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眼觀心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吉米叔叔的哲學
◎慈玫
第一次看到吉叔叔,是在精舍藥石時,只見一位身材矮胖、高鼻、臉色紅
潤的外國老先生,獨自用湯匙舀飯菜進餐。常住師姊微笑慇勤招呼他多吃
些。



走過「貧窮且無助的爛醉」


聽說他遠從紐西蘭來,這一趟初次來台,專程是為拜訪英文版《靜思語》
的作者——證嚴上人,以及慈濟的根源——靜思精舍。

我在他身旁坐下,他的話匣子就打開了。對慈濟語多讚嘆,不時提出自己
的人生觀,且富於哲學式的思考。原來相貌平凡的他,曾經歷他所說的「
毀滅性」的人生,從年少到三十歲之前,沈溺在酗酒和暴力的黑暗中,兩
隻手背上的大花刺青,是當年「江湖浪子」的刻記。

在努力戒酒成功之後,吉米叔叔開始義務輔導別人戒酒。自己從事藍領階
級的水管修護工作,還抽空到大學社會系修學分,他笑稱自己也是個「博
士」(Ph.D),因為曾主修「貧窮且無助的爛醉」(英文為 Poor-Helpless 
Drunk)。



真誠追尋心靈風光


六十九歲的吉米叔叔臉依然紅通通的,談起過去毫不掩飾,但也不刻意宣
揚自己如何度過那生命的關卡。當我給他看報上訪問他的一篇報導時,他
淡淡的地說︰「還可以加些內容,我不覺得有什麼羞愧的,它們只是人生
旅程的一部分而已。」

把人生當旅行,已屆高齡的吉米叔叔熱誠地追尋心靈的不同風光,從在奧
克蘭市圖書館讀到《靜思語》的時候開始,他接觸佛學,後與當地慈濟人
結識,決心前來拜見景仰的上人。他為這次旅行所付出的努力,包括湊旅
費,令人佩服他是這樣認真地活著。

在精舍停留的兩週期間,吉米叔叔入境隨俗,睡大通舖,每日準時起床,
和大眾做日課,雖聽不懂梵唄,心靈仍可恭敬應和。他也跟著做蠟燭、出
坡,有時一個人在大太陽下除草,汗濕大片衣襟,像做自家工作一樣自然
。他努力學說「阿彌陀佛」,見人訧雙手合十稱念這句聖號。

在精舍,能與吉米叔叔交談的人很少,但他已超越言語的形式,以身體力
行溶入慈濟的聲息脈動,連志工服務和居家關懷,他都參與了。他形容精
舍像個「小城」,有自己的水電系統和各種設備,生氣蓬勃,來來往往的
人多,但沒有人是「油膏上的蒼蠅」,來攪局討人厭的。



行經生命大道的旅人


吉米叔叔雖只和上人談過一兩次話,且時間不長,但他肯定上人了解他,
他為上人的慈懷悲心落淚,他用一貫平實的話說︰上人是站在自己腳跟下
的實踐者。

吉米叔叔已回到遠在南半球的家鄉,接到他寄來的卡片,上面稱他自己是
「行經生命大道的旅人同胞」,流露「不知何處是家鄉」的灑脫與豪邁。
我想起了他與我分享的一首哲思英詩「你旁邊的那個人」,覺得他就是那
個人,詩中有云:「你旁邊的那個人有獨特的經驗,他不只為他自己活,
也為你而存在。他是打斷眾聲喧嘩的一句話,也傾聽在時光重霧中傳來的
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