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永不止息的感恩歲月 |
|
◎證嚴上人/主講 弟子靜淇/恭錄 |
|
【聯誼會講話】
國曆八十三年七月二十四日
農曆八十三年六月十六日
諸位大德:阿彌陀佛!
每一年都有許多濟貧教富的慈濟委員在大家庭中誕生,令我很欣慰。請大
家仔細參觀志業建設,深入瞭解慈濟各項建設,例如紀念堂、慈濟醫學院
目前的進展概況……等。你們身肩傳承慈濟精神的任務,必須自己先瞭解
慈濟各種訊息,才能正確無誤的告知會員。
◆善心雲集共創志業
八月十四是慈濟醫院八週年慶,佛說看病功德最大,為了回饋十方,十五
、十六、十七連續三天,將在醫院舉辦全面義診,在院慶之前亦有一系列
的下鄉義診活動。十月十六日是慈濟醫學院開學典禮及護專五週年慶,記
得五年前慈濟護專開學典禮時,那時慈濟的會員不過二十幾萬人,卻有兩
萬多人參與盛會;現在會員的成長是當時的十幾倍,所以到時回來參加慶
典的人數想必不止這些,今日的志業建設實在是大家合力創建的成果。早
上省府主席宋楚瑜先生來訪他相當關心慈濟醫學院的發展情形,看到大家
這麼關心、支持慈濟,我們要深自期勉:需更加倍努力。
◆心念合一總動員
天下的苦難何其多!我們能過著風調雨順、平安的日子,應該要知足、知
福,同時還要再造福。七月初,提姆颱風對花東兩地造成嚴重的災害,當
地委員在風災後第二天立即組成勘察小組,不畏艱難地跋山涉水,越過泥
濘的路面深入災區,挨家挨戶展開調查、慰訪的工作。
慈濟人這股精神,真是讓人非常感動,他們真正做到了「一眼觀時千眼觀
,一手動時千手動」手眼合一的精神,只要有慈濟人的地方,就遍布了菩
薩網,隨時尋聲救苦,將援手伸向需要的地方。
此次風災經委員評估後訂出賑濟的標準:房屋全倒戶補助五萬元,半倒戶
補助三萬元,若是家境清寒者每口再補助五千元,如果僅是屋頂飛落或其
它損害的,慈濟亦會協助其修復;如果因本次災害而陷入貧困者,經評估
通過,也將列為慈濟的長期照顧戶。
目前花東兩地的受災戶都已發放完畢,不過當委員在發放時,當地的鄉長
又提出近百戶受災戶希望我們去勘察,所以現在台東地區委員的手中還有
災民尚調查過濾,因而訪查的工作還要繼續進行。
我常說慈濟人是「一眼觀時千眼觀,一手動千手動」,只要有一個人聞知
苦難,千千萬萬的眼睛和雙手也跟著動員,這就是心念、觀念一致,如果
我們能夠心念、觀念一致,又有什麼事能難倒我們呢?
◆普愛地球村人民
從剛剛相片介紹中,大家也大致瞭解慈濟目前的國際賑災工作;和那些苦
難的地方相較,臺灣真是福地。衣索匹亞的醫院和最高級的飯店看起來是
那麼的簡陋,尤其醫院開刀房破舊、簡單的設備,又如何因應病患的需要
呢?人民的生命實在沒有任何保障。
去年元月份,慈濟與法國世界醫師聯盟(M.D.M)簽定三年的合作計
畫,希望能從改善衣國的醫療站和水源問題做起。經由M.D.M人員的
指導,現在醫療站的醫護人員已能將病例建檔;醫療用品的提供,也讓醫
療站漸具功能。目前慈濟在衣國的兩項重點工作仍在努力進行中。
另外,為協助尼泊爾受水患所苦的災民早日重建家園,慈濟在尼國興建的
災民住房,已有兩縣三個村一千四百戶陸續完工,其中還包括公共設施,
這些房屋在尼國可能是規畫最好的大型社區了。八月底慈濟將派員前往,
將已完成的八百戶住房先移交給災民,讓他們儘早遷入。台灣人的愛心,
讓慈濟踏出國際賑災的步伐,普愛地球村人民。
◆波折艱辛的建院歷程
國際賑災的慈善工作才剛起步;而國內的慈善工作,已在大家胼手胝足的
努力中,奠下根基。記得籌建慈院之初,當時擔任省府主席的林洋港先生
來精舍,他和我談起建院土地的問題。
在林洋港先生即將離去前,他參觀精舍的環境,當看到常住縫手套的工作
房時,很訝異的說:「你們也要做工哦?」我回答:「是啊!這是我們的
