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 |
| |
路長情更長─復建美麗新家園 |
|
☉何貞青 |
《賀伯災後》 |
是避不得的天災,抑或人為造成的「大自然反撲」?
賀伯風災造成百人傷亡的慘劇,
甚至引發了各界對台灣生態保育的熱烈探討。
證嚴上人亦呼籲,台灣不大,山林不多,
千萬別再任意破壞,讓台灣地圖變了形!
災難發生的同時,各地慈濟人也總動員,
做便當、掃垃圾、攀岩走壁勘災,甚至走上街頭募款......
這樣的真情令很多人動容。
如果要追究為什麼,他們會說:
只因我們都是一家人,共同生長在台灣的一家人!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這句話在賀伯風災中得到了印證!
繼災難初期的緊急援助及二百多萬元的急難金發放後,長遠的家園復
建工作正要開始,慈濟已擬定後續計畫,期望以大愛彌補災害。
綜觀全省災區,由於受災情況各異,協助復原的重點與方式亦不相同
,概括而言,可分短期復建計畫與長期觀念倡導。
一、為協助災區房屋修繕復建,及解決生計困難的災民日後生活問題
,由慈濟委員深入各地做全面性勘察評估、統一發放,或進行各
項復建工作。
二、「傷患關懷小組」持續協助傷亡慘重的南投縣信義鄉的受傷住院
者。
三、遭掩埋的村落因多位於危險地帶難以原地重建,「家園復建關懷
輔導組」將輔導居民下山轉業,並待土地問題獲得解決,即配合
政府進行遷村、復建事宜。
四、常年受水患、且醫藥不足的嘉義東石鄉等地,除協助醫藥,並成
立「沿海災區關懷小組」,以早日促成抽水站及排水系統的設立
。
五、各地慈濟人勘災時發現,開學在即,許多災民卻無力為子女籌措
註冊費,經評估後決加以補助,目前已發出兩百多萬元學雜費補
助金。
長遠目標則在推廣救山救海的水土保護觀念。
鑑於山區災難多與山林保育不良有關,要避免類似悲劇產生,當務之
急在做好水土保持與造林工作。
近來,證嚴上人不斷呼籲大眾,唯有停止濫墾濫伐,積極植樹造林,
在經濟開發與生態保護間取得平衡,才能根本解決山林崩壞帶來的傷
害,為子孫留下一片安全美麗的淨土。
而沿海居民因多從事養殖業,長年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嚴重下陷,每
遇颱風來襲即上演淹水慘劇,抽水站的設立也只是治標,長遠之途,
唯有輔導居民勿再超抽地下水,或輔導轉業。
除積極投入災後復建工作,慈濟人亦努力宣導「社區志工」理念,希
望帶動人人成為志工。
如果每個人都能為所處環境盡分心力,發揮互助關懷、敦親睦鄰的精
神,進而將這分大愛擴及社會每一角落,相信不僅能降低災害的發生
率,即使面臨任何災難,也能在相互扶持下共同度過。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上一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