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為人間愛心留史 | 
                   
                  
                     | 
                   
                  
                    | ◎證嚴上人/主講.弟子靜淇/整理 | 
                   
                  
                     | 
                   
                  
                    【聯誼會講話】 
                       
                      國曆八十四年二月十九日 
                      農曆八十四年一月二十日 
                       
                       
                       
                      行政院勞委會謝主任委員、新聞局吳副局長、花蓮縣縣長、趙處長、各位 
                      先生、各位女士,諸位大德,阿彌陀佛! 
                       
                      近幾年來,慈濟與行政院勞委會、新聞局,總共合辦八十幾場「幸福人生 
                      講座」,其中由我主講的幾場都是在外縣市,今天這場是我第一次在花蓮 
                      主講。由於慈濟靜思堂還在建設中,所以場所較為簡陋,但大眾共襄盛舉 
                      的心絲毫不減,面對慈濟人的熱情,實在令人感動,同時也非常感恩勞委 
                      會,新聞局對慈濟的支持,讓慈濟精神能夠透過系列講座,為淨化人心, 
                      祥和社會盡一分力量。 
                       
                       
                       
                      以「慈悲喜捨」為依止 
                       
                       
                      「淨化人心,祥和社會」是慈濟人共同的心願,而佛教的教義不離「慈、 
                      悲、喜、捨」四個字。 
                       
                      「慈」是予樂──慈濟人時常祈求天下人幸福快樂,即使面對非親非故的 
                      人,也希望他們獲得安樂。 
                       
                      「悲」為拔苦──慈濟人總是及時設法為眾生拔苦除難,落實「同體大悲 
                      」的願心。這分悲願出自於不忍世間人受苦。 
                       
                      「喜」是使人離苦得樂而心生歡喜。希望人人體會到人生的幸福並不在於 
                      財富豐厚,而再於為人群付出後心靈的踏實和富有。世間物資是追求不盡 
                      的,名利,權勢等等人我爭執也是一山還比一山高;若能遏止貪婪的慾念 
                      ,恬淡知足,心靈自然常在祥和喜樂之中。 
                       
                      「捨」就是捨得,不執著。慈濟四大志業中,教育志業即是捨──除了設 
                      立護專,醫學院,培育醫護人才,教育更廣義的說法是人文精神的普及和 
                      拓展。 
                       
                       
                       
                      在生命史冊上寫下動人文章 
                       
                       
                      我常說,人生就像一本書,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書本中的每一頁,我 
                      們所面對任何的人、事、物,以及待人接物的種種情形,都要忠實的記載 
                      在這一頁上;而過了一天,也就是翻過書本的一頁。難得投身世間,我們 
                      一定要好好利用生命的使用權,去為社會人群,也為自己,寫下一篇篇輝 
                      煌的好文章。所以,我們時常要有「心想好意,口說好話,手做好事,腳 
                      走好路」的堅持,因為每一句話,每一個角印,都是在為我們的生命寫文 
                      章。 
                       
                      真正的教育來自大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自我教育 
                      ,凡是皆以身作則,進而感化別人,教導別人,這即是日常生活的教育。 
                      提倡「佛教生活化,菩薩人間化」最主要的用意,是希望大家明白,與其 
                      要求佛菩薩有求必應,倒不如要求自己去捨,去付出。有捨才能有得,能 
                      捨才是真智慧者。 
                       
                      此刻站在這裡和大家說話,我的感覺非常複雜,有三種心情──一是「感 
                      恩」,感恩不離我心,也不離我說話的主題;再來是「歡喜」;另外則是 
                      「擔憂」,有些對天下的憂心,不過,我向來是把擔憂化為力量。 
                       
                       
                       
                      感恩聞聲救苦的慈濟菩薩 
                       
                       
                      先說「感恩」。慈濟人個個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實在令我感恩。現在我 
                      以最近國內外發生的一些意外事故,和大家分享慈濟人即時付出的情形。 
                       
                      元月十七日,日本大阪、神戶發生大地震,我隨即接到日本慈濟委員打來 
                      的電話,一來報平安,二來告訴我,他們已密切注意災情……。 
                       
