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為人間和平播種 
                      社會祥和健康的契機──慈濟精神 | 
                   
                  
                     | 
                   
                  
                    | ◎陳紫郎 | 
                   
                  
                     | 
                   
                  
                    》作者簡介: 
                       
                      陳紫郎博士,現任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育傳播系主任,與亞太健 
                      康促進發展中心主任。曾任美國麻州大學健康教育傳播系教授及主任達二 
                      十年,擁有三十年衛生教育傳播經歷,出版發表的書籍及學術論文逾四十 
                      件,著述等身。 
                       
                      陳教授除致力於教學研究,亦積極參與關懷人類福祉工作,是亞太禁菸協 
                      會創辦人之一,也是現任執行長;另外擔任中華民國行政院衛生署顧問、 
                      教育部諮詢顧問、美國政府愛滋病防治諮詢顧問、美國公共衛生學會執行 
                      理事、美國亞裔衛生人員協會創始人。目前協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杜蘭 
                      大學發展社會動員方案,協助美國麻塞諸塞州推動衛教傳播工作。 
                       
                      陳教授歷獲美國公共衛生學會、亞太禁菸協會、中國衛生學會、衛生教育 
                      協會、衛生署、泰國政府及美國紐奧爾良公共衛生協會及董氏基金會頒與 
                      殊榮。 
                       
                      陳教授對亞洲發展非常重視,對慈濟精神至表推崇,因有感於慈濟精神是 
                      亞洲發展的希望,特別撰文呼籲提倡慈濟精神。 
                       
                      (徐祥明) 
                       
                       
                      <<< 
                       
                      亞太地區的快速發展,象徵二十一世紀亞洲新紀元的來臨。 
                      然而,主導新時代的誕生,並非意味著政治、經濟與軍事強權的發展, 
                      而是對國際社會積極的參與及關懷, 
                      對生活於世界暗角的人們能更加提攜。 
                      以愛代替仇恨,以合作取代對抗,人心將更純善,社會將更祥和。 
                      慈濟志業以尊重生命為出發點, 
                      從關懷台灣本土發展為具有國際寬宏視野的全方位人道關懷, 
                      我認為:體察慈濟工作,便也看到台灣及亞洲的新契機。 
                       
                       
                      知福、惜福、再造福的觀念,一向深植於國人腦海中,所謂「己立立人, 
                      己達達人」的古訓,便是「再造福」的利人思考模式。 
                       
                      傳統社會中,最為鄉里傳頌稱道的,便是修橋鋪路教育鄉梓的善行義舉。 
                      這分「再造福」的感恩心,不僅存在於中國傳統社會,在現代台灣發展經 
                      驗中,我觀察到慈濟正引領著無數人,以入世的實踐方式,淋漓盡致地闡 
                      揚這個道理。 
                       
                       
                       
                      欣欣向榮的亞洲 
                       
                       
                      台灣,這座荷蘭人口中的「福爾摩沙」,曾經歷無數苦難,從蠻夷之地, 
                      到鄭成功屯墾,後淪為日本殖民地,乃至國民政府播遷……生活在這塊土 
                      地上的人們,從啃地瓜簽、穿美援麵粉袋,到如今繁榮景象,台灣終於從 
                      貧困中站起來。 
                       
                      在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台灣的慈善事業,從國內導向發展為具有國際寬宏 
                      視野的全方位人道關懷──慈濟以尊重生命為出發點,關懷台灣及寰宇苦 
                      難眾生。體察慈濟的工作,便也看到台灣及亞洲的新契機。 
                       
                       
                       
                      珍惜安定繁榮成果 
                       
                       
                      三十年前,我單身負笈來美,當時的國際情勢與現在相較,真不可同日而 
                      語。如今蘇聯傾圮,美國、加拿大仍居世界首富,歐洲各國結盟為單一經 
                      濟體,而亞洲挾澎湃氣勢,一片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由日本啟首,台 
                      灣、香港、新加坡及韓國相繼發展,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發展也有明顯 
                      起色...亞洲呈現一片新氣象,二十一世紀由亞洲主導之勢,已隱然躍 
                      升。 
                       
                      身為亞洲成員,面對即將來臨的二十世紀新局,在樂觀之餘,我們仍不得 
                      不審慎應對。尤其海峽兩岸的演變,在在牽動亞洲整體的安定與發展;近 
                      來兩方對峙情勢升高,雙方各有所爭、亦各有所執,在一片爭執、衝突、 
                      對抗及烽火喧囂聲中,眼見美好的亞洲新世紀,稍一不慎,將就此葬送。 
                       
                       
                       
                      以愛代替仇恨,合作取代對抗 
                       
                       
                      過去二十世紀中,亞洲已嚐受夠多的殺戮與悲劇,我們不願再見到南海漂 
                      流的難民、柬埔寨的萬人塚、南京大屠殺、廣島原子彈浩劫……等等慘絕 
                      人寰的悲劇。站在時代承啟的驛站前,應深刻體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 
                      世開太平」的時代使命,切莫再鑄禍源。 
                       
