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耕耘──幕後籌備點滴 | 
                   
                  
                     | 
                   
                  
                    | ◎念慈.陳淑伶 | 
                   
                  
                     | 
                   
                  
                    《慈濟醫學院創校開學暨慈濟護專五周年校慶聯合慶典》之三 
                       
                       
                       
                      如果心血有形,那麼寸寸慈濟建築裡,都和著慈濟人的心血。 
                       
                      時間是十月十五日,慈濟醫學院創校開學及護專五周年校慶的前夕,無論 
                      在靜思堂、在醫學院,在建築物的周邊,都可見一群群的慈濟人,正神情 
                      專注地做著手邊的工作──工務組的同仁為著最後工程裝修,而忙得不可 
                      開交;慈誠隊師兄忙著清理環境,鋪草皮、佈置會場;委員師姊為會場妝 
                      點慧心巧思;連鄰近的慈濟醫院員工也出動了,人手一把掃帚,正分秒必 
                      爭地做著最後的整理清掃工作。 
                       
                      即使豔陽高照,揮汗如雨;即便塵土紛飛,揚起千層灰,沒有人喊累,喊 
                      苦,也沒有人臨陣退縮;相反地,卻有更多來自全省各地、甚至海外的慈 
                      濟人,紛紛投入。人人一致的目標,就是期望明日的慶典,呈現出「零缺 
                      點」的完美演出。 
                       
                      群英之中,個人為生命的存在,所從事的世俗職業容有殊異,然而,為慧 
                      命的滋長,所抱持的不移信念,則人人如一。 
                       
                      「慈濟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恭逢大家庭的盛事,無論如何也要趕回來 
                      ,既與平日不易謀面的師兄姊們團聚,更要為這一大事因緣,付出時間、 
                      精力和智慧。 
                       
                      一位醫學院的學生,一個月前看到正施工的慈濟醫學院,認為工程不可能 
                      如期完工開學;一個月後,新生報到時,呈現在他眼前的,已是一幢設備 
                      完善的醫學院大樓!因為強大的動員力與凝聚力,使慈濟人在最短時間裡 
                      ,完成預計的成果。 
                       
                      師兄師姊們認真投入的態度與精神,令人佩服;而他們工作的高效率,更 
                      是令人咋舌!前一天還是工程凌亂的景象,隔天有如變魔術般,一切已就 
                      緒。然而,這一切並不是變魔術,而是慈誠隊師兄確確實實、點點滴滴做 
                      出來的。 
                       
                      「眾志成城」的力量,各項籌備的工作及工程,在十六日當天,有了圓滿 
                      的呈現。回想點點滴滴付出的心血,只要曾參與過的,將會在記憶深處留 
                      下甜美的回憶;而每一項建築裡,也都和著眾人綿密的祝福與愛心,留予 
                      後代子孫無形的教育。 
                       
                      向這群成就善業的幕後大英雄,獻上最崇高的敬意! 
                       
                      ................................................................................................................................ 
                       
                       
                      在慈濟,學菩薩法 
                      從靜思堂平行大道談起 
                       
                       
                      慈濟是菩薩學處,除了僧眾所在地的靜思精舍,是傳統所謂的道場外,實 
                      際上,整個慈濟世界,包括委員、慈誠隊、志業體員工乃至會員,莫不都 
                      在慈濟這廣義的大叢林裡,作「修行」的功課──修身養性、端正行為, 
                      以使人生臻於幸福、圓融、究竟的目標。 
                       
                       
                       
                      ◆在慈濟大學修學分 
                       
                       
                      志業體不斷擴大的結果,一方面,對社會、人類所做的服務更加多元化; 
                      另一方面,投入志業的人愈多,則攝受的階層,便更形普遍化。 
                       
                      人多好修行,在人群中,多的是「見賢思齊,見不賢則內自省」的機會。 
                      眾人在加入慈濟之後,於行善的同時,學習在團體中鍛鍊自我的菩薩心; 
                      亦即,入慈濟就好比入社會大學學習,必修的課程有「善解」、「包容」 
                      、「感恩」、「知足」,或是「容人之德」、「成人之美」,或是「縮自 
                      己」、「清淨大愛」等,個己在慈濟面對種種人事時,得不時自我打分數 
                      :哪個學分尚不及格,需加強?哪個學分有進步,要更上層樓? 
                       
