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心苦的良藥唯有一項──大愛; 
                      多一分愛心,少一分煩惱 |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四年六月三日 
                       
                       
                      晨七時,來自高雄、台南、新竹,三百多位會員至精舍參訪,上人於中庭 
                      對眾開示:「一生的時間對個人而言,似乎很長,但若與宇宙時空比較起 
                      來,亦不過如滄海一粟;就如慈濟走過廿八年的時間,仍只是大地中的一 
                      粒沙般。佛陀說:『菩薩的道路永無盡頭』,佛菩薩的時間,不是以分、 
                      秒或年月日計,而是以阿僧祇劫、以無量無數的時間計算;因為世間芸芸 
                      眾生的疾苦太多,所以慈濟人更需持恆長的菩薩精神、菩薩的耐力,做更 
                      多的事。」 
                       
                      上人強調,慈濟的個案濟助,一向走入照顧戶的生活中,力求落實予受濟 
                      者之最需,持續不斷、鍥而不捨的期能使之離苦得樂,「這分在對方最需 
                      要的時候,而一直牽繫著的關懷,就是菩薩的長情、大愛。」 
                       
                      「我們如果能多一分愛心,就能少一分煩惱──幸福掌握在我們手中,能 
                      知足、善解、包容、感恩的人生,即是最幸福的人生;惟有確實力行愛的 
                      付出,才是真正學佛,也才能獲得真正開悟的人生。」 
                       
                      台北邱先生陪同大陸知名畫家陳放、劉飛玲伉儷來精舍。陳先生談到昨日 
                      參觀慈院,見到醫護人員對患者的細心與耐心,以及志工人員親切的問候 
                      與服務,「難怪甫進醫院,即給人一種安定之感。」陳先生伉儷很希望將 
                      慈濟精神帶回大陸,讓當地人分享這股大愛。 
                       
                      上人示:「惟有愛的文化,才是人生真正的財富;大陸時值經濟起飛階般 
                      ,很需要愛的精神及理念來提昇人心。」 
                       
                      臨行前,劉女士雙手合十向上人禮拜,並表示:「我是第一次拜菩薩── 
                      您是我心目中的菩薩。」 
                       
                      今日是本會發放日,十一時三十分,上人於藥師法會中對眾開示:「人的 
                      一生中,錢的多寡和幸福與否沒有關聯,有直接關聯的是──心中是否有 
                      愛;心中若富有愛、富有情,這樣的人生就是有福的人生。」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崇高的智慧寶塔,有句話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 
                      山只在你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靈山寶塔就在我們 
                      心中,不必外求,讓我們累積點滴的力量,逐步建設出一座充滿愛的心靈 
                      寶塔。」 
                       
                      「付出多少精神力量,得到的就是同樣的快樂與自在,這即是最豐碩的回 
                      收。」 
                       
                      下午三時,護專洪素貞老師帶領畢業班學生及老師回精舍,他們呈上畢業 
                      紀念冊並合唱兩首歌獻給上人。上人說:「鳳凰花開時,就是你們要與我 
                      離別時,說真的,雖然已有心理準備,但是仍然依依不捨。」 
                       
                      上人表示,慈濟的教育志業,就是希望多栽培慈懷柔腸的白衣大士,投入 
                      醫療服務,「你們畢業踏出校門,等於是為醫療單位增添不少菩薩生力軍 
                      。往後,你們將以所學的常識面對生、老、病、死的人生歷程。人生八苦 
                      中以病苦為最,『身病』是苦,然而,最苦的是心;醫療只能醫身體的病 
                      痛,『心苦』的良藥惟有一樣──大愛。期待你們投入工作後,能以志業 
                      心態『甘願做、歡喜受』,如此就能日日快樂、日日歡喜;若是以職業心 
                      態從事,很快就會產生職業倦怠症。」 
                       
                      「不要忘了曾經提攜你們的老師們,他們以一生的歲月為學生奉獻,並將 
                      知識和智慧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你們,有句話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大家要好好珍惜、感念師恩;對於和懿德媽媽間這分難得的情和緣,也 
                      希望能持續下去……精舍是你們的家,永遠都等待你們回來。」 
                       
                      隨後,上人趕往慈院參加工地會議。扺達慈院時,上人先前往病房探視住 
                      院多日的台東資深委員王添丁校長。已七十高齡依然健步如飛的王校長說 
                      :「活到這把年紀,還是第一次生病住院,所以我是位很『新鮮』的病人 
                      。」經歷此次病痛,讓他深刻領悟:世人終其一生庸庸碌碌的為事業奮鬥 
                      ,名利地位,最後仍不過成為過眼雲煙,唯有力行不懈的菩薩道,才是永 
                      生的慧業。因此他立願生生世世緊隨上人的腳步。 
                       
                      上人欣言:「先恢復健康的身體,才能以永不退轉的心,認認真真的做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