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不知人間事,何能知出世智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五年七月一日
已教育三代慈濟小菩薩的屏東大同國小尤振卿老師,今陪同第一代小菩薩
──現就讀國中三年級的邱信宏,前來屏東分會拜見上人。
原本令人頭痛的信宏,自從接受尤老師以靜思語薰陶後,日漸乖巧懂事,
並促成一家和樂。如今當上班長,平日將靜思語抄在黑板上,看到同學抽
菸或打架,便以靜思語勸導:但是有些靜思語的內涵,自己未能充分體會
。
上人鼓勵他,只要將靜思語牢記在心,遇到人事問題時,想一想靜思語,
就知道意義了。
高雄陳也春師兄向上人報告,目前南部地區也括高雄、臺南、屏東,共有
兩千多位慈濟教師,也括幼稚園至大專院校的教職人員。許多慈濟教師在
校都會主動關懷被放棄的「問題學生」。
上人嘉許並說,老師身負教育重責「觀念稍有偏差,就會誤人子弟;反之
,老師影響學生走往善的方向,學生再影響家庭,此善的循環能促進社會
祥和。
八時十分,驅車北上。抵臺南聯絡處時,恰巧隔鄰的慈佑幼稚園舉行畢業
典禮,許多小朋友一看到師公,即開心地喊著:「師公好!阿彌陀佛!」
「我是小班!」「我是小二班!」上人也神情歡愉地揮手道:「好!阿彌
陀佛!都很乖呀!」
上人邀請小朋友們一起合照,小朋友都希望坐在師公身旁,紛紛趕上前。
臺南、嘉義等地委員及功能組幹部會議於十時召開。上人表示,見到人人
和氣相待,彼此敬重,感受到慈濟文化在南部已真正落實。
午後一時,上人為臺南區委員、慈誠隊、榮董開示「貪、瞋、癡、慢、疑
」五種根本煩惱。
就「貪」而言,上人指出,做慈善工作不能有名利之想及貪功德之心,必
須做到無所求,心才會清淨,才能得到歡喜自在。至於「瞋」,「學佛行
菩薩道,不是站在自己立場教人將就我,而是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別人聲
色不好使自己傷心,就要自我警惕不可情緒化使別人煩惱。」
而凡夫看到所愛的,會歡喜;看到不愛的,就懷恨在心,這是「癡」,若
想修得智慧,必須對境不生分別心。人群中,不論智識高低,是貧是富,
只要用心觀察,則每一個人都是老師,都可啟發自已的智慧。所以,不要
以為自己多了不起,要縮小自己,虛心求教;唯有不貢高我「慢」,才能
不自障礙,在學習路上有所進步。與人相處,不能動輒生「疑」,心中無
疑,彼此才能坦誠交往。但上人強調,面對人心無明,「信任」必須配合
「智慧」。
上人期勉大家珍惜這條「用愛鋪著路走過來」的慈濟菩薩道。「慈濟走過
三十年的坎坷路,如今開拓出平坦的康莊大道,但願大家無怨無悔認真地
走。慈濟是在造福中修得無上智慧──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不知人間事
,何能知出世智?」
「佛教有超然的智慧,慈濟就是透過濟貧教富,將佛法生活化,使人對佛
教有正知正見。」上人勉眾,既發心走入慈濟世界,就要好好把握每一刻
,抱著歡喜心與眾結好緣。
經三小時開示後,上人等一行驅車直抵臺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