                      記得去年四月,華航在日本名古屋發生空難,當時日本的委員從電視得知 
                      消息,馬上主動聯繫,動員前往名古屋。居住再東京、千葉、橫濱、大阪 
                      等地的慈濟人立刻搭乘夜車,紛紛趕到災難現場會合,他們幫助由台灣去 
                      的罹難者家屬做語言翻譯,也幫助他們認屍,甚至為亡者助念、化妝;又 
                      以兩、三天的時間陪伴家屬,安慰他們;直到家屬們陪同遺體運送返台─ 
                      ─這些委員們大多是家境寬裕,生活安樂的女士,面對突發得意外災難, 
                      他們難行能行,只因為大家以深得慈濟精神的精義,不管在任何地方,他 
                      們總是無時無刻的發揮大愛。 
                       
                      前些日子,美國大峽谷發生空難,造成台灣觀光客七死二傷的慘劇,慈濟 
                      美國分會一接到消息,馬上派遣委員們到出事地點,協助家屬們處理一切 
                      手續;甚至為防家屬目睹親人支離破碎的殘骸而倍增傷慟,他們還以泡棉 
                      裝入手套和襪子,以便遺體看來完整無缺。接著以整整兩天半的時間陪伴 
                      家屬,幫忙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目前家屬們已轉到洛杉磯等待回台,洛 
                      杉磯的慈濟人也前往照顧他們的生活,安慰他們的心靈,甚至為死者舉辦 
                      了一場追悼會。 
                       
                      罹難者家屬中有位林女士是慈濟的見習委員,他的先生及一位女兒在空難 
                      中往生了,另外兩位女兒重傷住院,美國分會的委員曾問林女士她聽到這 
                      件不幸的消息時,第一個閃入內心的念頭是什麼?據說林女士隨即回答: 
                      「如果不幸一家人都走了,我心了無牽掛,我會全心做慈濟。」諸位,這 
                      就是善解!她是一位佛教徒,瞭解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苦、悲又有什麼 
                      用呢?不如堅強的化悲痛為力量,把對家人的小愛,擴展惟對眾生的大愛 
                      。 
                       
                      總之,只要有慈濟人的地方,慈濟精神就能普及當地,及時發揮人間菩薩 
                      聞聲救苦的功能,所以我說無比感恩啊! 
                       
                       
                       
                      關懷世界每個暗角待援的眾生 
                       
                       
                      今天,加拿大分會執行長何國慶居士告訴我,加拿大將在三月中旬舉行慈 
                      青授旗典禮。讓這些來自台灣、離鄉背井的遊子,都能感受到同胞之間的 
                      關愛,享受家的溫暖,彼此鼓勵,學習。 
                       
                      他邀請溫哥華的總督林思齊博士參加此次授旗典禮。林總督是華僑,也是 
                      慈濟在加拿大的第二十二位榮董。林總督是基督徒,由於他經常說慈濟, 
                      因此有人問他是否以變更宗教信仰?他說:「我並沒有改變宗教信仰,但 
                      我是一個真正的慈濟人。」 
                       
                      由此可見,慈濟精神在海外也以發揮了教富的功能,讓很多人都知道「台 
                      灣慈濟」,都知道台灣人的愛心密度很高,這也是建立台灣良好的形象啊 
                      ! 
                       
                      前一陣子曾有部分人士認為慈濟為什麼一直在救國外及大陸,為什麼不救 
                      台灣?事實上,近三十年來,慈濟一直都沒有間斷對台灣貧困同胞的救助 
                      ,從貧困到急難,從急難到病痛,從安定人心到祥和社會,無一不是慈濟 
                      努力的重點。 
                       
                      目前,台灣地區每個月長期接受慈濟幫助的救濟戶約維持再四千多戶,共 
                      一萬多人。也許又有人覺得奇怪:現在台灣經濟進步,社會福利制度不斷 
                      建立,怎麼會有這麼多人需要慈濟濟助呢?須知政府的福利工作再怎麼細 
                      密,社會各角落仍存在許多不符合法令規定,無法享有政府照顧但實際需 
                      要救助的人,慈濟就是一直再幫忙照顧這些亟需協助的人們。 
                       
                       
                       
