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智者調身
「法句譬喻經」有一則故事說,有個年輕人天資聰穎,十分自信地立誓要
學習天下技藝,他四處遊學求教,果真練到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地步,
包括會製作精巧的弓箭,會操舟如飛,會雕飾宮殿。他因此心高氣傲,自
認為所向無敵,佛陀便化身沙門來度他。

年輕人見了佛陀拄杖持缽的裝束很好奇,問他是何許人,佛答說是「調身
人」,並為他說出以下偈語:「弓匠調角,水人調船,巧匠調木,智者調
身;譬如厚石,風不能移,智者意重,毀譽不傾;譬如深淵,澄靜清明,
慧人聞道,心淨歡然。」年輕人見了佛的相好莊嚴,領悟自己尚未學習以
德潤身的人生功課,於是五體投地的拜佛為師。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人不能執著於知識名相的追求,否則會因分別
心、驕慢心,而顯得淺薄;人應該內求智慧的開發,對人事無所不能涵容
,猶如一座寶藏一般,散發出清淨的無量光芒。

「智者調身」何以勝過「弓匠調角,水人調船」?因為角、船均有形有限
,調撥拿捏的技巧亦有盡時,而身心時時隨外境波動,五蘊熾盛難安,要
收攝於靜與專,需要無形無數的磨鍊考驗,調治過的血肉之軀,則動靜如
一,俯仰有情天地,心量廣大無邊。

也許,在科技掛帥,行業分工精細,而社會現實功利,人心動盪浮躁的今
天,「智者調身」是不太容易被肯定與實現的理想,但卻是現代人最迫切
需要的新人生觀。舉目所見,聰明才幹之士比比皆是,這一時代的人比前
人有更多發揮己能與揚名立萬的機會,但也孳生人我競爭對立,慾海波濤
洶湧的空前挑戰。

現代人什麼都不缺,唯獨捨貪布施的精神智慧極度匱乏。慈濟代表的即是
一股沈潛的力量,調理人心去滋養填補這種匱乏。慈濟的許多價值觀和社
會流行的價值觀恰恰相反,如慈濟人耐煩耐勞,無所求地付出,且超越階
級、人種與政治的藩籬,發揮長情大愛,這與好逸惡勞、崇尚個人主義的
現代人性格差異甚大。

但是,唯有經過這一番沈潛淬煉的功夫,將私我色彩減至最低,沈淪的人
性才有扭轉躍昇的可能,許多慈濟人在「渡」與「悟」的故事中,不斷地
做此見證。

「智者調身」以後的「捨身」,則是更高超的境界,從慈善濟貧行至今天
,慈濟推展骨髓捐贈的救人工作,落實佛陀「頭目髓腦悉施人」的理想,
至今已完成五宗移植手術,此項成果以科技助緣,是身體力行的智慧結晶
,而非知識本身構築而成。

值此醫學院開學,越來越多有為青年進入慈濟教育殿堂的今天,願以「智
者調身」的佛陀警句與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