                       
                       
                      ◆以工廠為道場 
                       
                       
                      慈濟醫學院開學前夕,近千餘位慈誠隊從全省各地聚集花蓮,在靜思堂、 
                      醫學院、護專,作環境清潔整理的服務。 
                       
                      如建造靜思堂前,臨新生南路平行大道工程,全長約六十尺、寬約二公尺 
                      的人行步道上,要鋪上每塊二十五公分長,二十四公分寬,六十公斤重的 
                      大石磚,磚與磚間留些微空隙,成三行排列。在十月九日與十月十三、十 
                      四、十五日,四天的工程期間,來自十方,有著不同生活背景、教育程度 
                      、專業領域、個性、習氣的人,如何藉此合作共事的機會,相互學習待人 
                      處事的道理,便是他們此行除了為善競爭的目的外,在追求自我淨化方面 
                      ,一個相當重要的課題。 
                       
                       
                       
                      ◆執鏟搬物無非禪 
                       
                       
                      如此,各人緣於該項工作,就路還家之時,究竟識得幾許本來面目?探得 
                      幾個福智的消息? 
                       
                      有師兄以為,在慈濟,固然可以貢獻就所長,使自己的專長發揮得淋漓盡 
                      致;而其實,也有些時候,在以非專業之身投入專業性工作時,漸漸地在 
                      無形之中,時間便延伸了知識領域,開拓自己可以服務的範圍;往多功能 
                      努力,也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多一種服務的良能,即廣結善緣,也 
                      能使自己在許多不同時空,幫助更多的人。 
                       
                      誠然,鋪一條石磚路,在有經驗者的教導下,許多人也懂得了諸如:拿鏟 
                      子使力的方法、搬運重物的技巧、推單輪推車的訣竅、整地的要領、測量 
                      的常識、拿竹帚掃地的姿勢……等,乃至一切的學習能否認真、用心,也 
                      是禪定功夫的表現呢!無怪乎,佛門有言:挑柴運水,無不是禪;道,正 
                      是在尋常日用間。 
                       
                       
                       
                      ◆共造善的循環 
                       
                       
                      另外,置身於有志提昇自我品德的團體中,自他間常易形成善的循環,相 
                      互感動,彼此薰陶。一位師兄就表示,由於造路工事費時,一些年長的慈 
                      誠師兄,汗溼了衣服,當時天候微涼,請他們換上較乾衣物時,這些長者 
                      卻因工作幾至忘我的境地,直說「不冷,沒關係」而繼續工作,其精神令 
                      人欽佩。 
                       
                      而夜宿精舍時,於沐浴後就寢前的空檔,除非累極而早早睡去,否則大都 
                      會成群圍坐,聊聊個人加人慈濟的因緣,或懺悔、或感恩,令人也漸漸能 
                      敞開心胸,以誠待人,坦露自己的遭遇或見聞。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 
                      聞,如此小型、短暫的共修,也不失為一次自我充電良緣。 
                       
                      又如師兄們自己所言,有的學到了謙虛:「慈濟是我們的家,為大家庭做 
                      事,我願盡一粒沙子的責任。」有的學到了感恩:「在菩薩道上,能和大 
                      家一起相互合作,是廣結善緣難得的因緣。」有的學到了任勞任怨的精神 
                      :「做志工,是我自己發願來的,過程中遭遇的一切順逆,都視為超越自 
                      我的增上緣。」有的則學到了一分責任感:「慈濟愈龐大,肩挑的社會責 
                      任就愈大,而每一個慈濟人相對的也就更任重道遠。」…… 
                       
                       
                       
                      ◆回歸心靈故鄉 
                       
                       
                      慈濟提供的,就是做不完的慈濟事和眾人共處共事的大環境;有心者、有 
                      志者、有自覺者,假以時日,自然都能在藉事鍊心的過程中福慧雙修,以 
                      至回歸心靈的故鄉。 
                       
                       
                       
                       
                       
                      石頭路,來自於有情 
                      慈誠大道建築小記 
                       
                       
                      靜思堂與醫學院之間,必須有條臨時道路,才能在盛會當天,方便觀禮人 
                      潮行走。負責此項築路工事的慈誠師兄們,認為「路是人走出來的,也是 
                      人造出來的」,於是,視自然界氣候的變化,為考驗意志力的大洪爐;以 
                      粗重的工作,為鍛鍊去我相的磨刀石。耐苦、耐煩、耐磨,為超越自我而 
                      勇於接受挑戰。鑽石,正是要多方切割,以致燦然光亮;寒梅,正是要歷 
                      經嚴冬,才能清香遠溢。 
                       
                       
                       
                      ◆兩方接力 
                       
                       
                      九月十八日,原本荒蕪雜亂的泥地上已出現三分之一路段;十月九日,要 
                      繼續未竟的工事,不巧遇上了自南而北的席斯颱風,但「既然來了,就要 
                      做!」清晨六點左右,師兄們已集合工地,穿著雨衣,冒著急風聚雨,排 
                      成兩列,以接力的方式,將沈甸甸的石頭,一塊塊落置在規畫好的路線上 
                      。 
                       