                      千手千眼撫慰倉皇的心 
                       
                       
                      急難救助方面,慈濟向來抱持兩種工作態度:在獲知急難發生時,如果不 
                      是跑在最前面去救援,就是在後面做好善後工作。例如日本兵庫縣發生大 
                      地震後不久,慈濟馬上派遣了四位工作人員前往瞭解是否需要援助。結果 
                      發現日本政府善後工作做的很妥善,只是對於短期到日本遊覽觀光的人士 
                      及非法居留者,可能無法提供援助;所以這也將是待日本政府一切救災腳 
                      步就緒後,慈濟要密切關注的對象。 
                       
                      慈濟救災一向採取直接、重點原則,二月初板橋發生瓦斯氣爆的慘劇,時 
                      間是清晨七點左右,不久後慈濟人即刻趕到現場。有一位慈誠隊員臨出門 
                      時,細心的在口袋中裝滿糖果,到了現場看到消防人員又冷又累,他趕緊 
                      拿出糖果,一個個送進對方的口中,增加他們的熱能。因為寒流來襲,當 
                      天的氣溫極低,很多救災人員都還來不及吃早點,於是慈濟人在附近搭蓋 
                      蓬帳烹煮熱騰騰的麵飯,供應災民急救災人員食用。 
                       
                      而時逢大年初三,市場、商店仍休息,到哪裡尋找那麼多吃的東西呢?慈 
                      濟人請里長透過廣播轉告里民,呼籲災區外的居民送來自家現有的乾糧, 
                      青菜,甚至鍋碗,瓦斯爐,刀砧……等等。轉眼間,這些吃的、用的,一 
                      應俱全。當天上午十一點不到,災民及工作人員已經可以共同進食,動作 
                      真是快啊!而且這些熱食不但供應災區,還惠及縣立醫院─由於部分傷者 
                      被送到位在板橋的縣立醫院,慈濟人在探視時發現縣立醫院及附近住家受 
                      災害波及,正處在停水、停瓦斯的狀態中,以致面臨斷炊之虞,於是大家 
                      動作迅速地為院中百餘位患者和附近無法炊煮的居民打理便當。 
                       
                      除了供給災民及附近居民熱食之外,持既人還細心的想到:房子燒毀了, 
                      在災民聚集的臨時收容中心,將如何度過寒夜呢?於是打電話給師兄姐們 
                      ,請大家要記得順手帶一床棉被來現場。而棉被必須裝在塑膠袋中,並且 
                      寫上姓名、聯絡電話。 
                       
                      為什麼要這般費事呢?因為萬一棉被太多了,就可以很快的找到擁有著而 
                      送回去。 
                       
                      接著,他們又打電話聯絡建材行,請對方送來三夾板,將三夾板平鋪在地 
                      上後鋪上墊被,然後,再放一床蓋被。一切動作都非常細心周全。 
                       
                      到了晚上,很多從南部趕回來的受災戶,看到家園遭此巨變,都無法接受 
                      ,情緒非常激動,慈濟人趕緊趨前扶持,安慰,把他們帶到收容中心,陪 
                      伴他們穩定心情。 
                       
                      辭呈隊員輪班守夜幫忙管制現場,次日清晨四點又忙著煮豆漿,供應警消 
                      人員及災民的早餐──這就是慈濟人的慈悲和細心,只要有人需要,馬上 
                      伸出援手──感恩。 
                       
                      三,四天前,台中一家西餐廳發生大火,火災地點就在台中分會附近,當 
                      時正好是台中分會共修時間,一看到起火,慈濟人馬上打電話給一一九, 
                      而且趕到現場支援,並到醫院慰問受傷的人。從事故發生當晚一直到今天 
                      ,慈濟人每天都在殯儀館進出幫忙家屬,有些家屬一見到親人的屍體,當 
                      場昏厥,慈濟人就忙著安頓…… 
                       
                      從災難發生的次日開始,連續數天慈濟人都運送熱食到殯儀館勸請罹難者 
                      的家屬食用。除此之外台中地區的十組委員,除一組在殯儀館幫忙家屬, 
                      其餘九組分赴罹難者的家中慰問。有個家庭就在這場火災中失去三個女兒 
                      ,一個媳婦,可想而知,為人父母者情何以堪啊!此時正式需要人安慰支 
                      持的時候,我們的委員即時展開慰問行動。而這些行動一定要持續到家屬 
                      們心靈較為平靜,而善後也處理完好才告一段落──這就是慈濟人及時發 
                      揮的救急功能。 
                       
                      我常說慈濟人是「一眼觀時千眼觀,一手動時千手動」的活菩薩,何處有 
                      災難,慈濟人就馬上投注心力,以行動去紓解眾生的苦難;這分精神實在 
                      令人感動啊! 
                       
