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多元化的人性醫療照護 | 
                   
                  
                     | 
                   
                  
                    | ◎編輯部 | 
                   
                  
                     | 
                   
                  
                    【慈濟志業年度回顧】一步六腳印之三.〈醫療〉 
                       
                       
                      從民國七十五年慈濟醫院啟業至今,醫療志業 
                      已邁入第九個年頭;九年多來,慈院多元化的醫療觸角, 
                      在花東地區發揮不少救護的功能,目前已然成為 
                      臺灣東部臨床與研究並重的醫療重鎮 
                       
                       
                       
                      八十三年度,為提升醫療服務品質,慈院成立燙傷中心,設置直昇機停機 
                      坪加入陸空聯合救難網的行列、擴充急診室的人員與設備並延伸醫療服務 
                      項目、繼續推展出院計畫與居家護理、居家關懷……乃至臨終病人之「全 
                      人照顧」,無一不是基於「尊重生命」的理念為前提,而科學化、現代化 
                      的中醫體系,亦成績斐然。 
                       
                       
                       
                      ◆成立東部首座燙傷中心增進嚴重燒燙傷病患生命保障 
                       
                       
                      東部第一所燙傷中心自元月份啟用以來,以完善的醫療設施及專業的醫護 
                      人員,提供患者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已降低東部地區嚴重燒燙傷病患的死 
                      亡率。 
                       
                      慈濟醫院燙傷中心是專為燒傷面積達百分之二十以上、二度灼傷的病患所 
                      提供的治療環境,是個大型、高成本的單位,每個病房的設置皆比照加護 
                      病房,硬體採隔離空調獨立系統,並裝設無菌絕對濾網。 
                       
                      主持燙傷中心的簡守信醫師表示,人體遭到灼傷(包括燙傷、燒傷、化學 
                      品浸蝕等傷害)達一定程度時,因為皮膚受損,失去保護與調節的功能, 
                      很容易引發細菌感染、失水、新陳代謝失調以及其他的併發症,在慈院成 
                      立燙傷中心之前,由於東部地區各級醫院燙傷設施尚不齊備,燙傷的病患 
                      皆須轉至台北或西部的醫學中心治療,但是常因運送的時間過長,而延誤 
                      就醫時機;加上轉送的交通工具往往並無隔離設備,病患容易在運送途中 
                      ,遭到細菌感染而加重病情,又無法立即為病人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所以 
                      過去東部地區嚴重燒燙傷的病患,存活率相當低。 
                       
                      慈院燙傷中心成立近一年,已救治二十七位病患,有四位是電傷、十九位 
                      是火焰灼傷、二位吸入性灼傷及二位化學性灼傷;經治療存活者共有二十 
                      一位,其中有四、五位是全身遭燒燙傷面積超過百分之六十者。簡守信醫 
                      師表示,以往東部地區全身燒燙傷面積達百分之六十者,幾乎已無存活希 
                      望,因此慈院燙傷中心的成立,所發揮的功能可見一斑。 
                       
                      燒燙傷病人除了生理的創傷之外,心理的陰影及因療程較久造成的沈重經 
                      濟負擔,都亟待解決;能以全方位的照顧,讓患者的病體早日康復,心靈 
                      亦得輕安,除了醫治病患的傷口外,慈濟醫院社服室同時也積極尋求社會 
                      資源,協助病患減輕經濟重擔。 
                       
                      此外,病患及其家屬在遭遇這樣的意外事故後,往往心理上會無法調適, 
                      因此情緒的疏導,也是護理人員、社工及志工工作中極重要的一環。尤其 
                      很多病患在做復健時,因無法忍受劇痛,常導致易怒或遷怒,負責燒燙傷 
                      中心的黃秀鳳副護理長表示,此時對病患以及家屬的觀念溝通就顯得相當 
                      重要,社工人員及志工正扮演了安撫其情緒的重要角色。而社工人員也提 
                      供燒燙傷病友就業方面資訊等諮詢。 
                       