生活來源。」「原來你們是這麼辛苦的自食其力。」林先生說。當他要走
出門時,抬頭看到精舍的屋頂,馬上說:「這邊也搭鐵皮啊?」我說:「
不好意思!精舍實在太簡陋了!」他回道:「你把功德會的慈善工作做得
這麼好,自己卻住得這麼簡陋,真是難得啊!」
我向他提出醫院建地懸宕未決的問題,林先生表示將協助建地問題。
幾天後,當時的總統蔣經國先生蒞臨精舍,之後,國防部花蓮司令部黎司
令即陪我前往美崙山查勘;那裡的視野很好,可以俯瞰整個花蓮市區,是
個很美、很好的地方。
黎司令說:「師父啊!我是佛教徒,可是以前我都不敢讓別人知道我是佛
教徒;但是從現在開始,我可以坦然的告訴別人:我是佛教徒。」他告訴
我,他母親是非常虔誠的佛教徒,以前仍在大陸的時候,她每年都要前往
安徽的九華山朝拜,四月上山,七月後才下山,可說是非常的虔誠。後來
黎師父來台灣後發現:天主教、基督教在各地區普建醫院、學校、養老院
……等,但佛教卻沒有;當時的佛教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仍停留在消極、
出世的階段。「但是現在法師這麼積極籌建醫院,這分心連帶感動政府首
長關切、參與,對佛教徒來說,這是件光榮的事。」黎司令說。
◆福田需大家同耕耘
就在我提出建院構想之際,有位住在南部的黃建築師,從報紙上得到消息
打電話給我他說他是為佛教徒,願意為醫院做規畫、設計。
之後他去了日本一趟,同時帶回醫院模型圖,那天正好是委員聯誼會,我
邀請他列席,在會中他宣布有位日本人要捐二億美金協助我們建院,當時
在座的每位委員都很興奮,因為二億美金──依當時幣值約八十億台幣。
但我是「為佛教,為眾生」而建院,如果建院只靠一個人的捐獻,那麼將
來建院完成,眾人也就沒有貼心參與的感受了──福田必須靠大家同耕耘
,如果只給一個人做,實在太可惜了。再者,醫院由日本人出資建蓋,以
後的經營理念,我們又如何能掌握呢?我認為如此做無法達到「為佛教,
為眾生」「福田大家一起耕耘」的目的,所以我婉謝了,同時也開始走上
很辛苦的建院之途──建院土地一再變遷。
當時在林洋港先生的協助下,取得國富里的那塊土地,沒想到在動土之後
,卻因為國防需要而必須放棄。
為了解決醫院的土地問題,我和林碧玉小姐到台北內政部拜訪林洋港先生
,在部長辦公室內他問我:「萬一找不到土地的話,你打算怎麼辦呢?」
我說:「我已經請工作人員把各界捐獻的錢,不管五元、十元、一千元都
詳細明列,我要分毫不差的退還給捐款人。」林部長聽我這麼說,馬上接
道:「我太感動了。」
◆昨日心血化成甜美果實
後來在內政部、國防部、省政府的通力協助下,慈濟終於有了醫院的建地
。現在慈濟醫院巍峨矗立在大家眼前,往日籌建過程所費盡的心血和辛苦
,點點滴滴都是慈濟的歷史。
今天你們回來,再次提起這段往事,是要讓大家瞭解建院的艱辛以及慈濟
各項建設的點滴。
另外也要告訴各位一個好消息,繼五月七日在三軍總醫院成功完成國內首
宗非親屬骨髓移植成功個案後,近日又有一位血液患者蕭先生,透過慈濟
臺灣地區骨髓捐贈資料中心,找到HLA配對相合者,並且已在臺大醫院
成功完成移植手術。兩年多來,蕭先生曾先後透過各種管道,在美國、香
港、日本、新加坡等地的資料庫,找尋捐贈者,結果卻一再的令他失望。
而今藉由慈濟骨髓資量庫,一位善心的女孩勇敢捐出骨髓給他,而讓他重
獲新生。
對於捐髓者能把身上一部分的骨髓捐出,讓對方的生命重生,其恩惠就像
是再生父母一樣,這股大愛的精神,著實令人感動,也可說是功德無量。
在慈濟世界中每天都有很多感人的故事示現,千言萬語還是一句感恩。祝
福大家功德無量、福慧雙修,阿彌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