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樂證言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感恩歲月
◎思諦
這世間值得我們感恩的事實在太多了,
如果我們留心到四季景色的更替,
我們就會打從內心讚美一草一木;
我們若在心版上記下曾經愛護、關懷過我們的每位朋友,
寫下他們為我們付出的一切,將發現──
人世間處處有溫情。
所以,不必詛咒世態炎涼,只要感恩,生命自有新頁展開。




記得上屆立法委員提名時,有感於北迴鐵路一票難求,而藉著拜見上人的
機會,我建議從慈濟人中找出幾位候選人,透過慈濟人的全力支持,當選
後在立法院促成北迴線改建成雙軌,以方便東部的交通。

沒想到證嚴上人回道:「我們應該滿足了。雖然票數有限,購買困難,但
想到現在交通便捷,往來花蓮、台北之間只要兩、三個小時,我們就應該
『感恩』。」上人並且強調,慈濟是一個慈善機構,它的立場是單純超然
的,絕對不允許有人運用團體名義涉入政治。

短短幾句開示,對我這個魯鈍弟子有似當頭棒喝。



擁有,不是理所當然


上人『感恩』兩字讓我印像深刻。「感恩心」其實人人有之,但常由於某
些因素而掩埋未現,難怪古人一再提示我們:「得人恩義千年記」,「滴
水之恩,湧泉以報」,「吃果子,要拜樹頭」,「吃米飯,要敬鋤頭」,
「受施慎勿忘」。

有位國小教師讓學生們寫出感恩父母的理由,部分孩子只能寫出一、兩個
,有不少人一個也寫不出來,甚至乾脆表示沒有。在美國,老師經常在感
恩節前,要孩子說出他們最感恩的事。有小朋友說:「感謝上帝給我們東
西吃,但願以後多給一點甜點,少給我們一點菠菜。」有小朋友說:「如
果上帝不能把我變好,請把我媽媽得脾氣變好一點。」由此可見,有些小
朋友會感恩,但是有附帶條件。

類似這種未能感恩,或有條件的感謝現象,並非只存在於孩子,大人也經
常如此。造成這種可悲現象的理由,對大人而言,或許是因工業社會生活
步調匆忙;對孩子言,或許是因課業繁忙而無暇省思;又或許是我們的教
育有偏差,造成大人、小孩容易漫不經心地把目前所擁有的一切,視為「
理所當然」。



花開花落,感謝生命


前一段時間電視台播映日本連續劇「阿信」,曾引起許多觀眾的共鳴──
在阿信一生中,幫助她的人很多,尤其事影響她一生的加賀奶奶,由於她
老人家的寬厚表現,使「感恩」二字深刻地烙印在阿信的心中,也促使了
她對善良的執著。對這些層幫助過她的人,阿信無時無刻不心存感恩,也
時時存著回報之念。全劇到處可見她無論對故舊或新知,皆是以無比恭敬
感恩的態度相待。難怪小時的阿信、年輕的阿信、中年的阿信到老年的阿
信,都是那麼美麗,那麼有氣質。

雖然這只是連續劇,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上人也曾教示我們:「感恩的臉
孔是最美的。」我最喜歡阿信的片尾主題曲,特別是末段──「感恩的心
,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
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會感恩的人,即使命運是多麼乖違,都有勇氣
面對;即使是花落,也會像花開一樣的感恩,而從不抱怨。



因為感恩,一切變得珍惜


在我童年記憶中,最深刻的印象是已經八十幾歲的老祖父,每天走一個小
時的路程到鎮上去看戲,傍晚看完之後再走路回家,一邊走一邊檢拾路邊
有字跡的紙張,回家後並把它們一張一張摺得有稜有角,第二天要去鎮上
看戲時,再扔到河裡讓水流沖走。祖父經常告誡我們:「要愛惜字紙,不
可輕易踐踏,古人發明字是非常不容易。」曾有一次,我把報紙當竹片帶
到廁所擦屁股用,老人家知道後,把我痛打一頓,至今仍記憶猶新。

祖父惜字惜紙的感恩行為深深影響著我,我喜歡讀書就是受他愛惜字紙的
影響。母親也常說:「我們夫婦並不聰明,也沒有受什麼教育,而你們兄
弟七人都能受良好的教育,納要歸功你們祖父惜字紙的福蔭啊!」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我常和系裡一位奶奶級的同事一起用午餐,她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照基
督教的禮儀,動筷之前總要合眼祈禱。有次我好奇地問他祈禱些什麼?她
說:「親愛的主啊!非常感謝你,賜給我豐盛的食物。」我和她開玩笑說
:「你不感謝主,仍有得吃啊!」她卻說:「是啊!可是你若能懷著感激
的心情,一切東西將會變得更加美味可口!一切擁有的東西會顯得更加珍
貴,會更愛惜啊!」