                      除此之外,燙傷中心自啟用以來,共舉辦了兩場「燙傷病友座談會」,由 
                      痊癒出院的燒燙傷病友對正在接受治療的病患現身說法,病友自述在治療 
                      、復健時心路歷程的經驗分享,予患者更貼切而實質的助益。 
                       
                       
                       
                      ◆成為東部緊急醫療網基地醫院停機坪具夜間起降設備 
                       
                       
                      為提昇花東地區具備緊急處理大量傷病患的醫療救護,及到院前的緊急救 
                      護能力,以降低傷害,減少死亡,衛生署著手建立東部地區緊急醫療網, 
                      以慈濟醫院為該醫療網的基地醫院,並於五月二日藉由無線電通訊系統及 
                      救難直昇機,隆重舉行「東部地區緊急醫療網陸空聯合演習」,行政院衛 
                      生署署長張博雅及各單位長官皆蒞臨指導,並驗收停機坪。空中緊急醫療 
                      網的成立,對降低離島及山區傷患的死亡率,有相當大的助益。 
                       
                      位於慈院旁的停機坪,具有完備的周邊設備,是全省第一座有夜間起降設 
                      備的醫療專用停機坪,其特點如下: 
                       
                      (一)停機坪四周有十六個環場燈,向天空照射,讓直升機可以明確辨別 
                      停機坪之位置及大小。 
                       
                      (二)機坪四周較高的建築物屋頂角落,設有十盞障礙燈,用以警示直升 
                      機避開建築物。 
                       
                      (三)停機坪前的建築物屋頂架有照明風向袋,讓直升機可以判別風向, 
                      以決定如何降落。 
                       
                      (四)停機坪的圓環邊緣設有四盞夜間照明燈,朝地面照,以便直升機全 
                      天候升降。 
                       
                      (五)在慈院的最高建築物屋頂上,還設置一直升機信標,直升機可在遠 
                      處空中以無線電發訊,信標接收到訊號,自動啟動停機坪所有週邊設備, 
                      指引直升機停降;即使無人操作,直升機亦能安全降落,是緊急導航及降 
                      落的重要設備。 
                       
                      (六)從停機坪到急診是有一條專用輸送道,只需二十秒即可將患者送入 
                      急診室施救。且為使推床時不致顛簸,在施工時特別讓輸送道和停機坪採 
                      一致的建築結構。 
                       
                      在軟體方面,急診室外傷科張曉昇醫師提到:為了配合停機坪啟用及緊急 
                      醫療網成立,八十一年八月一日急診室成立一支「外傷急救小組」,由各 
                      專科主治醫師輪流在夜間擔任急診醫師的第一線駐診工作。 
                       
                      張曉昇醫師進一步分析,花東地區發展急難救助占有極佳的優勢:(一) 
                      地廣人稀,交通不易阻塞。(二)風景優美,屬觀光區,確實有大量傷患 
                      發生的可能。(三)各責任醫院間相處融洽。(四)慈院軟硬體設備佳, 
                      有龐大而優良的志工群,又與各責任醫院間相處良好,是個很好的的基地 
                      醫院。此外,「緊急無線電聯絡系統」成立,通訊便捷,北可至天祥、大 
                      禹嶺,南可達富里,囊括整個花蓮縣;結合所有可用的醫療資源,在軟體 
                      上也非常充實。 
                       
                      花蓮緊急醫療網曾於五月十三日經由警政署空中警察隊協助,護送一名日 
                      本觀光客至台大醫院就醫,這是花蓮緊急醫療網陸空聯合救難演習後,第 
                      一個處理的急症病人,深獲日本友人的讚許。 
                       
                      七月二十三日空中緊急醫療網再度發揮救命功能,在山難搜救大隊、空中 
                      警察與慈濟醫院緊急救護系統密切合作下,順利地將一名跌落陶塞溪山谷 
                      的成功大學登山社同學救起,送往慈院急救,完成東部地區緊急醫療網首 
                      樁結合警政、醫療、民間搜救組織的山難救護工作。 
                       
                       
                       
