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義市場的菩薩道侶
王德惠、陳碧雯伉儷 |
|
◎吳燕玲 |
|
在基隆信義市場有一對擺素食麵攤的夫婦,
他們賣的不只是麵,還有慈濟法音。
麵攤上整排慈濟錄音帶,只要客人喜歡,他們都樂意與人結緣。
過去先生簽六合彩、打電動玩具,徹夜在外流連忘返;
太太不堪先生如此,動輒以尖酸刻薄、得理不饒人的數落相向。
這一切,因為太太認識慈濟,開始反觀自照,而有了改變……
王德惠師兄、陳碧雯師姊伉儷,是一對令人稱羨的慈濟道侶;曾經,他們
美滿的婚姻也一度亮起紅燈。
花蓮慈濟行,使陳碧雯師姊打開心結,扭轉瀕臨危機的婚姻,同時也改變
了王德惠師兄的人生。
渴求一個幸福家庭
陳師姊小時候因父親外遇,母親經常在半夜帶著她在八里山上,找尋未歸
的父親。印象中,她的童年歲月是在父母吵鬧聲中度過。稚齡的她有一個
願望,期望長大以後能建立一個幸福的家庭。
二十一歲那年,經由媒妁之言,她嫁給了做水泥工的先生。婚後,她與先
生一起工作,即使懷孕時也挺著肚子上工,工作雖辛苦,她不曾埋怨,一
心一意只想做個好妻子。
「我很愛先生,也很努力工作,其它別無所求,只希望先生能關心我,就
心滿意足。然而他從來沒有,甚至認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常常喝
醉後借酒裝瘋,鬧得我身心俱疲。」那一段婚姻的夢魘,讓陳師姊萌生輕
生的念頭,曾經割腕、吃安眠藥,卻不得解脫;有一次,她從自家二樓跳
下,雖摔斷了腳,卻也跳脫了婚姻的枷鎖。
養傷那一段日子,陳師姊每天以淚洗面。
夢想再度破滅
腳傷復原後,陳師姊獨自在市場擺麵攤,認識了同在市場賣「草仔粿」的
王德惠師兄。王師兄基於朋友的關懷,常常熱心地協助一些粗重的工作。
二十九歲那年,陳師姊再度步上紅毯那一端,與王德惠師兄共築愛的小窩
。
婚後,兩人同心協力擺麵攤,過了一段美滿的日子。第一次不愉快的婚姻
經驗,令陳師姊更加細心呵護這一次婚姻,投注全部的心思在王師兄身上
,如傳統婦女般,丈夫是她所有的希望。
然而,甜蜜的日子對陳師姊而言,卻是短暫、稍縱即逝。王師兄經常假借
出外倒垃圾、理髮、買菸……等藉口,到電動玩具店打電玩,流連忘返。
起初,不知情的陳師姊,對於王師兄習慣性的「失蹤」,倍感不安,慢慢
地,每回王師兄出門,她必定跟隨,若沒有隨同,整個心也是七上八下,
無心工作。「只要他久出未歸,我就會出去找,有一陣子,幾乎找遍基隆
大大小小的電動玩具店,三更半夜仍舊在外找丈夫,過馬路亦無視於過往
的車輛,像個遊魂……」
日子久了,夫妻倆的情誼逐漸惡化,陳師姊變得嘮叨、易怒,不滿的情緒
表現在言語上,儘是一些尖酸刻薄、得理不饒人數落的話。
有一天,兩人又吵得不可開交。
「你養一條狗,二十四小時陪在你身邊就好了,你不用結婚啦!」
王師兄的一席話,令她著實傷心,在迷惘茫茫之際,她腦海浮現曾聽過「
慈濟世界」節目,知道花蓮有一位師父很慈悲。於是,一個人到火車站,
獨自踏上往花蓮的列車。「我的處境好比啞巴壓死兒子——有口難言,也
不敢再提離婚的事。將襁褓中的女兒託付奶媽後,一個人只想逃到沒有人
認識的地方。」
行菩薩道,轉變自己的心
在靜思精舍三天二夜的時間,經過德善師父勸導,她重新思索未來,決定
要負起對孩子的責任,好好扶養女兒長大。收拾破碎的心,她回家了。
回去後,陳師姊繼續在市場賣麵。做生意期間,她播放慈濟的錄音帶與客
人結緣;王師兄對於陳師姊播放錄音帶的舉動,曾告誡她:「不要影響別
人的安寧!」她冷冷地回應:「只要不影響你就好了!」
陳師姊理直氣壯的態度,惱火了王師兄,原先,王師兄都是背著陳師姊偷
偷簽六合彩、打電動玩具,如今更是光明正大打麻將,甚至只有吃飯、睡
覺的時間才在家。
此間,一向節儉的陳師姊積極護持慈濟四大志業,「我做慈濟,引起先生
反感,朋友都勸我不要做,但是,我對上人的法有信心,拳拳服膺上人的
法語,經常跪在佛菩薩及上人法像前懺悔,發願一定要把先生度進慈濟。
」
命隨心轉,感化先生
「放長情,擴大愛」「普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改變自己是自救,影響
別人是救人」……在她的心中,是一句一句上人叮嚀的法語。她開始學習
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慈濟「四神湯」來轉化自己的心境,不再批
評先生的不是,也不再指揮先生按照她的意思行事了。
心境轉變之後,面對王師兄依然故我的行為,陳師姊有另一番詮釋:「別
人的先生可能天亮才會回家,我先生半夜就回來。」「如果不是他經常不
在家,我哪有機會接觸慈濟。」一個心念的轉變,頓時,陳師姊豁然開朗
,不再怨懟、哭泣,進而減少與王師兄的衝突。
陳師姊態度的轉變,開展王師兄的新生活,兩年來,在麵攤每天播放的慈
濟錄音帶潛移默化中,改變了王師兄。去年,王師兄主動提議要回靜思精
舍,當天夫妻倆還趕搭夜車回精舍做早課。
為了能加入慈誠隊,必須遵守「慈濟十戒」,王師兄不再賭博、抽菸、嚼
檳榔、喝酒;收斂以往講不到三句話就會動怒的脾氣,也會洗碗、疊衣服
、刷爐台分擔家務;遇到慈濟的活動,更是分秒必爭,積極參與。半年來
,昔日的牌友對王師兄驟然轉變的反應——「他頭殼壞了」,久而久之,
也不再找他打牌了。
信義市場的菩薩道侶
全家賴以維生的麵攤,去年改賣素食,陳師姊還特地回精舍學習如何做素
食。前半年麵攤的生意不如從前,都是入不敷出,朋友、鄰居皆認為他們
有錢不賺太傻了。別人的疑問卻未曾影響夫妻倆同行菩薩道的初衷。夫妻
倆不斷研發各種新產品,嘗試新口味,漸漸地在基隆信義市場做出口碑。
放置在麵攤上整排的慈濟錄音帶,只要客人喜歡,夫婦倆都很樂意地與客
人結緣;而王德惠師兄、陳碧雯師姊的轉變,也成為「慈濟最佳的招牌」
,無形中吸引很多客人加入慈濟會員一起種福田。
如今,陳師姊從婚姻迷障中走出來,現在的她,盡是無限的感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