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洋港先生嘉許慈濟人,
努力創造「富而好禮」的社會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四年三月十日
因神經母細胞瘤,到美國接受單株抗體自體骨髓移植的任偲瑀小妹妹,目
前已返國靜養。在美期間,他們受到慈濟美國分會師兄、師姊們的關懷、
照顧,今日,任父及任母專程前來向上人致謝,感恩慈濟人在其最無助之
時,給予的種種幫助。由於偲偊的免疫系統尚未復原,還需一年的時間調
養,同時也要盡量避免和人群接觸,以防感染,而無法和父母一同來,因
此,任氏夫婦帶來偲瑀的相片給上人看。相片中光著頭的小偲瑀,看起來
健康活潑,上人歡喜的說:「等她身體康復後,帶她來。」
加拿大分會執行長何國慶師兄,向上人報告此次主辦珠寶、書畫義賣活動
的感受。何師兄提到:有朋友問他:「為什麼你做善事,還會在行事時,
遇到困難或不好的事?」他回答:「凡事有因有果,進入慈濟做善事,並
非就不會遭遇到不好的事,而是在遇到事情時,能以不同的心境來善解及
轉化,不被境所轉。」
上人示:「一般人容易受外境影響,而產生憂愁、埋怨等諸多煩惱;學佛
之後,以佛教的精神來薰陶凡夫心,亦即以心轉境,在遭遇逆境時能善解
、包容,反倒能以自在、歡喜的心境面對。」
北區委員陳黃金色師姊和二子陳鍊達、陳鍊功先生來見上人。
陳氏兄弟擬與大陸上海、昆山、蘇州等地的台商,聯合舉辦慈濟茶會,讓
當地有心了解慈濟的同胞,獲知慈濟訊息。另外,他們並捐出香港分公司
五分之一的股份予慈濟,且發心捐獻紀念堂所需的塗料,屆時並將派員協
助施工。上人感恩他們的用心,讚其不愧是「富中之富」的人。
九時,上人於台北分會講經堂,對台北十一組至廿十一組的委員開示:「
慈濟世界的文化,就是歡善自在的文化。心中有愛,立地就是淨土;慈濟
世界是祥和、自在、快樂的一片人間淨土。」「若能心安自在,就能歡喜
;人生的福,來自歡喜;而歡喜來自大慈、大悲、大喜、大捨。」
「二十九年來,我們一直戰戰兢兢地創造慈濟世界,最重要的目標就是『
淨化人心』,把人心中的煩惱清除,才能將清淨、歡喜帶進心中。」
「為了要淨化人心,我們必須開方便法門。佛陀當年講經為能因應眾生根
器,觀機逗教,以因緣果報之方便法,說法四十二年,之後轉而講述法華
經的中道妙法。不管是執有或執空,皆容易偏執、迷失,因此,法華經以
譬喻方式,引導眾生在日常生活中實行佛法。」「譬如說,我們住在娑婆
世界,這個世界就好比是蓮花池,池內有污泥、有蓮花種子,亦如人有清
淨的佛性,而被五趣雜染蒙蔽住,隨業流轉。蓮花種子在污泥中生根、發
芽,而後浮出水面,開出清淨的花朵,並不因其根生在污泥中而染塵;假
如能夠開啟一個人本心的佛性,那麼他就能像蓮花般出污泥而不染,一樣
清心、自在。」
上人並言:「我們居住的娑婆世間,即是『五趣』雜居地──天、人、地
獄、畜生、餓鬼;因為凡夫身雖在人間,心卻在五道中輪轉。『因』就像
種子般,造什麼『因』,就得什麼『果』。如廣行善事的好人,將上升天
堂;在世間是規矩的人,來生也仍是再為人;而在人間不守規矩、犯了不
守人倫道德、規戒的人,他的行為有如禽獸般,不受人尊重,將來即會淪
入畜生道;心中貪求無厭的人,一味地要求更多,愈貪,愈覺得人生欠缺
得愈多,他在人間就像一部賺錢的機器,欠缺人性的大愛,這樣的人,和
餓鬼並無異。而心被無形的苦所折磨,像病苦、親人離散、夫妻之情或子
女互相違背禮儀等,這一切的一切──身的痛苦、心的折磨,都比有形的
刑罰更加痛苦,所以,這和地獄又有何差別呢?」
「修行要藉境鍊心、藉事修心。慈濟是一塊福地,大家要好好把握,時時
心存善念,不可起不法、不規矩的念頭。慈濟是一條菩薩道,一旦踏進來
,就要一心精進,只能前進,不能停頓。」「世間有形的東西是有量有數
的,慈濟人無悔無求、盡心盡力不斷地付出,這些付出,都是最大的歡喜
。」「慈濟以法華精神為依歸,要抱著『空』──出世的精神,做『有』
──入世的工作;不能偏空,也不能執有,此即是真空妙有,妙有真空。
要取中道,菩薩道才能完成。」
午後二時三十分,司法院長林洋港先生,蒞臨新光美術館慈濟義賣會場參
觀。
林洋港先生在參觀所有捐贈的珠寶與書畫後,有感而言:「台灣四十年來
,由於人民與政府的共同努力,在經濟、文化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然
而,隨著生活的提昇,相對地人民精神層面反而更形低落。若只靠政府的
力量改善,畢竟仍有所局限,最主要的是人人能從律己做起。」
林院長並指出,「富而驕」是一種罪惡,懂得如何賺錢並不是最重要的,
能夠有效運用錢財才是最珍貴、最有智慧。台灣觀光客,總給人一種財大
氣粗的惡劣印象,雖然物質富裕了,反倒讓人瞧不起。「今日看到慈濟呈
現的畫面,讓人拾回信心,原來社會還有這麼多富有愛心的人,共同為創
造一個『富而好禮』的社會而努力,使我對國家的前途、人心的趨向,又
增加一分光明樂觀的信心。」
晚八時,上人主時北區榮董聯誼會,並為榮董授證。上人對眾說明榮董授
證有三種意義:一、對榮董表達最深的謝意;二、徵信作用;三、為善的
榮譽象徵。同時,上人也勉勵眾人:「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一切都是因
緣成就,慈濟是好緣聚合,應把握難得的人身,讓愛的足跡在歷史上,留
下深深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