                      ◆急診室全面擴充人員與設備專科醫師在第一線搶救病患 
                       
                       
                      為因應東部地區緊急醫療救護網所需,發揮全方位急診功能,慈濟醫院急 
                      診室自七月一日起,全面擴充人員編制與設備功能。 
                       
                      擴大編制後的急診,有專職的急診駐診醫師,讓需要緊急救護的意外傷患 
                      ,得到更佳的生命保障。另外還設立外勤醫療小組,配合直升機、救護車 
                      出勤;外勤醫療小組編製成員至少包括:一位主治醫師、一名三年以上資 
                      深護士及初級急救員兩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初級急救員是從慈院的志工師兄師姊中培訓出來 
                      的。自四月中起,慈院安排一連串的初級急救員訓練課程,課程結束後並 
                      進行測試,通過的人由衛生局頒發合格證書,正式成為外勤醫療小組的一 
                      員,配置到各責任醫院及一一九指揮中心,隨機、隨車出勤救護,在運送 
                      傷病患過程中,及時提供急救護理,改變以前救護車僅是醫療運送車的印 
                      象。 
                       
                      另外,將行政部門移至地下室後,使急診診療空間變大,並區分為外傷、 
                      非外傷、小兒科、產科四區,以提供不同病患的需要;推床數目亦相對增 
                      加,而一輛加護型救護車更全天候待命。 
                       
                      此外,設「檢傷小組」為病患分類亦是急診今年的新舉。慈院急診檢傷分 
                      為四級:一級是立即需急救、作心肺復甦術、動手術、送加護病房者;二 
                      級指症狀暫可控制,但必須迅速住院治療者;三級是輕傷;四級則是僅需 
                      拿藥、換藥者。為了不佔用急診資源,又能兼顧病患的便利,三、四級歸 
                      屬於「急門診」,由家醫科醫師駐診,讓病患能在約一小時內,完成診療 
                      及領藥的程序。 
                       
                      和多數醫院最大不同的是,慈院急診由專任的各科專科醫師值班應診,住 
                      院醫師居第二線,以輪值方式排班,主治醫師負責指導,並且以愛心、耐 
                      心、細心、急心和警戒心提醒自己,以使急診病患能獲得最快、最好的醫 
                      療及照顧。 
                       
                      急診外傷中心張曉昇醫師談到慈院急診的另一個特色,即是有許多慈誠師 
                      兄擔任志工,他們甚至排班至晚間十二點,對於安撫病人和家屬情緒有很 
                      大的幫助,亦使醫師能專注於救治病患,提高醫療品質。 
                       
                       
                       
                      ◆以卓越醫技解除病苦西醫的特殊成就及手術 
                       
                       
                      為脊椎脂肪瘤病例,順利完成取瘤手術──四月底有位被開水燙傷住進慈 
                      院的病人,因其下肢無力,無法行動,診療時整形外科李俊達醫師即懷疑 
                      是神經受壓迫所致,於是會診神經內科劉安邦醫師及神經外科張啟文醫師 
                      ,在進一步檢查之後,發現是罕見的脊椎脂肪瘤病例。 
                       
                      此脂肪瘤,係長在患者第七節頸椎到第六節胸椎間,長約十三公分,嚴重 
                      壓迫到神經,必須開刀將瘤取出。五月二十六日手術後,病人下肢壓迫感 
                      消失,尿失禁的現象也痊癒了;目前仍持續復健中。 
                       
                      ☉矯正一百四十度的駝背,骨科創文獻紀錄──三十八歲的曾先生,駝背 
                      彎度達一百四十度,五月中旬遠從南投到慈院就醫,經骨科主任陳英和動 
                      三次手術矯正後,已能直立。 
                       
                      陳英和醫師表示,曾先生患的是「僵直性脊椎炎」,這種病的症狀因人而 
                      異,曾先生駝背的情況是他行醫以來見過最嚴重的──一百四十度的彎度 
                      ,已經超過文獻上的記錄。陳主任用切骨、板正,再以內固定器固定的方 
                      式,進行脊椎手術。為慎重起見,手術共分三次進行,在毫無傷及神經的 
                      情況下,共矯正了一百二十度彎度,使曾先生可以重新站立起來。 
                       
