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感恩•希望與愛 
                      丁林彩師姊的婚姻心路 | 
                   
                  
                     | 
                   
                  
                    | ◎陳玉芳撰文 | 
                   
                  
                     | 
                   
                  
                    有人說,查某人是油麻菜籽命,一生隨風揚; 
                      也有人說,女人家就是要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嫁雞隨雞飛,嫁狗隨狗跑」; 
                      還有人說,夫妻是「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兩人結褵,唯「緣」可解,可惜難訂好緣,惡緣。 
                      幸運的,我從婚姻的迷障中走出,將此分情愛,結成善緣…… 
                       
                       
                       
                      我姓林,單名彩,今年三十五歲,先生整整大我三十一歲,有兩個分別就 
                      讀高二與國三的兒子。 
                       
                      也許有人覺得奇怪,我為何嫁給年紀大得足以當我父親的先生?其實這一 
                      樁「老夫少妻配」的婚姻,是出自於我的心甘情願。 
                       
                      故事該由童年講起…… 
                       
                       
                       
                      花樣年華,學會賭博喝酒 
                       
                       
                      自我懂事以來,父親即嗜賭如命,而且好酒,尤其在賭輸錢之後,滿口不 
                      離三字經地罵孩子。在我三歲那年,父親因故殘廢,家計全落在母親身上 
                      。 
                       
                      母親為了撫養一家大小,替人燒飯洗衣,吃盡苦頭。但我卻未曾感恩過她 
                      。國小畢業那年,我跟媽媽吵著想上國中,她回我:「女孩子讀什麼書! 
                      家裡沒錢,你爸爸又那種死人款(不上進)你還想讀書?」看著同學穿著 
                      新制服上學去,背地裡我不曉得流下多少眼淚,心都碎了…… 
                       
                      我很怨,真的很怨,像鮮花般的年紀,本該是躲再父母親溫暖的羽翼下, 
                      在無盡的呵護中就學、成長……而我呢?別人家的孩子在父母心中是塊寶 
                      ,而我,卻像是根無奈的雜草,為什麼? 
                       
                      那年,我未滿十四歲,母親叫我出外做工,但年齡未達童工標準,不被工 
                      廠錄用。於是家裡添了台織毛線的機器,個子矮小的我,就墊腳在椅子上 
                      ,搖搖晃晃的織走了我的青春歲月……。 
                       
                      上人曾說:「堂上的父母是活菩薩,為人子女者要孝順、要尊敬、要感恩 
                      。」然而我並未盡過一次孝道──不平的心情,讓一個才十四歲的女孩子 
                      ,賭博、喝酒、頂嘴、發脾氣,樣樣都來。 
                       
                       
                       
                      那是我的命! 
                       
                       
                      婚姻給我的啟示來自姊姊的遭遇。十九歲那年,她就決定嫁給年輕又帥氣 
                      的姊夫,後來,我發現姊夫不務正業,常窩在家裡陪老爸賭博,我曾勸阻 
                      姊姊,但她卻堅執地說:「那是我的命!」 
                       
                      果不其然,姊姊的下場真箇可憐,三天兩頭身上就青一塊紫一塊的,甚至 
                      坐月子時,每天只喝碗麻油拌飯。目睹姊姊的下場,我告訴自己:未來, 
                      不管那個他年紀多大、長相如何,只要他愛我,可以給我一個正常的家, 
                      我就願意與他相守一輩子。 
                       
                      那個他,在我十六歲那年出現了。當時,他已四十七歲,由同事口中瞭解 
                      我的家庭與遭遇後,即不斷寫信安慰、鼓勵我。第一次,讓我懂得什麼是 
                      溫暖,什麼是被呵護的感覺,我的心也隨著飛走了。 
                       
                      通信四、五個月後,面對他的求婚,我毫不考慮的答應。至於家裡人的看 
                      法,爸爸只求聘金,媽媽毫無意見,哥哥則因大妹子的婚姻不理想,加上 
                      我又未成年,而擔憂這個婚姻真能走得遠,走得長嗎?因此哥哥一言不發 
                      ,甩下兩個耳光,打得我暈頭轉向,但我仍執拗地說:「這是我的命!他 
                      怎麼對待我,我最清楚,無論如何,我要走自己選擇的路。」 
                       
                      就這樣,我步上紅毯的那一端,心甘情願的嫁給他。 
                       
                       
                       
                      喧天吵地的日子 
                       
                       
                      告別出生環境那不堪的歲月,原本以為可以就此過著幸福日子,卻沒想到 
                      ,又陷入另一段不堪的情境。 
                       
                      起初,我也嘗到一段有家的快樂滋味,但隨著日昇月落,與先生之間的摩 
                      擦漸生。他是職業軍官,習慣發號施令,要求嚴格,而我習氣甚深,容不 
                      得別人嫌。愛乾淨的他嫌我懶散;他本連襯衣都願洗,卻漸漸由遷就轉為 
                      不滿…… 
                       
