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布施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愛的付出,善的合唱  
「骨髓捐贈宣導片──成龍篇」的誕生
◎周淑美
當您從電視畫面上見到成龍操著一口廣東台語,
衝著您說:「慈濟和我在找一個人,那個人可能就是你」時,
請別小看了這支五十秒鐘的廣告,它,蘊含了
上人的悲智、赤子的純真、病家的宏願、朋友的真情以及
藝者的熱忱、專業者的投注……和一位女中豪傑的自我實現。




螢光幕上,成龍矯健俐落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尋覓,然後,他面對鏡頭,
真誠而凝重的告訴觀眾:「慈濟和我在找一個人,那個人可能就是你!」
……最後,畫面停格,出現「5月22日,慈濟捐髓驗血活動」等等字幕
,成龍旁白:「台灣,每年有急切需要骨髓捐贈的血癌病患;你,是他們
唯一生存的希望!」

用家喻戶曉、老少咸宜來形容成龍先生知名度是不為過的;這位動作派的
國際巨星,無論是銀幕上的形象、或私下的言行舉止,在在都成為眾人的
焦點。而身為偶像級的公眾人物,他也頗能愛惜羽毛,並深暗「回饋」之
道──他成立獎學金嘉惠年輕學子;加入香港影視名星足球隊,不定期的
為慈善機構募款;為台灣觀眾拍攝了一支呼籲捐血的公益廣告……而今,
他又二話不說的,在臨去加拿大拍片之前,軋期替慈濟的骨髓捐贈廣告片
義務演出。

是怎樣的因緣際會,使當紅的金馬影帝成了慈濟呼籲骨髓捐贈的新代言人
呢?細說它的前後緣由,真似一齣溫馨動人的精彩好戲……


頓悟無常,參與推動捐髓宣導


去年十二月,財政部前政務次長何顯重先生因病棄世,何老的女公子美頤
師姊喪父之慟的同時,又獲知多年摯友罹患急性白血病,若是化學治療失
效,則需做骨髓移植以挽救生命……

美頤師姊的摯友是位熱愛生命、才智過人又古道熱腸的傑出律師,在三十
八歲,事業成功、婚姻美滿、生活順遂如意的時刻,突然就陷落在生死存
亡的關頭中。而這位堅毅的女士在驚震之餘,沒有憤世嫉俗,未曾怨天尤
人,反而滿懷鬥志去面對死神的挑戰──發下大願,以積極的行動,全力
投入、支持慈濟的「捐髓活動」。

接受化學治療的痛苦是難以言喻的,美頤師姊眼見摯友在劇烈的療後反應
,體力大量損耗的情況下,仍強撐虛弱不堪的身軀,躺臥在病榻上構思、
起稿,認真設計捐髓的宣導手冊,並印發了七萬份信函給許多公司行號的
企業負責人,希望透過另一層管道,帶動更多人加入捐髓行列;甚至對每
一位前來探病的親朋好友大力鼓吹:「把對我的關愛,擴展向所有的白血
病患──請去響應慈濟主辦的骨髓捐贈活動!」

摯友推己及人、無怨無悔的愛心展現,深深撼動美頤師姊:「父親的走,
使我體會到人生的無常;好友的病,使我更感受到我們應該珍惜自己所擁
有的。而我們若有能力幫助另一個生命,又是多麼的難能可貴!」於是,
她義無反顧的「與友同行」──

一月二十三日,她和夫婿出現在台北分會,成為當日參與「慈濟台灣地區
骨髓捐贈資料中心」正式成立以來,第十一場捐髓驗血活動的成員之一;
然後,一手承接摯友推展骨髓捐贈呼籲的心願。


兒子說:「寫信給成龍啊!」


眼見母親鎮日記掛骨髓捐贈的呼籲,美頤師姊就讀小學六年級的兒子開口
了:「媽媽,您應該找成龍來替慈濟拍一支捐髓廣告,就像他叫大家捐血
一樣,一定會感動很多人來參加的。」成龍一直就是兒子心目中的偶像。

