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情馨香 | 
                   
                  
                     | 
                   
                  
                    | ◎蔡佳珍 | 
                   
                  
                     | 
                   
                  
                    這位在垃圾堆中討生活的人,自從出現在社區, 
                      就成為人人避之、人人談論的「老大哥」。 
                      在慈濟人奔走各地,鍥而不捨的努力下, 
                      終於查明他的身分,給予適切關懷協助。 
                       
                       
                       
                      台灣早期農業社會裡,晚飯過後,在明月星空下晚風徐徐,農庄的大廟口 
                      前,幾張桌椅,桌上擺上一壼茶,街坊鄰居全集在這,大人們聊天,小孩 
                      們坐著小板凳聽老阿伯「講古」……。這樣的畫面曾經觸動許多人的心靈 
                      。 
                       
                      現在縱然我們營造出這樣的空間,卻難以重拾曾有過的觸動。但是在慈濟 
                      世界裡,凝聚大家的,不是老阿伯的「講苦」,而是我們的感恩;他們所 
                      示現的人生故事給人們的啟發,也宛如茶一般,有人大口啜飲,有人細細 
                      品酌,冷熱濃淡視飲者自覺;茶依舊是茶,然而人人如飲甘露。 
                       
                       
                       
                      垃圾堆中討生活的「老大哥」 
                       
                       
                      民國八十二年四月某日,在中壢的一個垃圾場上。 
                       
                      晨曦未醒、潮氣未散,層層堆疊的垃圾被悶濕著,露水從如山的垃圾堆上 
                      匯合流下,聚集成一灘灘碧綠的死水。一人巍顛顛地沿著各類垃圾劃出的 
                      道路走向鄰近社區,就著餿水桶搜尋。 
                       
                      這位在垃圾堆裡討生活的人,自從出現在這個社區,就成為人人避之、人 
                      人談論的──老大哥。 
                       
                      住在社區的一位陳老太太,聽到街坊鄰居談到有個人找餿水桶的食物吃,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趁著早晨運動後向垃圾場走去。 
                       
                      沿著垃圾劃出的道路,左方是大片無人居住的空地,破棉瓦、廢棄的門板 
                      、家具……堆成如人般高的小山丘。四周蚊蠅嘶叫不停,一小片的水芋和 
                      蕃薯田緊臨垃圾堆雜生,旁邊竹籬笆圍著一欄菜圃。垃圾堆的中間落空, 
                      形如三座防空洞,洞內一點燭光閃爍;位上了年紀的光頭大漢正掘著水芋 
                      往來進出,洞外豎立的煙管冒出裊裊煙絲。陳老太太走近,摘下水芋。 
                       
                      「我那時就想:這種東西甘會吃(能吃嗎)?」陳老太太回憶初見「老大 
                      哥」時的心情:「阮是艱苦人出身,看到這種情形,心頭一酸,就拿醬瓜 
                      、油、鹽、五穀雜糧……日日要用的東西給他,讓他不會肚子餓。有時過 
                      年過節就去買個蛋、肉來給他。」陳老太太笑笑:「阮的力量只是這樣, 
                      要是叫我再付出更多,恐怕力量還不夠。」 
                       
                       
                       
                      精神狀態時好時壞 
                       
                       
                      去年(八十三年)三月,陳老太太在桃園團管區上班的媳婦,感於婆婆接 
                      濟老大哥將近一年,但對老大哥而言並非長久之計,正好同事中有一位慈 
                      濟會員許小姐,透過她,桃園第三組的慈濟委員開始關心這件個案。 
                       
                      委員們隨著陳太太走到垃圾場。「老大哥、老大哥,有人來看你囉!」陳 
                      老太太喚道。 
                       
                      幾隻癩皮狗飛奔出來,陳老太太不慌不忙地拿著手電筒趨前向各個洞口探 
                      照。 
                       
                      老大哥訥訥地在洞內用小剪刀修剪頭髮,看到陳老太太帶著陌生人,倏地 
                      站立。師兄趕快打招呼並試著和他聊天,老大哥不答,只是頻頻點頭。問 
                      老大哥名字,他倒能答說自己是四川人,今年七十歲。 
                       
                      見老大哥呈現躁鬱現象,師兄姊不便久留,留下吃的東西走出洞外。 
                       
                      「這個我不要,你們拿回去。」老大哥拎著食物追出來。 
                       
                      「你不要這個東西,那你要吃什麼?」濟侶師兄說。 
                       
                      「我有種田。」老大哥隨手一指路旁的蕃薯和水芋。 
                       
                      折騰一番,最後請陳老太太拿給他,老大哥這才肯收下。陳老太太解釋: 
                      「他的精神狀態時好時壞,不過,不是他的東西他就不會拿,連旁邊別人 
                      家的菜圃他也不去採。」 
                       
                       
                       
                      師兄姊穿梭各地代查身分 
                       
                       
                      當晚師兄姊聚集在濟侶師兄家,討論這次訪視的二十幾個新個案。談到老 
                      大哥,初步判定可能是老兵,可以幫他查詢退伍俸、榮保、低收入戶補助 
                      ,但當前最重要的,是證明他的身分。 
                       