                      ☉首創「自主性疼痛控制」──放射腫瘤科李文星醫師與麻醉科林必盛醫 
                      師,近一年來將「自主性疼痛控制」用在近接治療的癌症患者身上,成功 
                      地讓病人以自我控制的方式,達到治療過程中無痛的效果,為目前國內外 
                      首創,在放射腫瘤學會上發表後,得到醫學界同仁一致肯定。 
                       
                      李文星醫師表示,理想中應用於近接放射治療的麻醉技術,應該要程序簡 
                      單、安全、藥性穩定,加上良好的疼痛控制、快速的恢復,不需再觀察和 
                      臥床休息、沒有副作用。所以在與麻醉科林必盛醫師研究後,共同發展出 
                      「自主性疼痛控制」( Patient Control Sedation and Pain,簡稱  
                      PCSP),符 
                      合了前述理想麻醉方式的要求。 
                       
                      「 PCSP 」 
                      用於近接放射治療,病人無需移至開刀房,直接在近接治療室 
                      進行即可,醫師首先為病人注射一定劑量的麻醉劑,並維持之,再將注射 
                      麻醉劑的控制鈕交給病人,只要感覺痛或不適,即可自行按鈕輸入一定劑 
                      量藥劑止痛,醫師可在此時進行腔內近接放射治療手術。由於一切止痛「 
                      操之在我」,病人在手術中的焦慮可以完全免除,還能讓病人以門診方式 
                      治療,實是一大福音。 
                       
                       
                       
                      ◆中醫科全面電腦化定期至監獄與社區義診 
                       
                       
                      致力將中醫學及中醫藥理學科學化,並與教育及研究結合的慈濟醫院中醫 
                      科,今年特殊成就有下列數項: 
                       
                      (一)電腦化方面:約一千萬字的中醫古籍資料系統已經啟用,醫師可藉 
                      由此套系統查詢中醫古籍、病例、症狀、期刊、方劑、藥物……,方便診 
                      療及研究。 
                       
                      此外,十一月二十一日中醫電腦系統全面上線,醫師可透過電腦查詢病人 
                      資料、開處方,並由電腦直接批價,病人就診完畢後,即可至藥局領藥, 
                      省卻許多等候時間。 
                       
                      (二)義診方面:慈院中醫科醫師每個星期固定一個上午和一個下午,至 
                      花蓮監獄為受刑人義診及針灸。除監獄義診外,七月三十日起每星期六下 
                      午,中醫科曾國烈醫師與基督教門諾醫院的醫師,共同到卓溪鄉立山村義 
                      診。曾醫師表示,卓溪鄉立山村為無醫村,因此選擇該地為義診的定點; 
                      目前每次約有七十人應診,若遇行動不便或老弱者,慈院還會派救護車接 
                      送他們,充分發揮「濟貧救難」的精神。 
                       
                       
                       
                      ◆「出院計畫」關懷慢性病患代訓社區居家護理人才 
                       
                       
                      為讓慢性病患者縮短平均住院日,同時藉由醫護團隊組織的持續性照護, 
                      以減輕家屬負荷與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慈院自八十一年十二月中旬,開 
                      始推動「出院計畫」服務,希望以社區工作方法,提供慢性病患適切的照 
                      顧。目前這項工作的服務地區,含括花蓮市以及花蓮縣的新城鄉、壽豐鄉 
                      、秀林鄉。 
                       
                      由於花蓮地廣人稀,醫療資源分佈不均,偏遠地區民眾不易獲得妥切的照 
                      顧;同時,花蓮縣十三個衛生所並未提供居家護理服務,如此將使病患身 
                      上的置留管無法獲得妥善之護理,造成醫療資源不可近性的問題。根本之 
                      道,應訓練當地公共衛生護士提供居家護理之服務技能;如此可使其在家 
                      庭訪視的同時,提供病患更周延的服務,另一方面,也提昇了地區護士的 
                      專業水準。 
                       