「找成龍?怎麼找?」美頤師姊直覺反應著。

「寫信給他啊!」

「寫信?那怎麼可能成呢?」

「您不試怎麼知道不成呢?」

美頤師姊是財經界的女強人,做事向來積極明快、劍及履及,兒子一派純
真的提點,不由得令她默想:「是啊!不試怎麼知道呢?」

心念既起,隨即付諸行動,果真振筆疾書,寫下了摯友的狀況、寫下了慈
濟的美善,也寫下無限期待的邀約。只是,在託人轉交信件的當兒,她心
中是不存一絲兒奢望的……

事過兩週,居然收到香港來的傳真──成龍影業公司的蘇總經理表示,希
望能更詳細瞭解所謂「捐髓活動」事宜,以及成龍該如何支持?

意外的回音,讓美頤師姊歡喜異常,四月二十日,她傳真了一份文稿給蘇
先生:「……誠懇地盼望成龍先生能撥冗拍攝三十至九十秒的公益廣告。
五月二十二日在台北將有一次大規模的捐髓驗血活動,若能趕上在前兩天
於電視上播出,相信一定可以激發更多有愛心的人來響應。當然我可以想
像,在這樣緊迫的時間,要實現這個願望,似乎是困難重重。無論如何,
我親愛的好友這一週以來白血球只有一百,為了幫助她完成大願,以及救
助我們識與不識、在生死邊緣掙扎的白血病患,希望成龍先生能夠發心共
襄盛舉。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聽說成龍先生也曾在香港
為一位白血病的小朋友盡力。事實上,若在台灣成立一個十萬人的骨髓資
料庫,是可以嘉惠海內外中國血統的白血病患,在往後歲歲年年,幫助一
些面對死神挑戰的青少年,及時找到他們可以相合的骨髓。我個人覺得,
這實在是非常有意義;但是捐髓真的比捐血還難,所以,很需要成龍先生
幫忙推動這個活動……」

四月二十二日,接到對方答覆:「成龍樂意支持!」並言明成龍即將赴加
拿大開拍新片,一切,得加速進行。


國際巨星義務贊助廣告拍攝


四月二十七日,再次收到傳真:「請如期於五月五日到港拍攝。」

接著,就像動作片一般緊湊、密集,美頤師姊在短短一週內,完成一連串
的聯繫工作;五月五日,和拍攝小組準時出現在香港──行前,她還特地
交代朋友前往榮總,請醫護人員代遞一張卡片給已轉入隔離病房的摯友:
「請安心靜養,我會替您完成心願。」

片子開拍前數日,香港的氣候一直是陰雨綿綿,氣象預報也不樂觀,負責
拍攝這支片子的王念慈小姐有些擔心,因為壞天氣將影響外景部分,到時
勢必增加製作成本。美頤師姊告訴她:「不用考慮預算,無論如何都得把
握時機,圓滿因緣,一切費用,我會負責設法。」

「五月五日晚上我打理行裝,從香港來的電話還說那兒正下著滂沱大雨,
沒想到第二天抵達香港時,竟然是風和日麗、陽光普照的大好天氣!連老
天爺都幫忙成全這椿好事!」

慈濟香港聯絡處十餘位師兄師姊,五月六日大清早就前往尖沙咀,大夥權
充臨時演員,認真專注的接受導演的調度、指導。十一時三十分,成龍依
約而來,和王念慈小姐稍加溝通後,隨即投入拍攝的作業中。

「成龍不愧是位國際巨星,態度謙和、親切,並且十分敬業,不厭其煩地
遵照導演的要求,不斷重複相同的動作,一直到導演滿意為止。尤其是王
念慈小姐突發奇想的臨時請成龍加上一段台語發音,對他來說,這真是『
最高難度』的演出,而他仍勉為其難的接受;為了廣告效果,他真的是不
計形象──雖然當他經過一番惡補,NG了十餘次而煞有介事的用台語說
出『慈濟和我在找一個人,那個人可能就是你』時,在場人員全笑翻了─
─因為那句廣東台語實在太『可愛』了!但每個人也都知道,雖然這句話
的發音有些走樣,但他已經全力以赴了。」