                       
                       
                      「台灣佛教慈濟」受國際肯定 
                       
                       
                      去年十一月中旬菲律賓大地震、印尼火山爆發,居住在兩地的慈濟人也是 
                      動員當地的人力、物力、資源,但卻以「台灣佛教慈濟」的名義去救濟當 
                      地。 
                       
                      印尼方面也相同,僑居雅加達的慈濟人在獲知火山爆發災變消息後,即刻 
                      組團搭機前往爪哇勘災。在搜集相關資料後,開會議決救援方向。很多台 
                      商一聽到慈濟要救災,都慷慨解囊,短短三,四天內,他們不但募集善款 
                      且採買食品和蓆被,由雅加達搭乘飛機,再租車到達爪哇。當地領導人員 
                      感恩不已。 
                       
                      諸如以上種種,慈濟所做的事實在不勝枚舉,總言而之:有慈濟人的地方 
                      ,就有聞聲救苦的菩薩,及時現身解難。 
                       
                      世間實在很需要人人發揮良能組成菩薩網,發揮千手千眼的功能。我實在 
                      感恩台灣有眾多的愛心人士,匯集點點滴滴的善念成為一股力量,不但在 
                      台灣發揮功能,也把這種精神拓展到國外去,使台灣在國際間的形象有了 
                      改善。真正好的形象是愛、是高尚的文化;如今,慈濟人無所求付出的精 
                      神文化,提升了國際人士對台灣的尊重。 
                       
                      佛陀的故鄉尼泊爾前年發生百年罕見的水災,去年慈濟為災民規劃了一千 
                      八百戶房屋,目前正有一隊賑災人員在尼泊爾,為這些成屋揭碑。賑災團 
                      抵達尼國時受到熱烈的歡迎,許多尼國中央政府官員親自在停機坪接待, 
                      表達他們的敬意和謝意。 
                       
                       
                       
                      本土慈善工作是慈濟根本 
                       
                       
                      慈濟的救災理念一向是本著「尊重生命」出發,因此,面對遭受苦難的地 
                      方,只要我們能力所及,就應該盡心去做啊! 
                       
                      去年七、八月,台灣中南部因風災引來水患,慈濟人在一片汪洋的災區中 
                      ,以竹筏、汽艇運送熱騰騰的飯麵,挨家挨戶送給災民;水退之後,又逐 
                      戶慰訪居民的受災程度,以確定濟助範圍。慈濟為無力復建的災民重蓋新 
                      房子,他們大多是孤苦無依者,慈濟人幫忙整地蓋房子;協助災民遷入新 
                      居時,又煮湯圓請左右鄰居吃,並請託鄰居幫忙照顧這些老人。 
                       
                      在中部的南投縣信義鄉、仁愛鄉中,有兩個村落必須遷村,仁愛鄉部分已 
                      於去年底動工,大概下個月災民們就可望遷入新居了。信義鄉神木村的工 
                      程則到目前為止還無法進行,因為土地的取得困難重重。 
                       
                      本土的慈善工作,慈濟不曾一日間斷,台灣本土絕對是慈濟志業工作的第 
                      一順位;離開台灣之外的天下眾生,慈濟則隨順因緣,盡力結善緣。 
                       
                      物資的救濟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是精神的傳遞。台灣的面積雖小,但愛心 
                      無限。我常對慈濟人提醒一個觀念:幫助別人時一定要抱持謙遜的感恩心 
                      ,因為沒有對方示現苦難,我們又能怎能知道自己多幸福,又怎能有機會 
                      去付出呢?所以慈濟人無論去到那個地方做救濟工作,一定都是抱著無所 
                      求、誠懇的感恩心。 
                       
