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愛與礙 | 
                   
                  
                     | 
                   
                  
                    | ◎盧蘇偉 | 
                   
                  
                     |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若能放開保護的雙手, 
                      把孩子的責任還給孩子,讓他適度承擔後果, 
                      那麼,孩子才可能從中學習到責任。 
                       
                       
                       
                      有一位媽媽來找我談話,她說孩子非常頑劣、沒有責任感,令她十分苦惱 
                      。 
                       
                       
                      
                      馬與車子的譬喻 
                       
                       
                      我將話題移開,反問她:一個小孩若早晨都賴床,導致每天上學匆匆忙忙 
                      ,不論父母用任何手段或方法都無法糾正這個睡懶覺的孩子,做父母的該 
                      怎麼辦? 
                       
                      她搖頭嘆息:「我的孩子正是如此令我煩惱不已呀!」 
                       
                      我再問:「若有一匹馬拖著一車子,不論主人用什麼方法,馬都不肯動一 
                      下,這時主人取來鞭子,是打不動的車子還是打那匹馬呢?」 
                       
                      這位媽媽有些困惑的回答:「當然是打馬才能拖動車子囉!」 
                       
                      我告訴她,今天孩子的問題之所以困擾父母,往往出在父母使錯力了!孩 
                      子懶散不肯動,猶如不動的馬車,我們打罵車子是沒有用的;父母好比拖 
                      車子走的馬,必須先讓父母改變教養的態度和方法,孩子才有可能改變依 
                      賴、沒有責任感的習性。 
                       
                       
                       
                      
                      把孩子的責任還給孩子 
                       
                       
                      這位媽媽似乎了解了,但從她的眼神中我看得出來,她還不知道如何改變 
                      自己,該改變什麼? 
                       
                      我建議她,每天早晨孩子該起床的這段時間,邀先生一起到公園或運動場 
                      做晨間活動,等到孩子出門了再回家。這位媽媽馬上否決了我的建議,她 
                      說,孩子一定會睡過頭而不去上學。 
                       
                      我很明確的告訴這位媽媽:「把孩子的責任還給孩子,孩子遲到和不上學 
                      的後果由他自己承擔,一次、兩次,他會從中學習到自己該負的責任。」 
                       
                      我更進一步分析:一個八、九歲的孩子可以耍賴、推卸責任;但若在他成 
                      長的過程中,父母未放開保護的雙手,子女到了二、三十歲為人夫、為人 
                      妻或為人父、為人母時,尚未養成負責任的態度,屆時,父母不但要為自 
                      己的錯誤承擔後果,尚須為子女收拾殘局,那才真是「問題」! 
                       
                       
                       
                      
                      跌倒了總得自己爬起來 
                       
                       
                      這位媽媽接受了我的意見,讓孩子親自去體驗自己的人生道路,跌倒了也 
                      要自己爬起。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論為人父母或為人子女,我們一定看清楚自己的責任 
                      ,若太盡責了,甚至把別人的責任都扛下,這種愛不但無益於彼,反而可 
                      能成為「礙」──傷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