                      礙於老大哥精神異常,沒辦法提供正確資訊,只有從旁探詢。於是大家兵 
                      分兩路,一是拿到戶籍資料、印章、身分證為他申請低收入戶補助;二是 
                      跑道榮民服務處查明他的身分。 
                       
                      消息輾轉在桃園支會傳開。 
                       
                      「師兄姊,我有個會員在當地戶政事務所工作,可以幫你查看看。」 
                       
                      幾天後…… 
                       
                      「師兄姊抱歉!戶政事務所查不到。」 
                       
                      師兄姊去當地鄉公所…… 
                       
                      「對不起!沒有證件,我們又不知道身分,無法辦理低收入戶。」 
                       
                      師姊到南港榮民服務處。 
                       
                      「這裡沒有他的名字!如果他有榮保和終身俸,都會匯入郵局。」 
                       
                      師兄姊們試著到老大哥住所的當地郵局…… 
                       
                      「你們是他的親屬嗎?」 
                       
                      「……」 
                       
                      「對不起!礙於規定,我們不能幫你查。」 
                       
                      幾日後…… 
                       
                      「師兄姊,我有個培訓委員的先生是老大哥當地的警察,或許可以透過職 
                      務關係幫忙查詢。」 
                       
                      終於有了一點眉目…… 
                       
                      「師兄姊,他的戶籍資料竟然在警察局,你們有空過來看看。」 
                       
                       
                       
                      鍥而不捨,層層查詢 
                       
                       
                      師兄姊一行人看過戶籍資料,前往管轄的里長家。 
                       
                      「當初我幫老大哥申請到戶口名簿、身份證、印章,想不到身份證和印章 
                      交給他,隔天再去拿,老大哥卻說被偷了,不肯交給我。」隨後里長拿出 
                      老大哥的戶口名簿和一張拼貼過的土地所有權狀。 
                       
                      桃園、中壢、南港,到處奔忙仍無結果。時間已進入盛夏七月,鄉里間紛 
                      紛展開年底省長大選的造勢活動,而慈濟委員們也常常頂著大太陽往返鄉 
                      間穿梭,所不同的是──為陷入人生困境的個案奔忙。 
                       
                      正當老大哥這件事陷入膠著,一位林師姊靈機一動:「我有一位會員在團 
                      管區上班,可以呈公文上去陸軍總司令部查詢。」 
                       
                      就在等待回函的過程中,師兄姊再度去看老大哥。只見破敗的垃圾場上, 
                      老大哥一人喃喃自語:「八十萬,可以、可以……」,有時夾雜一些怨罵 
                      聲,語音模糊。時好時壞的精神狀況讓人擔憂。 
                       
                      七月二十七日,軍方傳來消息: 
                       
                       
                      有關XXX君退伍日期及退伍字號,經輔導會協查記載X君係民國五十七 
                      年以空軍上士退伍,所需資料請逕向空軍總部洽查。 
                       
                      陸軍總司令人事署 
                       
                       
                      八月,道格颱風、凱特琳颱風相繼過境,全省受災,桃園師兄買了食物逕 
                      到老大哥住處。 
                       
                      老大哥見到師兄姊,殷勤地托著盤子請大家吃點心,只是這些吃的東西都 
                      已經發霉……。 
                       
                      「老大哥,我們想來看看你睡覺的地方,看看有沒有漏水……。」師兄姊 
                      紛紛和老大哥說話排開尷尬。 
                       
                      一進洞內,一股悶濕後的燥味夾著酸腐的氣味撲鼻。老大哥睡覺的地方不 
                      見滴水,但是濕氣很重,七八隻癩痢狗懶散四周。 
                       
                       
                       
                      終於解開身分謎團 
                       
                       
                      八月十日,接獲空軍總司令部人事署函: 
                       
                       
                      經查XXX係四川眉山人……民57.4.1奉令輔導就業退伍,退伍令 
                      為57綸留字第XXX號。 
                       
                      如X君退伍令遺失,請逕向隸屬團管區司令部申請遺失證明;再向戶籍所 
                      在地之榮民服務處辦理就養。 
                       
                      空軍總司令人事署 
                       
                       
                      「申請退伍令需要一位保證人、雙方身份證影片本、印章、相片,在這些 
                      資料缺乏的情形下,又加上里長當時忙著年底省長大選,短期間也沒辦法 
                      幫他們。」師兄說。 
                       
                      師兄姊和社工員討論後,決定將這件個案列為慈濟長期照顧戶,並請陳老 
                      太太代收生活補助金,定期為老大哥添購食物。善心的陳老太太欣然同意 
                      ,並表示願付一半費用,好讓子孫以為學習。 
                       
                      另外,為老大哥蓋房子的事,「一切以為尊重案家為原則,如果強為他換 
                      環境,造成案家的不適應反而不好。」社工員說。 
                       
                      老大哥坐在一張撿來的破沙發,就著一張畫有棋盤的小桌子,神情自在地 
                      下著撿來的大小不一的象棋,邊吃饅頭邊餵著多隻癩痢狗。 
                       
