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活出生命的亮麗 | 
                   
                  
                     | 
                   
                  
                    | ◎盧蘇偉 | 
                   
                  
                     | 
                   
                  
                    在一次以「陪孩子一起成長」為題的演講會後,一位媽媽等在人群中,想 
                      和我談話,我看她十分焦急,便暫停和別人的談話。 
                       
                       
                       
                      為孩子苦惱的母親 
                       
                       
                      「妳有什麼事嗎?」我主動發問。 
                       
                      「我想請教你,孩子不聽話,要怎麼辦?」她有些侷促地陳述問題。 
                       
                      「你的孩子是怎樣不聽話呢?」我接著問。 
                       
                      「他現在讀國三,很不用功,甚至不肯去補習,若提醒他唸書,他便覺得 
                      厭煩,而且態度很不好。最近發現他抽菸,我要他承認、改過,他摔了門 
                      就跑出去,一個晚上都沒回家。我很難過也很擔心,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她講到最後,神情憂傷地掉下了眼淚。 
                       
                      圍在周遭的幾位媽媽,全專注地看著我,像是等待醫師下處方。 
                       
                      「妳的孩子不聽話是可以理解的──他不喜歡讀書,妳逼他一定要讀書; 
                      他不愛補習,妳要他去補習,孩子當然不高興啊!」 
                       
                      「可是他國三了,馬上要聯考,萬一考不上學校,該怎麼辦呢?」她顯得 
                      十分不解和急躁。 
                       
                      「妳用壓迫的方式,他就會用功讀書,考上學校嗎?」 
                       
                      「我知道我的方法不對,才來請教你。」她接著說。 
                       
                       
                       
                      尊重孩子的自主權 
                       
                       
                      「讀書是孩子自己的事,由他自己決定,做父母的只能在他決定之後,全 
                      力支持他。例如,孩子不喜歡讀書,明白的拒絕聯考,若能幫助他找到自 
                      己的興趣,並鼓勵他好好努力發展,同樣會開創美好的前途;如果一再逼 
                      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勢必會造成他自暴自棄、逃避、抗拒的反應,那 
                      未來才真的令人憂慮。」 
                       
                      「可是……」這位媽媽還是難以接受我的說法。 
                       
                      「一個國中畢業生,若有意當一位水泥匠,學習紮實的手藝,將來可以建 
                      蓋堅固的房子,為人提供遮風蔽雨的好居所,這也是在造福他人,它的價 
                      值和意義,絕對不比一個碩士、博士低啊!」我說。 
                       
                      做母親的一臉猶豫,似乎心中還有許多疑慮。 
                       
                      「尊重孩子有『決定自己未來』的自主權。證嚴法師說:『甘願做、歡喜 
                      愛』,只有出於孩子自己的決定,他才會真正學習為自己負責,你得讓他 
                      自己去築夢、圓夢。」 
                       
                      我舉自己曾經輟學,復學之後比任何人都努力、堅毅為例,來寬慰她:「 
                      光為考上理想大學,就花費我五、六年的時間,不過這都出於我自己的決 
                      定,我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所以,寧可讓孩子慢幾年,可別誤了孩子一輩 
                      子。」 
                       
                       
                       
                      讓孩子保有省思、覺知的能力 
                       
                       
                      這位媽媽釋懷地笑了。從她離去的背影,我似乎看到了普天下父母的心願 
                      ──希望孩子用功讀書,具備高學歷、獲得好工作和擁有美好生活。 
                       
                      我常省思:所謂的「好」究竟是什麼?擁有權勢、地位、坐大辦公室、開 
                      大車子、住大房子,就是「好」嗎?擁有這些的人,這一生就圓滿、歡喜 
                      了嗎? 
                       
                      追求這樣的「好」,是否反而是煩惱的來源呢?因為我們的心如果是貪求 
                      的、是無知的、是不足的,則再多再大的擁有,也都難有滿足的時刻。 
                       
                      放下功利的價值觀,用心地教導孩子時時保持省思,覺知、檢視自己的需 
                      求,讓他們有機會充分去體驗生命的意義及價值,健全地經營屬於他們自 
                      己的人生,那麼,無論將來身處任何環境,孩子必都能夠亮麗一生,照人 
                      耀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