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喜捨心田,燦然成林
慈濟醫學院將在十月份正式開學,而慈濟護專也將同時慶祝創校五周年,
這是慈濟教育志業邁向新里程的一大盛事,從此上人培育「白衣大士」與
「大醫王」的理想有了圓滿的實踐,從此世間將開闢更多喜捨的心田。

上人曾言,慈濟慈善、醫療、教育、文化四大志業,即是佛教「慈、悲、
喜、捨」精神的具體落實,教育可謂代表最高的境界,既需要有教無類的
慈悲胸懷,也需要無所求的歡喜付出。

社會上許多人將慈濟定位為慈善團體,其實,從二十八年前在窮鄉僻壤的
花蓮開始濟貧,慈濟發展至今,已成為台灣最大的社會教育團體,是一所
沒有圍牆,大門永遠敞開的社會大學。許多人來這裡洗滌心靈,走過多少
迷茫歲月,真正開始修人生的學分,突破自己的煩惱障礙,積極服務人群


「慈濟經驗」使許多人對教育的定義有新的認識──原來,真正偉大的教
育家,不是傳授高超的知識,而是尊重每個生命個體,協助其開發良善的
潛能;如上人以德風懿行,化育不同年齡、社會階層的千萬個人。

再者,教育力量的驚人之處,不只在於其能調伏剛強,使頑石點頭;也在
於其如禾苗之滋長──一個被調教過的人,可以成為生活上的好老師,未
可限量地影響很多人,即使曾經是無惡不作的大壞蛋也不例外。

細數慈濟發展的歷史脈絡,審視愛的心泉在海內外無數角落流布,我們要
說:慈濟今日教育志業的蓬勃氣象,乃屬水到渠成的結果。一者,慈善與
醫療志業已累積無數救濟貧病的真人實事,足以做為教育醫護人員新生代
的教材;二者,慈濟淨化人心的中心理念已無可動搖,在校園內推廣猶如
大樹冒出新枝新葉,是自然的生機使然。

護專的校舍已大規模擴建,和山海對望,益增其靈秀壯闊之勢;醫學院的
建築雄偉,毗鄰慈濟的精神標幟──紀念堂。建築物的一磚一瓦是無數人
的愛心堆砌而成,對莘莘學子做無聲的說法,傳遞的訊息是世間大愛的生
生不息,與薪火相傳的神聖使命。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更何況精神資糧的生成,需要多少清淨喜捨心的
集聚。當我們在慶祝醫學院開校、護專邁入第六年時,眼中所見,不是那
巍峨的建築,而是那大如須彌山的佛心眾生心。前人捨小我完成大我的辛
勤付出,已然造就出無數個你我行善的機緣,此善已不只布施財物與時間
體力,而是無保留、無所求的歡喜施予,傾心相授。

我們將學習以完整的愛,迎納越來越多年輕菩薩進入慈濟薰習人生正確的
方向,期待當校園的綠樹成蔭時,我們已啟發很多喜捨的菩提心燦然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