「而每當休息時間,一旁圍觀的遊客和影迷們蜂擁而上,紛紛挨著他合照
留念,但見他也都能來者不拒,還提醒大家:『別擠壞了』『小心受傷』
『別急,慢慢來』。在四個小時的工作過程中,他真是一刻都不得閒,但
卻能自始至終綻露微笑的面對任何人。」

「最難得的是他具足回饋人們的愛心。聽王念慈小姐說,上一個呼籲捐血
的廣告,成龍不但義務演出,連往返港台的機票都還是自費的。」

成龍拍廣告的片酬是港幣三百萬(約合台幣一千萬元),為了感謝他「為
義捨利」的豪情,美頤師姊巧心尋購一方雕飾龍鳳的明代玉珮,連同上人
的數冊著作,一起致送給這位有心的藝人,而他也欣然悅受──自古寶劍
贈英雄,人間的至善至美,盡迴蕩在彼此的相應之間。


只要是好事,就要勇於嘗試


腳本中有一段患者在醫院中診療的鏡頭,原本準備做實務拍攝的,但一則
擔心增加病人的負擔(血癌患者無論是生理或是心理狀態,大都非常衰弱
),再則不願干擾院方的醫療運作,於是,找人串演成了當務之急,只是
臨時上哪兒去找適當人選呢?美頤師姊靈機一動,就讀二年級的小女兒頓
時成了最佳童星──八歲的立琳聰慧可人,經母親的言行薰染,知道這是
「做善事」,她也極其樂意的接受這個安排。五月九日,在榮總的協助下
,完成了此段影片的拍攝。

在大好傳播公司戮力的拷貝剪輯,以及國內三家電視台的義務提供時段下
,「骨髓捐贈──成龍篇」終於趕在五月二十日於螢光幕上播,出為二十
二日大台北地區「捐髓驗血」活動及時暖身。而在送往電視台播放之前,
上人特地抽空觀看試片,等看到成龍一臉認真、慎重的表情,卻是一口「
廣東台語」的畫面時,也不禁莞爾的建議:「加上對白字幕吧,這樣大家
會更清楚地感受到他的美意!」

五月二十二日,全省第十二次「捐髓驗血」活動分別在慈濟台北分會、新
店能仁家商、西區憲兵隊、馬明潭憲營區及興德里憲兵營區舉行,當日響
應此項活動的人數共有二千九百零七人,也因此讓資料庫的總累計人數,
達三萬六千五百七十人。

對於見多識廣,學養、能力、才情兼具的美頤師姊而言,順利完成「骨髓
捐贈──成龍篇」的拍攝,使她一向豐厚的生命,更增添喜悅的高峰經驗
;尤其令她雀躍的是,摯友的病況竟在片子完成之後獲得控制,並且日漸
起色,除了「不可思議」、「美夢成真」的直覺反應之外,她深深感恩每
一位參與其事的人,她謙稱:「我只是居中穿針引線讓大家的力量、心意
結合在一起而巳;實在是太多貴人相助了!他們總是適時出現助我一臂之
力。」

「一椿看似不可能的事,竟然就意想不到的完成了,這個美妙的過程和結
果,清楚的告訴我:做好事是需要勇於嚐試的,只要我們執持的是好心念
,萌發的是大悲願,凡事必能心想事成。」美頤師姊的這番體會,可也明
明白白印證上人常說的──「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


上人樸實話語觸動內心深處


提到上人,美頤師姊有著無限的孺慕之思、崇仰之情。初見上人,是在今
年三月陪摯友隨「慈友會」前往精舍。「上人就像大家的媽媽一樣,是那
麼的慈藹柔和,體受到從他身上散發出來的慈愛的感動,是無法用言語形
容的!」當時,上人正向懿德媽媽開示:「能捨才能得,要擴展小愛為大
愛,從愛自己家人進而去愛普天下眾人。」簡單的兩句話,卻如雷霆萬鈞
般地將她從喪父之慟中喝醒。而當她以一位「客人」的身分和大家分享心
得時,她是那麼情難自禁的淚如雨下──糾結已久的心就此抒放。