                      由於心中感恩,雖在國外語言不通,但慈濟人由內而發的誠懇心,卻能讓 
                      所有的人感受到尊重和關懷。柬埔寨去年遭受澇旱之災向慈濟求援,慈濟 
                      即刻派人前往勘災。慈濟人深入災區勘查,然後製作發放名冊,這些工作 
                      讓柬國政府覺得訝異,因為他們以往接觸的救災團,都是把金錢或物資直 
                      接交政府人員就告了結,而慈濟卻一定堅守自始自終的參與,力行直接、 
                      重點的救災原則。 
                       
                      柬國政府官員們陪同大家一戶戶勘災,從早到晚,一天下來疲累不堪,但 
                      慈濟人一直保持祥和的笑容、誠懇的態度,這種工作精神讓對方非常感動 
                      。所以當地政府流行一個口號:「辦事精神學慈濟」「愛心學慈濟」,這 
                      是他們真心的回應,也是人性美善相互提升的明證啊! 
                       
                       
                       
                      物資有限愛心綿綿 
                       
                       
                      春節期間,我們接到一通由安徽全椒打來的電話,對方一再說:「感恩、 
                      感恩,還要再感恩。」我問他:「怎麼突然打這個電話?」他回道:「記 
                      得一九九一年的今天,是台灣同胞來救濟我們的日子。」我抬頭看看日曆 
                      ,果然沒錯,那天正是慈濟去安徽賑災發放的日子,事隔四年了,他們還 
                      記得。 
                       
                      農曆年過後,我們接到來自河南固始的一封信,信中第一句話也是感恩: 
                      「一九九一年,從慈濟人手中接過棉被、救助金、大米、種子、肥料;錢 
                      用得完,米也吃得完,棉襖會穿破,棉被也會舊,但有一項永遠存在,那 
                      就是─感恩。」他說目前當地正值酷寒,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蓋著暖暖和 
                      和的被子,全家人都會說:「感恩慈濟給我們的棉被。」信中又說,在大 
                      陸上凡是受過慈濟幫助的人,都很感恩台灣同胞。 
                       
                      諸位,這就是精神的傳遞和影響啊!物資是幫助災民過生活,但精神卻能 
                      在當地影響症府官員和民眾,讓大家自然而然流露出感恩、祥和。這就是 
                      慈濟精神─在人間不同的地點,只要能力所及,就隨時發揮無我的大愛。 
                       
                       
                       
                      在人生實相中反觀自照 
                       
                       
                      再說「歡喜」。今年寒假,慈濟總管理中心舉辦了數梯次的慈濟教師「尋 
                      根之旅」。我常說,現在的社會需要清靜的教育,而這些老師們把靜思語 
                      運用在教學中,都有深刻的成就感,尤其在教導孩子之外,還能帶動家長 
                      參與,影響許多家庭;老師們的愛心和用心,也讓我們感到非常歡喜和安 
                      慰。 
                       
                      除了慈濟老師們的聯誼活動之外,慈濟大專青年的冬令營也接續開辦。年 
                      輕人真是既可愛又貼心,能再生活中反觀自照,覺察自己的缺點;多數的 
                      孩子都看到了自己以往不懂得改恩父母,把父母的關心當成嘮叨。 
                       
                      大專志工們去慈濟醫院當志工,在嬰兒室,看到了剛出生的嬰兒,他們想 
                      到由那麼一丁點兒長大到成人,父母親花費的苦心真是難以數計,他們終 
                      於瞭解父母親為子女的付出和犧牲。在病房中,看到孤老的病人,雖然子 
                      女個個事業有成,卻沒有人肯照顧老人家,他們感慨萬千,也自我提醒一 
                      定要恭敬奉養父母。甚至替病患阿公洗頭,刮鬍子,替病患阿嬤按摩,和 
                      老人家一起歡笑──這令他們不禁檢討自己對家中祖父母的態度,而決定 
                      在回家後要抱著阿公,阿嬤,陪他們說話,讓老人家感受到兒孫的孝意。 
                       
                      他們也被安排去做居家關懷服務,當大家看到一對父母生了十三個小孩, 
                      卻住再只有四、五坪大的房子,屋內一片漆黑,破敗不堪。有位慈青回來 
                      告訴我,以前總還覺得父母不夠關心他,給他的照顧不夠周全,自己獨住 
                      一間四十多坪的房子仍覺得不足,如今看到一家十五口住在四、五坪大的 
                      房子,才知道自己的福氣,他表示回家後將向爸爸說一聲:「爸爸,您辛 
                      苦了,感恩您。」也要向媽媽說:「媽媽,謝謝您的照顧,我愛您。」類 
                      似這些心得分享,紛紛出自年輕人的口中,讓我感到無比安慰與歡喜。 
                       