                      喧天吵地的日子一多,埋怨心即起,想著從一個不健全的家庭走出,渴求 
                      的最是溫暖與安定,為何偏又重蹈覆轍,陷入另一個擾攘不安的生命?習 
                      於外求的我,只顧自怨自艾地沉浸在悲傷中,抑鬱終日。 
                       
                      婚前並不知他一窮二白;婚後賃屋而居,連買台小冰箱都得分期付款,這 
                      些苦日子我都可以認命的接受,為改善生活,還懇求先生讓我出外找工作 
                      。那時候,每天背著僅幾個月大的孩子,到台電公司洗二十五個員工的衣 
                      服,打理雜務;這樣的日子持續有七年之久。 
                       
                       
                       
                      夜夜狂歌歡飲 
                       
                       
                      然而,生活中的柴米油鹽瑣事,並未撩去那潛蟄在我心中多年的求學意念 
                      ,徵得先生同意後,便到附近的國中念補校,卻也在那兒,開始我沉淪的 
                      生活。 
                       
                      班上許多同學是商店老闆、建築商,他們不為讀書只求文憑,三天兩頭的 
                      就相邀到卡拉OK吃喝閒聊。起初,我以家累為由婉拒,後來禁不起語言 
                      相激,賭氣跟著去,結果竟上癮了。 
                       
                      當時的我,年輕又好玩,加上本身酒量好,宛若脫韁野馬般,夜夜狂歌歡 
                      飲……先生得知後大發雷霆,又拿我沒輒,只有摔東砸西以洩恨。 
                       
                      那時我天真的認為:因為年輕,所以理當擁有這一切─專屬於青春歲月的 
                      絢麗;而你不敢、不做,是因你老態龍鍾。只因這樣愚癡的想法,卻造就 
                      一段不快樂的婚姻。上人說要「誰比誰愛誰」,我們卻是「誰比誰怕誰」 
                      。 
                       
                      在他六十歲退伍那年,我們舉家遷至桃園後,我更迷上舞廳,每天夜舞狂 
                      歡到三更半夜。回復往昔日子的我,甚至將孩子滿月時,親友致贈的各式 
                      金戒指變換成玉鐲子(因怕親友認出那是他們給孩子的禮物),帶回我那 
                      個像賭場的娘家,豪賭一番。先生若是發怒,我則以離婚要脅,非逼得他 
                      容忍下來不可。 
                       
                      就這樣,兩個人天南地北的度過十多個寒冬。 
                       
                       
                       
                      佛前發懺悔心 
                       
                       
                      有一天,我們又吵架了,他突然腹痛如絞地在地上打滾,我很殘忍地說: 
                      「別假了,用苦肉計我也不領情。」沒想到他真的病了,全身發冷發熱。 
                      一送到急診室,才發現是急性腹膜炎,須馬上開刀。 
                       
                      我驀地驚醒,想起夫妻十多年來,他總是怕我冷、怕我餓,把我照顧的無 
                      微不至;而我卻日夜為慾望奔走,忘卻有情世間人情的珍貴……。 
                       
                      蹲跪在菩薩前,我深深懺悔,祈求業消,祈求菩薩發慈悲,祈求還有機會 
                      耳聞他斥責我的聲音……。我認真的在佛前發下一願:「他若能再站起來 
                      ,我將投入義工工作。」 
                       
                      有一天,在一家文具店裡發現一本證嚴法師的「靜思語」,隨手將它帶回 
                      家。你相信嗎?一本書竟然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人身只有使用權,而無所有權」……「 
                      靜思語」真的救了我的無知與無明,如飲甘露般,啟迪我的良知與智慧。 
                      看著原本健康的人,如今卻躺在冰冷的病床上,殘喘的呼吸、無助的眼神 
                      ,讓我體悟到生命的脆弱與無常,人生福禍難測。 
                       
                       
                       
                      對不起,那是我先生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也許我倆前世結下惡緣,今世才會以爭執吵鬧 
                      度日。然而,業如何轉?唯靠心轉。經過「靜思語」洗滌後的我,宛若蛹 
                      化蝶般,蛻變得智慧而美麗。 
                       
                      有次,甫踏入加護病房,護士即趨前抱怨:「小姐,你爸爸好兇喔!」若 
                      是從前,我會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但現在,我已能接納他的老邁、接納 
                      他的一切。我輕輕地回道:「對不起,那是我先生!」 
                       