離開精舍回到台北,她提筆寫下了「溫柔的慈悲」──

溫柔的慈悲
父親走後,我竟無法大哭一場,
自己都感到萬分訝異,
多少次,
在眼眶中打轉的淚珠被忍住,
其實,有時真想好好痛哭一場,
但不知為何總將淚水流入心底,
大約真是「大悲無淚」。
遇見一些感動的事,
內心仍然是十分起伏,
只是竟不知為何 
總是下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讓淚水泛濫開來。
一直到陪好友去花蓮見證嚴上人,
忽然,所有壓抑心坎的眼淚
都奔流而出,
雖然是第一次見證嚴上人,
她句句真誠樸實的話語,
卻那樣巧合地觸動了我內心深處,
那淚水卻不再是悲傷的淚,
而是「深得我心」的震撼與感動!
終於能從喪父之痛的哀傷中
走出來。
心懷著父親給我們無盡的愛,
衍生為對所有病患的
「同體大悲」,
心中雖仍有無限的思念,
但那錐心的疼痛,
似乎已因擴散昇華的愛心,
而不再那麼刺骨,
父親,
您一定也會在九泉之下含笑吧!
美麗,原來不盡是美好,
而眼淚,也不盡是悲傷,
倏然又參悟了好多!
也肯定了那持續大愛的真諦,
我的心豁然開朗,
所有的迷惑都煞時雲消霧散。
回到台北,心情仍久久迴盪,
那正是我內心所憧憬嚮往的
「真善美」,
卻那麼真實地呈現在
證嚴上人身上,
原來那延綿不斷清流的源頭,
真真是那麼清新可喜的大愛,
那能常在她左右聆聽教誨的
師姊們真是有福之人;
也難怪她們那麼歡喜地付出,
我也衷心期盼有緣能
沐浴如此之師恩。



生命湧現定靜安寧力量


而早在一月二十三日,她到台北分會參加「捐髓驗血」活動的當晚,就已
深品「捨得」的意味;兩段文字併現,映呈美頤師姊由悸動、激越,趨向
安穩、平和的心境轉折。

捨得
有捨才有得。
朋友,也許你現在不能明白
我想要告訴你的,
但是,我衷心希望
你慢慢能夠懂得,
也真誠地期盼你終究能夠體會。
人生,
有什麼是我們真正捨不下的呢?
但是,
我們終歸還是要捨下這一切。
在父親真正化成骨灰的剎那,
我在感傷中突然悟出──
生死愛恨得失,均在一念之間。
我忽然了解所謂
「遺愛人間」的道理。
人如果在悲傷痛苦中不能
頓悟人生的真諦,
那麼,豈不是真正
白白受了這番苦楚?
在得失之間,
我們究竟是得還是失?
亦是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那麼我們到底在計較什麼呢?
名或利?富或貴?痛苦或快樂?
我在百思中倏然明白:
人生豈不如四季──
春光明媚,夏陽燦然,
秋意清涼,冬景蕭瑟。
若不知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道理,
自然晚景淒清,難耐酷寒。
朋友,行到中途,我想我們都
歷經了一些人生的悲歡離合,
也更能體會「惜緣惜福」的重要,
但在生活中真正能做到幾分?
卻也只有點滴在心頭。
「施比受更有福」的蘊意,
如何在我們生命中去深刻體會,
而不只是掛在嘴邊的
「老生常談」,
如何去原諒
別人的無知、貪婪與猜忌,
如何去啟發
人性內在的善心與潛能,
這又是多麼知易行難的道理。
看到社會的亂象,民主的污濁與
人心的迷失,
我們在憂心沮喪之餘,能做什麼?
這時候,看到諸如
慈濟的善心付諸行動,
真如心頭一股暖流,
久久不能自己,
就從身邊的一點一滴開始也好!
不是嗎?