                      解決問題不能只採用直線思維方式,換個角度出發,經常是海闊天空。若 
                      以我執對抗矛盾,以仇恨對抗距離,只會治絲愈棼、相距日遠。事實上, 
                      競爭的反義是合作,怨恨的相對是關懷,如果我們能以愛代替仇恨,以合 
                      作取替對抗,人心將更純善,社會將更祥和。不僅罪惡無由而生,依「眾 
                      生共業」觀,眾人柔善和美心,亦將感應眾生萬物,達止爭息禍之效。 
                       
                      我雖長居在美,但對台灣──我的故鄉,時時不能忘懷。近年來,我觀察 
                      到自台灣本土發展的慈濟功德會,在證嚴上人帶引下,發揮「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的無上精神,在世界各地推動濟貧教富、拔苦予樂的工作;慈 
                      濟志工滿心愛與關懷,連南非黑人部落也因感動於慈濟精神而停止干戈。 
                       
                      我認為,這股清流正是解決當前一切矛盾、爭執、仇恨與衝突的最有效力 
                      量,這股精神值得鼓勵與倡導。 
                       
                       
                       
                      慈濟──祥和健康的重要希望 
                       
                       
                      在傳播愛的種子這份工作上,我在美國也看到類似的寶貴經驗。 
                       
                      美國的「和平使團」挑選優秀大學畢業生,派赴第三世界協助社區發展, 
                      在世界各地播撒和平與關懷的種子。在我服務的社蘭大學,便擁有全美最 
                      多的和平使者,在第三世界服務歸來後,進入杜蘭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 
                      所就讀;這些優秀的年輕人除了能將所長貢獻於第三世界窮困民眾,在成 
                      長歷練過程中,更因親身體會眾生苦相而滋養悲心,發更大的願力,投入 
                      救人的工作。 
                       
                      這點在教育上是別具意義的。學校教育給的功能,人道關懷工作中體會到 
                      的是良能。未來,這批優秀青年均將成為社會中堅,他們所引導的社會風 
                      氣,自然風行草偃,移風易俗。 
                       
                      慈濟精神如前所述,是帶領亞洲走向祥和與健康的重要希望,個人認為, 
                      如能將這股精神透過慈濟常設教育機構予以延伸,培養更多良能與功能兼 
                      備的志工,再投入台灣及各國社區發展工作,其成效將更為彰顯。 
                       
                       
                       
                      透過教育達到預防保健 
                       
                       
                      在談及教育志業發展,個人認為,這點在國際慈善工作推展上別具意義。 
                       
                      在地球上,除了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廣受世人注目,事實上,在媒體焦距 
                      之外,仍有許多苦難日日夜夜不斷地發生。舉實例言之: 
                       
                      *在地球上,每天約有四萬名兒童因疾病、營養不良、凌虐等原因死於非 
                      命,相當於每兩分鐘便有一名兒童死亡。 
                       
                      *截至一九九五年,全球感染愛滋病的患者達一千八百萬至一千九百萬人 
                      。 
                       
                      *在開發中國家,每年約有一百萬人因感染瘧疾而死亡。 
                       
                      *在開發中國家,因炊食方法不正確致屋舍空氣污濁,造成呼吸道疾病感 
                      染者,高達四百三十萬人,是開發中國家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在開發中國家,因飲水衛生條件不良導致罹患痢疾的死亡人數,每年高 
                      達兩百八十萬人,是開發中國家第二高疾病死亡原因。 
                       
                      從這些怵目驚心的統計數據中,我們明顯發現:這些常被世人忽略的衛生 
                      問題,危害遠勝於天災人禍;看似沈痾難解,事實卻正好相反,因為這些 
                      問題均可透過教育達到預防的效果。 
                       
                      舉例而言,在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手努力下,在開發中國 
                      推動疫苗注射及衛生教育工作,每年因痲疹死亡的兒童減少一百九十萬人 
                      ,因破傷風死亡者減少七十萬人,因小兒痲痺死亡者減少十萬人。足見衛 
                      生教育訓練影響深遠。 
                       
                       
                       
                      以真心大愛建立純淨祥和社會 
                       
                       
                      亞太地區的快速發展,象徵二十一世紀亞洲新紀元的來臨,然而,主導新 
                      時代的誕生,並非意味著政治與軍事強權的發展,而是對國際社會更積極 
                      的參與及關懷、對生活於世界暗角的人們能更加提攜、為人類社會建立起 
                      健康祥和的社區典範。 
                       
                      依個人觀察,亞洲各國政府在這方面的努力仍嫌不足,在客觀上,政府推 
                      動工作無法跳脫政治利益考量,唯有類似慈濟工作模式──不談政治、不 
                      求回報,才能真正感化人心;在真心大愛的互動中,建立起純淨祥和的人 
                      類社會。 
                       
                      在邁向二十一世紀亞洲新局的前夕,我們真心誠懇地呼籲,不論各國政府 
                      、民間組織或國際團體,均能效法慈濟精神,同心攜手建立健康祥和的新 
                      亞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