                      雨衣是當天臨時買的;順應自然,在家菩薩們自有權宜之計。大雨弄濘了 
                      泥地,寸步難行,工程在大家一鼓作氣的決心中,到了下午四點結束一天 
                      的工作時,已完成二分之一的路段。 
                       
                      從埋下第一顆石頭開始,事隔近月餘的十月十三日,也是一大早,師兄們 
                      來到了現場,「怎麼石頭全陷入泥裡了!」那日颱風帶來的雨水未退,以 
                      致許多原已鋪好的石頭浸在黃泥裡,腳踏上去,如踩彈簧床一般,浮沈、 
                      搖擺不定。出動怪手把部分積水嚴重路段的泥濘連石頭一併鏟起,鋪上較 
                      乾的新土後,重新造路。 
                       
                       
                       
                      ◆累在身,樂在心 
                       
                       
                      眾人先搬數十張板模,依著計畫中的路線外緣,排成一行。有些人便利用 
                      這條便道,推著單輪推車,載運較大或更多的石頭;有的用雙手將石頭負 
                      於後頸背上;有的則荷在一肩,走到已鋪石頭盡處,再慢慢將石頭放好在 
                      地面上。 
                       
                      工地現場,鏟土整地的怪手隆隆作響,拆卸靜思堂鋼管鷹架的地方,不時 
                      傳來金屬相碰的鏘鏘聲、電鋸聲、木板托曳聲、鋤頭敲打聲、對講機嗶嗒 
                      聲;有人扯開喉嚨大聲叫喊,有人奔跑得氣喘咻咻,乃至運載建材或廢棄 
                      物的卡車輪轉聲,較處車道上的汽車引擎聲……眾聲雜遝中,遇爾還可聽 
                      聞師兄們的朗笑聲──是誰不熟悉操作單輪推車,致使在中途翻車了?是 
                      誰臉上給泥巴糊了一片,顯得鄉土可愛?是詮拿鏟子的模樣,一看就知是 
                      「大外行」?…… 
                       
                      光陰推移至晚上八點左右,所有的人儘管累彎了腰、汗溼透了身,衣服滿 
                      是泥巴,走路也不似早上俐落,但「累是短暫的,休息一下就好;而做過 
                      之後的快樂,卻是內心深處永久的回憶。」行善的踏實感,以及大家如兄 
                      如弟的親切情誼,使眾人於下身體的疲累,在工作中,產生無限的法喜禪 
                      悅。 
                       
                       
                       
                      ◆心血有形 
                       
                       
                      往後兩天,接續最後收尾的工作,集百餘人力所成的一條石路,終於完成 
                      。近晚時分,暮色中,醫學院的莘莘學子,穿著各色輕衫,一路迤灑自靜 
                      思堂走向校區。他們小心翼翼,一步一步踏在大石上,走過月色迷濛中的 
                      靜思堂,穿過緣葉扶疏的櫸木林……他們行經的每一粒石頭、每一株小草 
                      ,都是有心人的心血出,都有善心人綿密的祝福。 
                       
                      這段石頭路,長約一百三十米,寬約二米半,約由二千五百塊左右,直徑 
                      約雙掌大或圓形或橢圓形的宜蘭石鋪成,呈S型,叉路一條通靜思堂一側 
                      邊入口,一條接靜思堂廣場。 
                       
                      十月十五日,上人感動於護法金剛的愛心付出,為誌紀念,以作後世愛的 
                      教育、美的回憶,遂於早上「志工時間」,正式向大眾宣布定名為──慈 
                      誠大道。 
                       
                       
                       
                       
                       
                      種福田 
                      到慈濟護專鋪草 
                       
                       
                      看花蓮的師兄姊們,在護專行政大樓兩側,蹲著埋首植草皮,這幕景象, 
                      確實就像一幅圖畫。 
                       
                       
                       
                      ◆溫馨有情 
                       
                       
                      畫的背景,是晚秋的清晨,陽光溫煦,惠風和暢,如大波浪起伏的山巒, 
                      親切地橫亙眼前,與人如此貼近。植草皮的四周,或者就在草坪邊,或者 
                      是更遠處,總立著無數搖曳綠意的樹木。藍天、白雲、灰白色系的校區建 
                      築紅色跑道大片綠色草坪……說不盡的賞心悅目。 
                       
                      而在這樣和諧平靜的秩序裡,更令人感到一種活躍在畫面上的真性情。 
                       
                      這分真性情,可以四字形容──溫馨有情。 
                       
                       
                       
                      ◆老實修行 
                       
                       
                      工人們以推土機整地後,師兄姊們就開始一天的辛勤勞作,或蹲或跪,把 
                      方形草皮,一片片鋪在泥土地上、這時,遇有大小石頭,還撿除以利小草 
                      生長。用腳踏緊草皮,澆水後,工人們再以滾輪作最後的壓實工作。鋪草 
                      皮雖非費力的粗重事,但長久蹲著,不習於勞動的人,不一會兒,便會腰 
                      酸背痛呢! 
                       
