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竹密不礙流水過
天下那一條路最應走?「菩薩道路」最應走。

天下那一條路最難行?「菩薩道路」最難行。

應走而不走,非智;難行而能行,是勇。勇者但知「行所當行,為所應為
」,故無懼,在他們的眼中,沒有一個「難」字。

迷情眾生,捨「菩薩道」而不行,令人惋惜。利根種性,一聞千悟,栖栖
皇皇於菩薩道上,令人讚歎。

菩薩道者,利濟天下蒼生之道路也。「拔眾生苦,予眾生樂」,是行菩薩
道者的本懷;「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是行菩薩道者的心願
。在他們的心中,只知「克己利人」,全無半點「私」字。

慈濟的志工,都是栖栖皇皇於菩薩道上的社會工作者,他們大慈大悲、大
智大慧,以「利濟眾生」的宏願,奔走於長街陋巷。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在工作的過程中,當然有苦、樂、有笑聲,也有淚水。

「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是他們的中心理念。因為有「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的修持,所以他們才能「尊重生命」,才能「肯定人生」,才能放下私情
,實現人性昇華的大愛。

大慈無怨、大悲無悔,大喜無憂、大捨無求。慈濟志工以四無量心為起點
,以建造人間淨土為終點,他們用勇猛精進的精神,走在這條難行能行,
難忍能忍的菩薩道上,雖然長路漫漫,但他們無怨、無悔、無憂、無求,
讓人敬佩。

我們說「菩薩道」難行能行,是因為這條通往人間淨土的道路,時而崎嶇
,時而荊棘,障礙重重;我們說「菩薩道」難忍能忍,是因為這條利濟天
下蒼生的道路,時而風雨,時而陰晴,冷暖難測。

所以,行走在菩薩道上,必須有很大的慈悲與智慧,很堅強的耐心與定力
。沒有慈悲與智慧,就不能昂首闊步於菩薩道上;沒有耐心與定力,就會
耐不住外界的冷潮與熱諷,容易在菩薩道上懈怠退轉。

「尊重生命」是慈濟人的信仰;「肯定人性」是慈濟人的理念,有了堅定
的信仰與理念,才能不辭勞苦,為拔苦而奔走;也才能無怨無悔,為予樂
而付出。

所謂「尊重生命,肯定人性」就是:有形的生命要尊重,無形的人性要肯
定。佛陀告訴我們:「眾生平等,人人具有佛性」;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平
等地具有成聖成佛的善良本性。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人人都具有成聖成佛的善良本性,何以社會上作奸犯
科的人還到處可見,何以會有那麼多的人,行為偏離正道?答案很簡單,
那是受到後天不良環境的薰習與污染。就像明珠蒙塵,明珠的本質晶瑩剔
透,但外來的灰塵與污泥,讓明珠蒙塵而黯然失色,只要把覆蓋在明珠外
面的灰塵清拭乾淨,就能還明珠以本來面目,讓明珠的光芒再現。

為了能夠人盡其才,也為了讓慈濟志工能夠有更多的參與機會,我們把志
工分成很多「功能組」,每一個功能組都賦予特殊的使命,對慈濟精神的
發揚與慈濟志業的落實,都有不可忽視的貢獻。

國際扶輪社有一句名言:「做我們所信的,信我們所做的。」慈濟精神與
尊重生命的理念既然是我們所信仰的,我們就應該義無反顧的去實踐;我
們既然實踐了慈濟的精神與理念,就應該堅定信心,相信我們的所作所為
不會向歷史交白卷。

慈濟志工是慈濟志業的尖兵,大家矢志在菩薩道上永不退轉,風雨越大,
他們腳跟越緊;困難越多,他們信心越足,相信歷史會為志工們悲智雙運
的作為做見證。慈濟人的心永遠光風霽月,晴朗如洗。「竹密不妨流水過
,山高那礙白雲飛」,相信慈濟人在菩薩道上,永遠信心十足,永遠經得
起風雨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