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佛陀妙法無處不在,應在人群中體會、力行
◎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七月一日


晨,志工座談,台南德高國小的老師、同學,以及來自全省各地的會員近
百位,共同分享第二梯次慈濟大專志工隊的心得。

一位就讀藥理系的黃同學,就她接觸的個案發露懺悔:案主去年到溪邊游
泳,因跳水不慎造成頸椎受傷,全身癱瘓;案主的哥哥因與女友發生爭執
,遭其女友殺死。案主的父母對此連續發生的不幸,不斷發出「為何是我
?」的悲嘆。

「我一直以為這樣的故事只有在戲劇中才會發生,沒想到真實的人生裡,
也有這麼多的無常與苦境。自己是個生在褔中不知褔的孩子,無常的示現
,讓我警惕要好好珍惜與父母間的緣分。回家後,要從自我改變做起。」

就讀台北醫學院的翁同學提到居家關懷個案:一婦女因與先生感情不睦而
飲農藥自殺,損傷神經,造成全身癱瘓。他有感而言:「從她母親一臉無
奈的表情中,我深深體會:年輕人遇到挫折常會有輕生的念頭,他們根本
未考慮到在傷害自己的同時,父母也因此而受傷。所以尊重自己的生命,
就是孝順父母最基本的表現。」

台北醫學院羅承裕同學說:「從事醫護工作或社會服務工作者,要學會寬
心處事,能放寬心量才能無條件的接納別人,也才有寧靜的空間可以有條
不紊的解決事情,這也是慈濟的師姑、師伯,永遠微笑、永遠帶給病人希
望的原因。」

最後上人欣慰地表示:「萬法唯心,希望同學能將此念心恆長放在心中,
時時刻刻以這念心對待周遭的人。」「每個人生、每個動作、每句話,都
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值得大家用心探索。」

近十一時,教育部督學陳文章、孫德彪、宋新民三位先生,前來東部瞭解
大學院校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的執行與檢討,三人並在總管理中心王端正
副總執行長及醫學院李明亮校長、洪素貞老師陪同下前來精舍。上人感恩
三位督學對慈濟醫學院的支持與鼓勵,並以大專同學參與暑假志工服務的
成長與之分享。

上人言:「現在的教育需要的是務實的倫理、人文教育,若單只學習課本
的理論,實在無法啟發孩子們內心的良知和良能。所謂『良能』就是發揮
人身本能,為人服務;『良知』則為是否善盡自我本分的覺知。慈青同學
們回來慈院參與志工服務,在委員的解說、帶領下,除了在慈院服務患者
,並且深入個案背景,在患者出院後跟隨委員做居家訪視。同學們了解案
主的生活環境後,常會思考:為何這些不幸會發生在他們身上?人生真是
苦啊!而我們能把握什麼呢?唯有及時發揮人生功能。他們在生活的大學
裡,學習到社會人生的百態。」

而一督學也真誠表示三次訪慈濟護專的心得:「護專的老師不僅在專業上
有很好的素養,同時秉持上人的精神,讓言教與身教合一,並結合慈濟慈
、悲、喜、捨的人文教育,在整個大環境的融合中,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功能,這是相當理想、完美的教育模式。」

午後,李憶慧師姊陪同何美頤及政大社會學教授及企業界人士等十人,拜
訪上人。

其中一師姊向上人請益信仰宗教是否一定要誦經?若個人時間無法配合時
該如何自處?上人藹示:「道理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應在人群中體驗佛陀
的妙法。」「其實學佛並不難,難在無法體會妙法,無法時時力行於生活
中。」

何美頤師姊對慈濟骨髓捐贈的宣導投注心力甚多,上人讚其發心。「骨髓
捐贈的觀念要不斷地推動,我們的目標不只是十萬人,而是要推開每個人
封閉的心。」上人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