                      為此,慈院積極與花蓮縣衛生局合作,自四月十一日起至十六日止,展開 
                      為期一週的「社區公衛護士居家護理訓練計畫」,共有花蓮縣十三個衛生 
                      所地段護士十六人參加。這是全省第一個代訓社區公衛護士居家護理的課 
                      程;訓練的課程有膀胱灌洗術,鼻胃管、氣切管、導尿管更換及護理、鼻 
                      胃管灌食;對於癌症末期病人,並指導使用疼痛自我控制器等。 
                       
                      為使社區婦女,亦能學習基礎的護理照護知識,使對老年及慢性病人口的 
                      照護,全面落實到每個社區,甚至每個家庭,因而慈院與吉安鄉農會合作 
                      ,自四月二十六日至五月六日止,展開為期十天的「社區婦女居家照護計 
                      畫」,訓練吉安鄉二十二名婦女基本的護理工作。 
                       
                      總管理中心林碧玉副總執行長表示,慈院出院計畫是以達成「眾生無處不 
                      遍,菩薩無處不現」的任務為目標;而透過由醫護人員、社工、志工所組 
                      成的團隊,以普賢菩薩的大行願力及觀世音的大悲願心,以實踐──結合 
                      基層醫療機構從而建立慈院出院計畫全國網路;並推展衛生教育,讓人人 
                      對「預防勝於治療」有所認知,建立一個「尊重生命」的社會。 
                       
                       
                       
                      ◆新購多項先進儀器使醫療服務品質更上層樓 
                       
                       
                      慈濟醫院今年新購置的醫療儀器計有;頭部血管超音波、喉部頻閃觀測器 
                      、全自動血液培養偵測器、二氧化碳雷射刀、超高速骨鑽、加護型救護車 
                      、開顱電動工具系統含器骨鑽、多功能低能量雷射治儀、激發點電刺激器 
                      、矽砂床、沖洗水療設備、血液透析機等。其中較重要者有: 
                       
                      ☉電腦化眼震檢查儀──慈院於三月二十一日耗資約新台幣五百多萬元新 
                      購東部第一部電腦化眼震檢查儀,以期為耳鼻喉科、神經科的病患提供早 
                      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醫療服務。 
                       
                      新購之電腦化眼震檢查儀,在功能上主要特色有三:(1)有旋轉椅的測 
                      驗;由技術人員操作,病患坐在旋轉椅上左右轉,此時眼會有眼震的現象 
                      ,可分辨是周邊性抑或中樞性眩暈。(2)具電腦分析能力;在醫療過程 
                      中,電腦會自動收集資訊,讀出數據,再由醫師判讀,準確度高。(3) 
                      以氣體或溫差眼震測試:相較於傳統灌水式測驗,此機型使病患感覺舒服 
                      ,壓力小又不傷害耳膜。 
                       
                      ☉急救加護型救護車加入服務行列──慈院於四月增添一部急救加護型護 
                      車,為花蓮地區民眾提供「到院前」急救加護服務。 
                       
                      緣於花蓮縣幅員遼闊,意外事故「到院前」( 
                      prehospital) 死亡率相當高 
                      ,為彌補災害現場與途中搶救不力之缺失,慈院自國外訂購一部配備標準 
                      之新型急救加護型救護車,於四月二十六日正式加入服務行列。車上裝備 
                      不同於傳統救護車,包括有:急救箱、藥品放置箱、急救箱插管組件、緊 
                      急分娩用器材、外科器材及無線電呼叫器等,可以有效地與急診聯繫準備 
                      搶救人力等設施。 
                       
                      慈院急救加護型救護車出動,將依據花蓮縣緊急醫療網所規畫之責任區域 
                      ,至少有一位具有三年以上急救加護經歷之資深護士,與一名取得全套基 
                      本急救技術訓練資格證明書的慈濟志工隨車支援,必要時將有一位主治醫 
                      師隨車前往。只要「一一九」緊急醫療網與本院急救團隊合作,花蓮縣緊 
                      急醫療網將可圓滿達成任務。 
                       
                       
                       
                      ◆將治療過程的不適減至最低血液透析機更換最新機種 
                       
                       
                      慈院在四月二十八日,訂購由瑞典  Gambro 
                      公司出產,目前屬最先進的血 
                      液透析機十台,使院內機數達二十三台,以嘉惠病患。新購血液透析機種 
                      特色有: 
                       
