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生命驛站 | 
                   
                  
                     | 
                   
                  
                    | ◎慈玫 | 
                   
                  
                     | 
                   
                  
                    「靜思精舍」對許多人而言,是重要的生命驛站; 
                      我們在這一站下車,從此不再茫然不知去從, 
                      從此生命開始發亮。 
                       
                       
                       
                      認識慈濟三年來,回精舍有十幾二十次了,每回坐火車過了新城站,我都 
                      保持一定的習慣,引頸向右張望,深怕錯過精舍一瞥,待灰白的屋脊和廊 
                      柱映入眼簾,我總不禁虔敬合十,內心升起感動和興奮。 
                       
                       
                      ◆找到自己的位子 
                       
                       
                      說不出是何道理,如牽動心弦。從疾駛的火車上看,精舍樸實如民舍,毫 
                      不起眼。一向愛看山,蘇花公路的山脈壯麗,隨著雲煙的繚繞而千變萬化 
                      ,但彷彿都比不上山腳下的精舍風景。 
                       
                      精舍不像一般的寺院道場,沒有五彩繽紛的華麗雕飾,好讓善男信女更覺 
                      熱鬧;也沒有層層院落,區隔在家與出家,好讓人生出「佛門深似海」的 
                      敬畏之情。 
                       
                      精舍周圍繞一圈,不到十分鐘,簡簡單單的建築,一目瞭然。人們來來去 
                      去,自由自在,你可以在大殿禮佛,在樹下喝茶發呆,也可以到廚房撿菜 
                      。 
                       
                      在精舍,每個人都有位子,從洗曬豆子、包裝蠟燭、打掃庭院到端茶洗杯 
                      子,人人都有插手的餘地。不是事情忙,需要人手幫忙,是精舍有最大的 
                      雅量包容十方來客。 
                       
                       
                      ◆人性善的源頭 
                       
                       
                      精舍已少有寧靜的時刻,有時我不免會為我們這些來客的喧賓奪主而覺汗 
                      顏,例如:到醫院當志工回來,彷彿歸來的遊子,常常津津有味地把晚餐 
                      一掃而光;常住師父和師姊原可利用過年,享有幾天清閒,沒想到除夕團 
                      圓飯煮得多過平常。 
                       
                      其實,精舍已無主客之分,海內外慈濟人總說「回」精舍,而不是「去」 
                      精舍。即使道業荒疏,情怯生愧,常住師父的含笑招呼:「回來啦!」總 
                      令人有重新找到根的踏實感覺,不再飄飄蕩蕩。原來,精舍不會放棄任何 
                      人,除非是自己放棄了自己。 
                       
                      這般的人情濃郁,常令我想起鄉土的芬芳。現代文明光怪陸離,我們早已 
                      遺忘:在古早的時候,在人性的源頭,有人與人的相互體恤與謙讓。 
                       
                       
                      ◆生命開始發亮 
                       
                       
                      有一次坐夜車回去,抵達精舍時才清晨三點多,一輪明月猶高懸在山巔, 
                      清輝普照大地,桂花暗香浮動,菩提樹影疏斜,好一幅似幻似真的人間仙 
                      境。 
                       
                      當然,隨著日頭的升高,這兒又將熙熙攘攘地忙碌起來,不是為自家忙, 
                      而是為天涯海角的苦難眾生付出,無怨無尤,日日年年,這分承擔是無聲 
                      說法,是慈濟人行菩薩道的力量源泉。 
                       
                      學佛學在平常心,處處是水月道場。只是,精舍對我們許多人而言,是一 
                      個最重要的生命驛站。有一天,我在寮房的高處遠眺,更悟出這個道理─ 
                      ─像小盒子相連的火車嗚嗚向前奔馳,車上的人從一站到另一站,都是人 
                      間過客;幸好,我們懂得在精舍這一站下車,從此不再茫然不知去從,從 
                      此生命開始發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