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
| |
敞開心靈的對話 |
|
☉楊倩蓉 |
《春風化雨》 |
「靜思語教學」落實人格教育
不按牌理出牌的小學生荳荳,其實是一個活在自己天地的可愛孩子,
她需要被愛、被了解、被關懷;很幸運地,她遇到一位了解她的校長
,這位校長能夠走入兒童的世界,讓孩子敞開心靈與他對話。
至今已有七十五年歷史的夏山學校,強調自由;孩子們可以選擇上課
,也可以不上。學校所有規章,都是由學生與教職員共同決定;在這
無階級的環境裡,受重視的是「每一個人」。
※ ※ ※
在台灣,種籽實驗學苑(原名烏來實驗小學)與森林小學,是教育工
作者與學生家長希望能在教育體制外,提供孩子一個不同於制式的學
習環境,讓他們在沒有框框的限構下成長。
而正在各校園推廣的靜思語教學,則是慈濟教師聯誼會的老師們在教
育體制內所做的努力。
一句句的靜思好話,透過實踐的力量,長期灌輸在學童的心田上,總
會有一句與學生結下深刻的緣,甚至受用一生。
一位使用靜思語教學的小學老師談到,他有位學生在大學註冊前夕拿
出註冊費請他代捐入慈濟「賀伯颱風救災專戶」時表示,「在最黑暗
的角落點一盞燈,在最淒寒的路上生一堆火」這句話,至今他仍銘記
於心!他想,註冊費再籌就有了,但這句好話一定要把握機會落實。
靜思語教學強調的是人格與行為教育,即基本生活教育。正如台東溫
泉國小黃木火校長所言:以往的倫理道德只告訴我們要孝順,要如何
,卻沒有說該怎麼做;而靜思語教學則提供了實際又簡單的方法,人
人都可以做到。
※ ※ ※
當升學主義掛帥的教育制度,培養出一批批只懂得念書、考試,卻不
知如何處理生活與情緒的國家主人翁時,我們才真正了解「人格教育
」的重要。
最近坊間流行的EQ(情緒智商)話題,其實與人格教育息息相關。
它提醒了教育工作者在衡量學生的智能外,其實還有更多重要的特質
,值得老師與學生家長去重視,去省思,而不是去否定;一句讚美的
話,常常是最好的教育良藥。
存在於教育體制外的自由教學也好,努力在教育體制內推動愛的教學
也好,都是身為一位人師對學子的一分真心。
為迎接充滿感恩的教師節,我們願與您分享三位老師的故事──他們
以真心對待每個相遇的孩子,讓杏壇飄送著愛的芬芳。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上一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