                      面對病人反覆無常的脾氣,心想著上人的話:「讓病人展現笑容,功德最 
                      大。」更想:既已發願擔任義工,何不從他身上開始?於是忍耐著先生一 
                      聲聲的咆哮狂吼。就這樣,我逐漸用智慧化解了生活中許許多多的衝突與 
                      不安。 
                       
                       
                       
                      以「感恩」對治瞋怒 
                       
                       
                      「靜思語」伴我走過那段心中最無奈、最無助的日子,更帶領我走進慈濟 
                      。後來,我自己找上鄰居,同她繳納功德款,也成為慈濟會員。 
                       
                      在一次因緣際會中,認識慈濟委員呂慧芳師姊,她交我慈濟四神湯:如何 
                      善解,包容人生;也告訴我臉上常抹「慈濟面霜」,久而久之,自然能由 
                      內而外散發內涵。 
                       
                      努力汲取慈濟精神的我,逐漸地昇起感恩之心──感恩先生成就我,讓原 
                      本僅國小畢業的我,得以繼續升學,圓滿諸多心願。心念一轉,他生氣時 
                      ,我不在惡言相向,而是慈聲柔與地說:「先生,好感恩你喔!你能中氣 
                      十足地說話,表示你的身體健康,這是當初我在病房裡,任我千呼萬喚也 
                      得不到的回音。」有感恩心後,無論他如何瞋怒,我皆能以善解包容。 
                       
                      記得有一次到慈院當志工時,藉機向上人請益如何革除動輒發怒的脾氣。 
                      上人藹示:「脾氣是你自己的,要不要改也在於你。」隨後,又補一句: 
                      「當你想發脾氣時,想想你是誰?」 
                       
                      回程時,腦中一直思考著上人這兩句話,並將此話告訴先生,他即刻反應 
                      :「是我不對,你已經夠包容了。」但我想了想:「是自己做的不夠好, 
                      才會有爭執火花;因此不對的人是我!」每遇孩子吵鬧,心起無名火時, 
                      腦海即浮現上人的話,慢慢壓抑怒氣,並平息即將蔓延的戰火。 
                       
                       
                       
                      在慈濟,要愛的人太多了! 
                       
                       
                      老大讀國中時,曾有段打架、滋事的日子。我丟棄打罵方式,運用上人的 
                      話:「用母親的心懷來愛眾生,用菩薩的智慧教育孩子。」我向孩子認錯 
                      :「是媽媽的不當態度鑄錯。爸爸那老頑固,罵了大半輩子的三字經,都 
                      能改成四字經──虔唸『阿彌陀佛』,年輕的你定能做到。家庭的和樂是 
                      每個人共同承擔的。」 
                       
                      後來,兒子寫了封懺悔信給我:媽媽開始學佛後,改變很大。但自己就是 
                      無法拒絕同學一聲聲的『來一根菸』。我知道自己錯了,實在很對不起。 
                      」我找回了乖巧的孩子。 
                       
                      對於婚姻這條路,我的感受深刻、感觸良多,婚姻需用心經營,尤其要常 
                      存一份感恩心。每個人的成長背景迴異,個性、習氣皆不同,兩人世界的 
                      爭執,只緣於對事情的觀點或角度不一樣;反求諸己,由自身改變起,才 
                      能影響別人。婚姻生活中,無論好緣惡緣,若能相互珍惜,則不管是年齡 
                      差距、或是所謂代溝,皆不構成問題。 
                       
                      年邁體弱的先生時而不免擔憂,「以後孩子不曉得跟誰的姓!」我堅執的 
                      告予:「我已找到人生的方向,不再執著於情愛;只盼能全心全意投入慈 
                      濟,因為在慈濟,要愛的人太多了!」 
                       
                       
                       
                      開展人生得意義與價值 
                       
                       
                      從婚姻的迷障中走出來,現在的我,如此快樂,這般自在,更擁有正確的 
                      人生觀,彷如航行於迷霧中的一艘船,找到指引方向與希望的燈塔。 
                       
                      若問我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為何?我會肯定的告訴你:「發揮生命的功能與 
                      良能!」 
                       
                       
                       
                       
                      編按:丁林彩師姊自八十一年九月起即熱心參與慈濟活動,無論骨隨捐贈 
                      或為中南部水災募款的賑災活動,都有她努力得影子;目前則定期在八里 
                      榮民之家,實踐每個月兩次的打掃、按摩、與團康服務。自今年三月起, 
                      成為慈濟培訓委員,立志由義工轉為志工身分,全心投入慈濟志業。 
                       
                      聽罷丁林彩師姊的現身說法,紀媽咪不盡心有戚戚焉地說:「家家有本難 
                      唸的經,但慈濟能使它變為一本幸福的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