                      「我們幫你蓋房子好不好?」師兄姊問老大哥。 
                       
                      「不用!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回去啦!回去啦!」老大哥揮揮手。 
                       
                      「我們覺得他活得非常自在。」師兄姊說:「其實照顧戶就像大海的水, 
                      無論受到關心與否,都依照流動──流下去。」反而成長的是關懷他的人 
                      。 
                       
                       
                       
                      在風雨中瑟縮 
                       
                       
                      今年一年二十九日。 
                       
                      寒流陣陣南下,全省氣溫低於十度,加上颱風帶來強大的氣流,使得各地 
                      降雨不止。清晨六點,陳老太太急急忙忙穿好雨衣到垃圾場。 
                       
                      跨過一堆堆圾圾走到老大哥的住處,老大哥正坐在歪倒的垃圾堆上。 
                       
                      「老大哥,你昨晚怎麼睡?」 
                       
                      「沒……沒睡。」老大哥抖凍著說。 
                       
                      「會不會淋雨?」 
                       
                      「會!」 
                       
                      「……」 
                       
                      陳老太太探看老大哥的房間。「這樣好不好,等會兒我去買塑膠板給你蓋 
                      。」老太太想讓老大哥先動一動使身體熱起來。 
                       
                      陳老太太託鄰居買了三塊塑膠板載送過去,自己則回到廚房炒了飯,添一 
                      大碗公,再趕到垃圾場。 
                       
                      「這燒燒你緊吃(趁熱吃)。」陳老太太將一大碗公的飯交給老大哥。 
                       
                      「……」老大哥呼嚕、呼嚕地扒著飯。 
                       
                       
                       
                      為他搭起遮風避雨的家 
                       
                       
                      經過件事,老大哥清出一塊地;陳老太太看出老大哥的用心,便通知師兄 
                      姊。 
                       
                      師兄姊原本考慮要再想辦法讓老大哥進入榮民之家,但老大哥不肯;若送 
                      去精神療養院,也會因老大哥不具攻擊性,不符收容條件,又會被送回。 
                      於是商請做木工的濟實師兄和慈誠惟仿師兄邀集人手,準備材料為老大哥 
                      蓋房子。 
                       
                      就在三月中旬,十多位慈濟人趕往現場準備動工,臨近一戶人家卻說老大 
                      哥現在住的地是他們的──即使里長家有一張老大哥的土地所有權狀。 
                       
                      蓋房子之事迫在眉睫,已沒有時間弄清楚誰是誰非,於是,周淑卿師姊請 
                      來里長居中協調,希望對方與其棄置土地不用,不如搭一間能遮風避雨的 
                      房子讓老大哥暫時安住。經過對方首肯,工程才進行。 
                       
                      蓋房子當天,惟仿師兄邀請老大哥一起參與。老大哥也樂得將木板、石棉 
                      瓦、鋼架……搬上搬下,弄得叮叮噹噹作響;不過,對於自己未來的房子 
                      ,老大哥堅持不加窗戶。 
                       
                       
                       
                      月光柔柔,燭光暖暖 
                       
                       
                      歷經一年多的調查、探訪……老大哥這件個案才暫時落幕,現由中壢委員 
                      持續關懷。 
                       
                      五月,烈陽辣辣地拍打著芭蕉葉,成片的水芋和蕃薯懶懶地淋著日光。老 
                      大哥在屋簷下,依舊下著棋,餵著癩痢狗。陳老太太拎著魚走過來。 
                       
                      「唉喲!告訴你不要讓狗進去房間嘛!」陳老太太皺起眉頭。 
                       
                      「沒關係,沒關係!」老大哥邊下棋邊說。 
                       
                      「還有呀!別人給你的草蝦、魚、肉……任何東西,自己留著吃就好。」 
                      陳老太太把魚遞給老大哥。 
                       
                      「我就是要給你的。」老大哥一把推開。 
                       
                      「……」 
                       
                      垃圾場上臭氣、廢物、雜草、淤水依舊,月光輕踏著片片薯葉和芋葉,洞 
                      內燭光閃爍,老大哥做出兩盤小菜、預備待會兒到陳家喝茶…… 
                       
                       
                       
                       
                      【後記】 
                       
                       
                      七月,老大哥生病,由中壢第四組委員接送就醫。眾人商討,老大哥需人 
                      照料,加上他目前的住地未來將被規畫成公園用地,無法長期使用,決定 
                      將老大哥安排住進榮民之家。 
                       
                      一位在「榮民工廠」做事的慈濟會員是老大哥當年的同事,於是向上級提 
                      報。 
                       
                      經桃園退輔導會到中壢了解,決議讓老大哥簽署「進駐同意書」,而且不 
                      用印章,只需本人蓋下手印即可住入榮民之家。 
                       
                      然而,無論陳老太太如何動之以情,老大哥總堅持下去。九月初,退輔會 
                      官會、里長、慈濟委員幾經商討,決定先由里長替老大哥補辦身份證,以 
                      便申請榮家的生活補助。張馨勻師姊說:「若榮家的補助不足,慈濟還是 
                      會繼續幫助;並且持續關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