                      (一)可預設透析治療之參數。如:溫度、導電度、治療時間、流速、各 
                      警報上下限等多種資料,操作簡單、節省時間。(二)治療時可直接設定 
                      鈉離子值,避免治療過程中病患血壓不穩。(三)可隨需要,程式化輸入 
                      三種常用之化消方式,預設稀釋比例、存留時間及清洗排空時間;並可於 
                      消毒完成後自動關機;操作簡便,節省時間。(四)於開機時能自我測試 
                      ,確保治療中機器功能之正常,並減少當機之機率。(五)可預設治療結 
                      束前自動停止輸注抗凝劑之時間。(六)彩色面版顯示治療訊息,明確指 
                      示目前治療之階段。 
                       
                      由於以上各項特色,此機型啟用以來,普受病患好評。 
                       
                       
                       
                      ◆「優生保健」通過評鑑成立羊水分析中心 
                       
                       
                      慈院優生保健諮詢中心已通過衛生署評鑑,成立產後遺傳診斷的臨床細胞 
                      遺傳學檢驗中心,亦即「羊水分析中心」,這是全國第十二家、也是目前 
                      東部唯一的一家羊水分析中心,已開始接受東部各醫院送的體檢,進行胎 
                      兒染色體分析服務。 
                       
                       
                       
                      ◆待土地問題解決立即興工大林分院展開建築規畫 
                       
                       
                      為使全民健康有所保障,上人希望在全省醫療設施缺乏的地區設立慈濟分 
                      院。目前慈院第一所分院,已決定選擇醫療資源極度缺乏的嘉義大林地區 
                      設立。 
                       
                      慈院興建大林分院的計畫,雖於民國八十二年七月獲衛生署原則同意,但 
                      因土地租用問題與地主台糖公司未達成共識,因而至今無法動工。為此, 
                      經濟部已向行政院提出國營事業土地提供出租及設定地上權供工業使用辦 
                      法部分條例修正案。 
                       
                      慈院醫療專責小組為配合土地問題獲得解決之同時,可立即進行興建,因 
                      而已展開整體建築平面規畫;大林分院預定設一千一百三十床病床,包含 
                      內科、外科、骨科、婦產科、小兒科、眼科、耳鼻喉科、神經科、神經外 
                      科、皮膚科、泌尿科、整型外科、放射線科、麻醉科、復健科、家庭醫學 
                      科、牙科、病理科、放射線治療科、中醫科……等二十一科。 
                       
                       
                       
                      ◆社服室加強安寧照顧服務並舉辦初級急救員訓練 
                       
                       
                      在醫院中,除醫師在職責上發揮「救人第一」的使命與任務,若遇到一些 
                      身心有困擾、沒有能力負擔醫藥費,或者孤苦無依的老人……都是社會服 
                      務室服務的對象。慈院社服室結合社工員、志工群,積極落實基層醫療服 
                      務。 
                       
                      「癌症病患照顧小組」今年結合了有意願的醫護人員、社工、營養師、志 
                      工,更有效地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從舉辦系列癌症病人家屬座談活動,到 
                      為善終服務而舉行的「安寧照顧」初階、進階訓練,讓所有成員都能兼顧 
                      病患「身」與「心」雙方面的全人照顧。 
                       
                      在志工服務方面,今年志工、公衛等服務人次近三千人;除例行住院服務 
                      、持續居家關懷外,今年起,每月到仁愛之家、榮民之家等機構關懷老人 
                      ,與老人同樂。 
                       
                      而在寒暑假期間,社服室亦安排慈濟大專青年到慈院服務病患;許多大專 
                      青年在擔任志工期間,從中體悟人生,珍惜生命。 
                       
                      在社服室的安排下,今年四月,花蓮地區的慈誠隊接受六十四小時的初級 
                      急救員訓練,六月二十一日通過考試後,四十一人輪流安排在急診值班實 
                      習。另今年有十八位臨終於病患透過社服室,完成了遺體捐贈的心願,遺 
                      愛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