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我要生生世世帶著大家走這條菩薩道,
無窮無盡!」
◎善慧書院
◆一九九六年一月九日


志工朝會中,上人以社會現象詮釋人生八苦,如「愛別離苦」──許多父
母為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將子女送往國外求學,夫妻倆輪流到海外探
望子女,忍受夫妻、親子相離之苦;若子女散居各國就學,夫妻倆便須分
心多處,奔波不止,真是苦不堪言。

又如「求不得苦」──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人之常情,但孩子負笈他鄉
求學,父母難免擔憂孩子是否能體會父母苦心而敦品勵學?是否會結交損
友而誤入歧途?此種患得患失的心態,也是說不盡的苦。

上人開示,學佛就是在學「平常心」,心不隨境轉,則生活中不論遭遇何
種境界,皆能逍遙自在。

「景觀設計」是靜思堂工程中非常重要的項目,不僅須莊嚴典雅,更須展
現慈濟人文精神。上午,上人與許常吉建築師、林碧玉副總執行長、慈院
曾文賓院長、林俊龍副院長等人,驅車赴壽豐鄉鹽寮國小,參觀國際戶外
石雕創作展,以增益設計靜思堂景觀的靈感。

車子沿著東海岸公路前行,海上的浪花純白似雪,夾帶濤聲一波波拍向岸
邊;另一邊則是霧氣迷漫的綠樹青山。大夥兒坐在車內,遠眺近觀山河大
地之美,在怡然的閒談中度過三十分鐘車程,於十時抵達鹽寮國小。

操場圓弧跑道邊,分布著來自以色列、比利時、日本、阿根延、巴拉圭、
德、英、法…等國家,和國內各縣市的石雕家所創作的優秀作品,表達自
然之美、人道關懷、人類文明遺跡等。

一行人漫步於跑道上,一件件地欣賞各國作品;由於這些作品多屬抽象表
現,留給人寬廣的想像空間,眾人一邊欣賞,一邊隨興地發表心得。

飽覽各國作品後,打道回府。一路上依然是白浪滔滔,青山蒼蒼。車過花
蓮大橋,橋下河水清澈無比。上人憶及三十多年前初來花蓮時,欲過此溪
還得坐船才成。當年,山川亦如今日般壯麗,但溪上無橋,而人民的醫療
保障可謂全無;如成,溪上已建大橋,慈濟醫院、護專、醫學院也在花蓮
屹立。歲月如梭,慈濟已走過漫長的辛苦歲月。

午後一時三十分,第四次全省骨髓捐贈推動會議在慈院舉行,共有三十多
位來自全省各地的師兄姊列席。

上人感恩全省慈濟人用心推廣骨髓捐贈風氣,並言:「對於捐髓者要感恩
,並且小心保護,妥善安排捐贈的過程。我們愛病人,也愛這位救人的人
。」上人指示關懷小組提供捐髓者良好的照顧,並舉行「病房茶會」,談
談慈濟世界的感人故事,沖淡捐髓前的緊張氣氛。

由於慈濟人皆是上人幾句指示,便立即動員、盡心盡力;上人表示:「不
只大家發願要生生世世跟著我做慈濟,我也要生生世世帶著大家走這條菩
薩道,無窮無盡!」

「慈濟三十歲,我也六十歲了。未來的路,我要走得比以往更快!至少要
在世間完成更多各項志業的硬體建設;有硬體建設就能凝聚許許多多的人
,同心協力為眾生服務奉獻,傳承並發揚光大慈濟精神。希望大家也要把
握時間,以有限的人生成就無限的志業,造福無數的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