                       
                       
                      在各個角落散播愛的種子 
                       
                       
                      此外,慈濟也舉辦了親子營,讓一群國中、高中的孩子與父母一起成長。 
                      其中有一些父母和孩子,已有好長一段時間不講話,卻在五天四夜的親子 
                      營中恢復了和諧,父母子女在生動的課程中,相互溝通,化解彼此的隔閡 
                      ;當親子相互擁抱時,孩子們說:「抱著媽媽真溫馨」,「抱著爸爸好安 
                      全哦!」 
                       
                      親子營的效應讓很多爸爸媽媽及子女心存感恩,結營那天,全體學員進入 
                      精舍,他們圍成圈圈一起用餐,我問他們那位是媽媽?那位是兒子?只見 
                      兒子從後面抱住媽媽,親子一體的回應,┘看了那幅情景,我感動得幾乎 
                      掉淚,孩子貼在媽媽的背上,那是何其溫馨、善美的親子圖啊! 
                       
                      也有些是爸爸帶著兒子回來的,有趣的是,有些爸爸事前先告訴孩子們要 
                      駕車環島旅行,車行到花蓮時,不經意的表示:聽說慈濟在辦親子營,我 
                      們去看看。等看了之後又向兒子說:「好像很好玩呀!我們留下來試試看 
                      。」 
                       
                      因此在心得分享時,孩子說:「這次是爸爸『騙』我來的,不過我很快樂 
                      ,現在才知道爸爸真的很愛我。」這些成果就是我們教育的目標啊! 
                       
                      宇宙中的每個角落都可以散播愛的種子,教育不只限於有形的硬體建設, 
                      教育應該貼近人們的心靈。 
                       
                       
                       
                      人心淨化,天下才能平安 
                       
                       
                      我常說歡喜、感恩,但我也常為普天下而憂心啊! 
                       
                      自一九九一年開始,慈濟展開國際賑災工作,由大陸、外蒙古、衣索匹亞 
                      到尼泊爾、盧安達、柬埔寨、泰北……。天下如果沒有災難,我們就不必 
                      操心啊!去年底我發了三個願──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難。 
                       
                      要天下無災難談何容易呢?佛陀告訴我們:「濁劫惡世時多有諸禍亂」。 
                      意思是世界在現今這段時間極其不清靜,災難頻仍,而這完全是由於眾生 
                      共業啊!因為人心污濁,影響了家庭、社會和國家,因此時空才會混亂啊 
                      ! 
                       
                      我們要祈求天下無災,必須先淨化人心,人人如果都能為別人著想,相互 
                      讚歎,彼此關懷,相信無論是社會或個人的人生,都一定是幸福的。諸位 
                      大德,證嚴深深期待大家一起來幫助我完成這三個心願──今天坐再我面 
                      前的四、五千人先從自我淨化開始,然後淨化家人,如此所發揮的淨化人 
                      心影響力,就不可限量了。 
                       
                      淨化自己的第一步就是革除不好的習性,去掉瞋心,不要積壓煩惱,遇到 
                      不愉快的事,要盡快消化──不單單是訓練自己忍耐的功夫而已,看看「 
                      忍」字,心上一把刀,把刀子插在心上多痛苦啊!所以遇事先忍,接著就 
                      要努力把它消化掉,「忍而無忍──自然寬心」才是真功夫,也才能淨化 
                      人心。 
                       
                      社會上許多亂象源自於大家都要爭一口氣,我常常說人要爭「志」不要爭 
                      「氣」,希望今天在座諸未能同時發願:我們要珍愛台灣,要社會祥和, 
                      就必須先從淨化人心做起;要天下無災難,就必須先致力家家幸福,社會 
                      祥和。 
                       
                      總言而之,我們要時時感恩,常常歡喜,不只要關心天下的災難,更要用 
                      心投入拔苦予樂的工作行列。 
                       
                      能助人者才是有福之人,千言萬語還是感恩與祝福,祝福大家福慧雙修, 
                      同行菩薩道,阿彌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