                      大夥兒從同一起點鋪草皮,三十多人聚在約四米寬的地方,彼此靠得近, 
                      自然有時就閒聊幾句。平時為慈濟活動,大家早有合作共事的默契,所談 
                      的,也就不外是互道近況,話話慈濟事,以及交換為人處世的道理。雖然 
                      相歡語笑,卻無礙工作效率,使整地的工人們有些趕不及,只得更加賣力 
                      。 
                       
                       
                       
                      ◆單純之樂 
                       
                       
                      工作操勞,也有休息之時。精舍的常住眾,關懷大家的辛苦,除正餐外, 
                      早、午還送點心來。有時是炒冬粉等等鄉土小吃,有時是紅茶之類的清涼 
                      飲品。體貼之情,令大家感懷於心:「不認真做,實在過意不去。」也有 
                      師兄姊們帶來玉米、麵包等與大家結緣。此時,人人席地而坐,融融恰恰 
                      ,胸無城府地閒話家常,彼此的心靈流動著單純的快樂。 
                       
                      正午用完飯,男眾們就地在陰涼處休息,女眾則入學生教室坐著小睡。一 
                      點過後,又繼續工作。 
                       
                       
                       
                      ◆願後代傳承心志 
                       
                       
                      由於慈濟發源於花蓮,早年的慈善工作,大都由花蓮本地人善盡委員責任 
                      ,篳路藍縷開啟志業規模。因此,在清一色年輕一代的慈濟人中,有幾位 
                      資深委員如趕農忙似地,不稍多休憩,便又迫不急待工作起來,令新生代 
                      們看在眼裡,感動不已。 
                       
                      靜恆與靜慇師姊,一個七十歲,一個六十九歲,委員號分別是6號與7號 
                      。兩人做起事來,專注認真,流滿定力。靜恆師姊感恩跟隨上人二十九年 
                      來,至今仍有無止盡的慈濟事可參與,慶幸此生覓得大福田,因此「趁能 
                      做時,就要多做」;靜慇師姊也「老神在在」地說:「功德會是我的生命 
                      ,是使我心安的皈依處。」他們都表示了對年輕慈濟「唯一的期望」── 
                      「慈濟是做救世救人的事,希望後代能永遠護持這份志業。」 
                       
                       
                       
                      ◆挖掘自家寶藏 
                       
                       
                      實際上,新生代慈濟人也不負資深委員的苦心,在慈濟藉事鍊心的菩薩訓 
                      練場中,各自皆尋得了幾分心地風光。有的方才急病初癒,充分體受病苦 
                      是人生大苦,所以「無需論及太多,能動、能做,就是福」;有的則認為 
                      「有福之人,才有因緣做善事」,自知是有福者,就容易淡泊度日,知足 
                      常樂。而此次植草皮的經驗,許多人也習到了「耐心」,真能耐著性子, 
                      面對長長土地,一路往前鋪草皮,就能修行成就一分「歡喜心」。 
                       
                       
                       
                      ◆永續慈濟人文 
                       
                       
                      工作近十小時的時光,晚上八點,夜幕低垂,為趕工程,師兄姊們顧不得 
                      疲乏,開始俯首努力。往後回顧,一路鋪將過來的草皮,在黑夜中,不似 
                      白天鮮緣,呈一種墨綠的顏色。終於完工時,師兄姊望著這一大片墨綠的 
                      大地,心中咸感欣慰。想想過了幾年,甚至百代以後,這些草坪,就是可 
                      貴的愛的教育,願子子孫孫永寶用。 
                       
                       
                       
                      ◆難得殊勝因緣 
                       
                       
                      極樂淨土,黃金為地;阿彌陀佛的願力,成就如是功德莊嚴。慈濟護專行 
                      政大樓附近草坪,能夠展現盎然綠意,也是承自花蓮師兄姊的一片佛心。 
                       
                      大地之上,是黃金或綠草,成就者的本願,都是希望一切有情,見之能心 
                      生歡喜。有歡喜心,就無煩惱,自然智慧增長。眾生歡喜,佛就歡喜;緣 
                      此自他兩利,因之,師兄姊們都將植草皮作「難遭遇」想,掛在嘴邊的, 
                      皆稱自己是在「種福田」。 
                       
                      時值慈濟醫學院開學前夕──十月十四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