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教育工作者的理想 | 
                   
                  
                     | 
                   
                  
                     | 
                   
                  
                     | 
                   
                  
                    近來社會上屢屢傳出校園暴力事件,不只有青少年動輒拔刀相向、教師被 
                      學生恫嚇威脅,甚至傷害致死者亦不乏其人;象徵清高的杏壇,似乎已難 
                      逃不良風氣的污染。春風不興,聽到的是教師無奈的嘆息,充滿挫折感與 
                      倦怠感。 
                       
                      這的確是令人心動盪不安的事,一者教育為立國之根本,社會與國家的命 
                      脈有賴教育來延續,教育的無力預示未來沒有希望;二者師道尊嚴蕩然無 
                      存,此一事實,代表人們對人性、對生命的懷疑與否定。 
                       
                      校園內師生之間疏離、互不信任,常源於廣大社會的冷漠、無情,諸多社 
                      會問題反應在學校,成為教育的沉重負擔。 
                       
                      我們常常在報章雜誌上看到,教育問題分析到最後,總歸結到家庭、社會 
                      、學校三方面共有的責任,也因為這些因素的糾纏不清,教育當局和專家 
                      提不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其實,我們已有精闢的教育理論,卻還在摸索較好的教育方式;此並非在 
                      知識與技術層面精益求精,而是在尋求掌握教育的基本精神,在師生的互 
                      動上點滴培養互愛與互信。教育工作者如不是整個生命的投入,無私地付 
                      出教育愛,則很多理論將淪為空談。 
                       
                      也就是說,教育問題儘管千頭萬緒,但抽絲剝繭總要回歸到「人」的本位 
                      。為人師者若將每個生命個體當作自己子女一樣耐心教導,引導他們說好 
                      話做好事,孩子終會展現清純良善的本性。教育工作者不宜妄自菲薄,須 
                      知放棄一個問題學生,等於多一個問題老師──如失去神聖的工作熱忱, 
                      缺乏「藉事練心」的毅力,影響的學生何只一二而已。 
                       
                      中小學的公民與道德教育多流於理論,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距離太遠;慈 
                      濟的道德教化在生活實務中扎根,不論是「靜思語」中的自我教育,或者 
                      走出教室投入社會大環境的訪貧,都能彌補教育的不足,且直指「救人救 
                      心」的目標。 
                       
                      在這樣的教育行動中,三千年前孔子「有教無類」的理想真正展現;法華 
                      經所言:「其雲所出一味之水,草木叢林隨分受潤,一切諸樹上中下等, 
                      稱其大小各得生長。」也做了圓滿的印證,這是教育工作者可以實踐的夢 
                      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