「記得一月二十三日到分會參加捐髓驗血活動時,看到當時的場面真是驚
訝極了,我詫異於台北都會竟潛居著這麼多的愛心人!而看到師兄師姊們
無怨無悔的無私付出,人與人之間的氣氛是祥和的、歡喜的,我衷心好奇
──能調教出這樣的弟子,是什麼樣的師父?」

直到見著了上人的慈容,她豁然得解:「上人悲懷,所以有教無類;上人
智慧,所以應機度化;上人實踐,所以風行草偃!」

「到目前為止,自己也見過如布希、柴契爾等具有影響力的許多人物,但
唯有在見到上人時,才最觸動我的心弦──他那既出世又入世,捨塵緣卻
不離眾生的襟懷,自然會令接近他的人受到感召。聽上人談話,沒有華麗
的語詞,但是句句都能穿透人心,因為他說的佛法是那麼明澈、口氣是那
麼誠懇、神態是那麼專注。」

「每每在親近上人之後,再度面對生活中諸多紛擾人事時,內心總會湧現
一股定靜安寧的力量──想想上人肩挑眾生苦難尚且不退,自己的承擔算
得了什麼?」

僅此一念,美頤師姊把所有的壓力化為助力,全部的危機轉成契機,接著
而來的變化是家庭關係更融洽了,事業的發展更順遂了,連她自己都覺得
:「最近怎地好運連連,在任何狀況下都能心想事成。」而當初擔心她既
要營管事業,又要照顧家庭,還要從事公益活動的推展,哪來三頭六臂可
用的朋友們也嘖嘖稱奇:「你是怎麼做慈濟做成這樣的?」言下之意,頗
耐人尋味。殊不知若以慈濟人的眼光來看待,它其實是有著一個很好的詮
釋,那是──愛和善的良性循環。


付出愛,讓社會多一分溫暖


「父親留下最珍貴的東西是他人格典範,他老人家做事的態度是:衝勁十
足、鍥而不捨;做人的原則則是:隨時隨地助人,且為善不欲人知。在父
親往生後,家中經常出現一些陌生人在父親的靈前涕泣、默哀,相詢之下
,才知道他們都曾受過父親的幫助、照顧。」承襲父親的特質,美頤師姊
相待於友人也是義氣干雲,而對於自己承擔的事務,無論難易,她都能不
諉不讓,而且極有效率的圓滿完成──以參與推動呼籲「捐髓驗血」的活
動為例,她運用曾任花旗銀行副總裁的關係,寄發兩百份相關資料給她過
去的同事和部屬;身為美僑俱樂部的會員,她把資料譯成英文,邀約有緣
者前來共輸愛心。

「呼籲骨髓捐贈和呼籲捐血的結果不同,它無法立竿見影,一蹴可幾。我
努力透過慈濟團體之外的其它工作、社交管道,對社會大眾做訊息的傳遞
和觀念的植入,提醒大家:人人都可以對識與不識的人給出一分關愛和實
質的幫助,而更重要的,是希望藉由這個接觸,激發更多人的愛心,好讓
我們的社會多一分可愛、溫暖。」也因此,每當有人對美頤師姊說:「我
不敢捐髓,捐錢可以吧!」或「我雖然不是慈濟的會員,但一直在幫助某
些殘障團體」時,她總是誠懇地回道:「請繼續做你們在做的善事,無論
如何,做一點遠比沒做好。」而對於某些質疑的聲音,她也任由它去,因
為她知道,由觀念到具象行為,由呼籲到蔚為風氣,這中間必須經過無形
的潛移默化,一切,有待時日的累積來呈現。


確立生命意義與人生方向


先是為了朋友才投入捐髓呼籲,再從而認識慈濟、接觸上人,幾番體會,
幾番成長,甫過不惑之年的美頤師姊更確立了自己的生命意義和人生方向
:「眼中一向堅強、受尊敬的父親,在晚年因外界流言中傷,加上老病所
苦,看著老人家心結糾纏,難以平氣,為人子女的我們卻只能在一旁心疼
卻又愛莫能助。父親的抑鬱以終,帶給我極大的省思,原來,人應該學習
用智慧體會生活,有智慧的生活是明朗、飽滿的,面對任何外來的挫折打
擊,都能安然過關,而上人正是一位最好的學習榜樣。」……


※※※


改日,當您從電視畫面上見到成龍操著一口廣東台語衝著您說:「慈濟和
我在找一個人,那個人可能就是你」時,請別小看了這支五十秒鐘的廣告
──它,可是蘊含了上人的悲智、赤子的純真、病家的宏願、友朋的真情
、藝者的熱忱、專業者的投注……和一位女中豪傑的自我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