以及教官監督的眼睛聯在一起,是青澀中學時
代的印象。制服於我,意味著束縛、保守和缺乏創造性。
沒想到脫下最後一套制服的十七年後,我心甘情願地穿上了另一件制服。
在穿過許多花花綠綠的制服後,我回頭重新發現單純樸素的可貴;在自以
為獨立自主後,我驚覺仍有許多時刻過得顛倒迷茫,心做不了主。這件「
柔和忍辱衣」含藏著許多道理,引我自我觀照醒轉。
◆爬出小小無明殼
衣著是外相,人若稱漂亮,應當不只是衣服美,而是人用歡喜的心情,把
它穿美了。委員師姊們穿起這件藍色旗袍,自然露出溫柔的笑臉,這是她
們口說好話、身行好事的基本。挽起頭髮梳成一個髻,人人看起來光潔莊
嚴,這是心想菩薩而煥發容顏;世上少有衣服穿得如此貼心,如此包容人
性的缺憾,以及身材的燕瘦環肥。
柔忍衣是愛的橋樑,不論訪貧、救難、勸募、辦活動或人來人往的接待,
它化解陌生、隔閡,傳遞天涯若比鄰的溫情。因為專心送愛,我們必須收
攝雜念妄想,如此心慢慢淨化,我們有越來越大的心靈空間,來接納世間
人事的紛擾不息,而山來照山,水來照水,我們學習意境定於空寂。
但是,柔忍衣畢竟不同於一般制服的單調,它代表人性的返璞歸真,現出
良善的本質。柔忍衣下的心情,看似出離人間的大喜大悲,實則柔軟纖細
,有歌亦有淚,我們歌頌生命和大愛,我們為苦難的眾生落淚。常見表演
「普天三無」手語的師姊一面笑,一面熱淚盈眶,令人也不覺淚濕,溶入
這對長情的禮讚中。
若非柔忍衣,我們很難爬出個人小小的無明殼,投身天地宇宙,展現豐沛
的生命力。從修行的角度看,柔忍衣是戒衣,規範約束凡夫習性,但它沒
有束縛,而是解放我們從前的自我綑綁。現在出門不會再在滿櫥五顏六色
的衣服中迷失,我們唯一的選澤是柔忍衣。
拎著一只簡單的行李袋,很多師姊就這樣去走天下,將慈濟的訊息和濁世
的新希望,告予更多人知曉。衣服調心,心包太虛,這樣的人間行路,多
麼瀟灑自在!
◆薪傳的標記
有一天,坐公車行經繁華的市區時,望見窗外的路旁,有兩位年稍長穿旗
袍的委員師姊,在研究公車站牌路線,雖然不能趨前問候,但我覺得無限
溫暖親切。在人海中,柔忍衣是我們共同的訊號,和薪傳的標記。
同組的潘猜師姊去年因癌症往生,記得兩年多前,她曾在小組會議中含笑
告訴我們,她的乳癌已經控制,多活了三年,往後更要歡喜做慈濟,啊怕
是幾個月也好。去年不得不謝世前,她很坦然接受,並交代要穿柔忍衣火
葬。雖然她的身體已因病走樣,腹脹如鼓,有位師姊仍為她依柔忍衣的領
襟式樣,做了一件袍子。我們知道,她心心念念的柔忍衣,會使她記得來
時路,再循原路回來,重新誕生在慈濟世界。
勸君惜取柔忍衣,莫待無常催身離──我的心中響起了這一句話,願與所
有同船渡的師姊們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