其實享用一頓飯要感恩的人不少。位於泰國北部與寮國交界的金三角森林
中,有位泰國籍「猜育」法師創立了佛陀園,該園收容了五百多位苦難兒
,他們全靠自食其力(如種金菇)及法師們托缽過日子。那兒的每一位小
孩子相當懂得惜福與感恩,用餐從不留下一顆飯粒,而且飯前都得念一段
「省思文」,這段省斯文很有意義,值得大家相互提醒與學習: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很貧窮、很困苦、沒食物吃。我們要可憐他們,
隨心隨力幫助他們。我們是幸運的一群,應該好好珍惜手上的食物,不應
隨意蹧蹋浪費,因為這些食物來得不容易,是農夫辛苦耕種,施主供養,
師父化緣托缽回來的。吃這些食物不是為了美麗肥胖,也不是為了美味可
口,只是為了熄滅貪瞋癡,勤修戒定慧,長大之後要為社會和大眾服務,
做一個有用的人,以報答父母恩、施主恩、三寶恩、師長恩、眾生恩。」



常存感恩心,面對周遭人


其實不只是晚輩應向長輩感恩,平輩間要相互感恩,長輩有時也應向晚輩
感恩。

當今,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常感頭痛,也常常聽到父母抱怨:「怎麼辦
,我的小孩成績不好」「我的小孩不知用功」「我的小孩邊讀書邊聽收音
機」……說實在的,這些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有個說法是,親子之
間,不是來還債就是來討債。我以為,來「還債」的小孩可圈可點絲毫不
煩我們,我們固然要心存感恩;來「討債」的表現雖令我們不滿意,我們
一樣要感恩,因為這些孩子只是成績不好、不用功或比較頑皮而已,我們
若能運用智慧、身教和經常祝福他們,那麼即使孩子是來討債的,也一定
是我們有能力清償的。

至於平輩也應相互感恩,尤其是夫婦之間。大家都知道良好婚姻有三要件
:接納、誠摯、體諒,這些都需要以夫妻相互感恩為基礎。

有一對夫婦結婚五年之後,在一個晚上,先生突然向太太說:「我愈想愈
不對,你不是經常要爭女權嗎?在我們家,我才需要爭男權呢!」太太問
:「這從何說起呢?」先生說:「你想想看,一週有七天,可是其中有五
天是我掃地,而你只掃兩天。」太太說:「好吧!你既要和我計較,我們
現在就來好好算算。你沒和我結婚之前是單身,一週是不是要掃七天的地
?」他點點頭。「自從你跟我結婚後,一週只要掃五天的地,而我沒與你
結婚之前和父母住,一星期中一天也掃不著。請你告訴我,這到底是誰吃
虧誰佔便宜?」

其實,夫婦之間千萬不要把對方「做什麼」視為是「理所當然」。太太們
若能認為「結婚之後家務事是女人分內事,如果丈夫樂意幫忙,那是福分
;如果一點忙也不幫,那也是很正常的。」有這樣的態度,對丈夫幫忙家
務就不會有所期待,只要丈夫幫一點忙,比如拖拖地、洗洗碗、到垃圾,
太太就會歡喜並心存感激。太太越是心存感激,先生會越勤勞,這就是心
理學所說的「增強」原理啊!如此下去,自然感情越來越好。

當然,男士也應該要有這種相對的想法。反之,若彼此都認為對方做家務
事「理所當然」,或應該各做一半時,則對於對方的付出非但沒有感謝之
意,還會覺得對方做得不夠好,對方不夠體貼,覺得自己吃虧,慢慢開始
計較起來;而經常計較的結果,很可能會導致離婚或婚外情的現象。



感恩,開展生命新頁


這世界值得我們感恩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如果我們留心到四季景色
的更迭是多麼地詩情畫意,我們就會打從內心讚美一草一木,感謝天地為
我們孕育了如此的自然美景。我們若能隨時記下愛護、關心我們的每位朋
友,寫上他們為我們付出的一切,甚至一般人認為微不足道的事情,如一
個微笑、一束花、一封信,將會發現人世間處處有溫情。

所以,不必詛咒世態炎涼,只要能感恩,生命自有新頁展開。即使是逆境
中的打擊與挫折,也值得感恩,因為它使我們在磨練中堅定意志,在學習
中自立自強、並且成長。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常常受到太太的責罵,每次他出去幫助別人,他的太太
就會罵他,這件事情遠近皆知。有一天太太生病了,沒力氣責罵他,出門
之後滿臉愁容,朋友問他何以發愁,他說:「今天出門時,太太沒罵我。
」朋友說:「今天尊夫人沒罵你,你應該高興才對啊!」他卻說:「才不
呢!她罵我,我才有機會修習忍辱。」連太太的責罵也要感激,難怪蘇格
拉底能成為舉世聞名的偉大哲學家。

有感恩心的人,不但別人喜歡,連自己也受益。我們不妨試試,在每天就
寢前,靜靜的回想這一天中,哪些人或哪些事是我們應該去感恩的──相
信你必然會發現:只要對任何人、事心存感恩,自然不再有怨天尤人的慨
嘆,而能「充實」、「滿足」的安然入睡。(本文作者任教於國立師範大
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