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走在護理的路上 | 
                   
                  
                     | 
                   
                  
                    | ◎莊明琪 | 
                   
                  
                     | 
                   
                  
                    在醫院裡看盡人世間的生、老、病、死, 
                      接觸的常是生命的不圓融, 
                      讓我對人生抱持的信念, 
                      不是失望、晦暗,而是滴水不乾的願力── 
                       
                       
                       
                      從護專畢業踏入護理工作至今已近兩年。兩年的護理生涯中,有悲、亦有 
                      喜。 
                       
                      不少人曾問我:「你為何要選擇護理工作?當護士很累、很辛苦耶!總是 
                      日夜顛倒,有時碰到不講理的病人或家屬,還得忍受他們的無理取鬧…… 
                      。」我總是笑著說:「因為我從中得到成長,也深深感受到這份職業的神 
                      聖與樂趣,所以我甘之如飴。」 
                       
                       
                       
                      遭受挫敗對護理工作產生懷疑 
                       
                       
                      這份體會得來不易,因為在它的背後,我不知流過多少淚、徘徊過多少時 
                      日。 
                       
                      記得剛畢業不久,有回碰到一個酒癮的病人病發,情緒十分躁動,大聲吵 
                      鬧並自拔點滴,甚而捶胸頓足的打自己,影響整個病房中的病人。在無計 
                      可施的情形下,我束縛了他的雙手、雙腳,但他仍大吵大鬧,想用嘴咬開 
                      約束帶;我急忙找值班醫師處理,誰知他卻對我破口大罵,還一再質問我 
                      ,是否學過精神科護理?知不知道口服鎮靜劑服後多久會發生效用?原來 
                      之前他已給這位病患服下兩顆鎮靜劑了。 
                       
                      當時的我,面對他的怒罵,只有啞口無言,滿腹委屈,強忍著不讓淚水流 
                      下;他仍舊以大聲的斥責來對待我的沈默,之後揚長而去。最後,病患的 
                      住院醫師用了極強的鎮靜劑,才讓他安靜下來。 
                       
                      而我一直強忍著盈眶的淚水,直至下班回到寢室後,淚水才如決堤般,氾 
                      濫似地宣洩了一整晚。第一次,我對護理工作產生極大的懷疑與挫折,懷 
                      疑何謂老師口中「和諧的醫護關係」?懷疑自己的能力? 
                       
                      事隔幾天後,那位值班醫師跑來向我道歉,表示他值班那天狀況特別多, 
                      整晚忙碌未眠,因而火氣大,才會出言不遜。我笑笑地回答他:「我因為 
                      經驗較不足,所以可能也有處理不當之處。」頓時,心中那片陰霾一掃而 
                      空,我彷彿又見到了萬里晴空。 
                       
                       
                       
                      踏實感來自於病人的回應 
                       
                       
                      還記得有一次,有個住院多次的病患,我們都叫她「阿媽」,她因為血癌 
                      入院做了多次化學治療,和大夥兒都很熟。由於她患有糖尿病,那天我幫 
                      她測量血糖,發現阿媽的血糖居然高到一千多,此時她的意識已陷入嗜睡 
                      狀態;而他的先生因不忍阿媽受太多的苦,不願轉加護病房。當我一次喚 
                      她「阿媽」時,他仍能輕和一聲,直至往生前一刻。 
                       
                      阿公一直自責,因為那天他看阿媽食慾好,一時忘了她有糖尿病,而買了 
                      冬瓜茶和豆花給阿媽吃…… 
                       
                      當時我悲傷不亞於她的家屬,但當下我的身分與處境卻不容許我陪著他們 
                      一同落淚,因為還有許多病患需要我啊!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個案,是一位老伯。據悉阿伯年輕時是做貿易的,日語 
                      說得很流利,雖然賺了很多錢,但從未拿回家,而且每次回家就打老婆、 
                      孩子。如今生病住院,行動不便,吃飯需要要人餵,又包著尿片,卻沒有 
                      任何一位親人願意照顧他。 
                       
                      當護理長告知他兒子,需有人在旁照顧老伯時,他回答:「讓他安樂死好 
                      了!我們兄弟幾人只有我在花蓮,我還得賺他的醫藥費,那有時間去照顧 
                      !」聽了,不禁令人心酸,這難道是因果循環嗎? 
                       
                      往後幾天,阿伯不吃、不喝,也拒插鼻胃管,同事們只好用灌食空針一點 
                      一滴的餵,而阿伯卻總是將牛奶吐出,我們只好一面安撫、一面鼓勵他。 
                      剛開始他總是不理睬,直到最近,他不再將牛奶吐出,當我看著他喝完整 
                      整一杯牛奶時,心中那分興奮之情,絕不亞於當年考上聯考;這當中的成 
                      就感,也非筆墨所能形容。 
                       
                       
                       
                      周遭親友給予支持力量 
                       
                       
                      走了近兩年的護理之路,那股支撐我最大的力量,是來自身旁的親友和病 
                      人所給予的回饋,以及師公上人的話語。 
                       
                      母親總在我沮喪時安慰我:「生活中總是酸、甜、苦、辣,必須照單全收 
                      ,不能只揀甜美的享用。」又說:「一個願意讓生命更圓融的人,必須隨 
                      時調整自己的腳步,以一顆無所求的心,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而師公也說:「醫師在病人的眼裡是活佛,護士是白衣大士、觀士音菩薩 
                      ,所以慈濟是菩薩訓練場。」 
                       
                      我們要好好把握因緣,病人好比是聖人,讓我們有機會種福田,若不及時 
                      把握,則因緣稍縱即逝;而每一件事的發生,背後定蘊藏著更深的萬意。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當我們不好時,得以他為榜樣;當他不好 
                      時,我們也得警惕自己勿步上後塵,也就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則內自 
                      省。」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在醫院裡,看盡了人世間的生、老、病、死, 
                      接觸的常是生命中的不圓緣;讓我對人生抱持的信念不是失望、晦暗,而 
                      是「滴水不乾」的願力──人的壽命有時盡,慧命卻無絕期;一滴水如何 
                      不乾?唯有投入大海中。所謂「慈航普渡」,身為護理人員的我,願能恆 
                      持慈濟精神,生生世世行菩薩道,永不退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