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小垃圾,大學問
加拿大生活經驗
《綠色生活》.之三

       ◎文/林聖授


     用不著的東西佔滿生活空間,怎麼辦?拿到跳蚤市場不就結了!

     想買玩具送孩子,算算可要花不少錢,不如,趁鄰家拍賣舊物,

     快去挑台「中古車」!

     加拿大人的生活經驗中,處處充滿著惜物的精神。不信,請看......



     垃圾在台灣似乎是個蠻棘手的問題,我在溫哥華住了十三年,可以分享
     一下當地對垃圾的處理方式,提供大家做參考。


回收管道多元化


     大溫哥華市政府把垃圾分成「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兩部分。

     以我住的列治文市(Richmond)為例,每戶都有市政府發的一個藍盒
     子、一個藍色和一個黃色的大塑膠袋;藍盒子裝瓶罐,藍塑膠袋裝報紙
     ,黃塑膠袋裝其他紙類物品。

     可以回收的瓶罐種類很多,包括任何玻璃瓶、鐵罐,以及印有回收標誌
     的瓶子;連我們用來裝維他命的塑膠罐子都可以回收。

     這些可回收的垃圾,要在每星期的固定時間拿到戶外,民間公司會用卡
     車來載走。當然這項服務是由市政府提供,居民必須每年付費一次給市
     政府,再由市政府外包給民間公司來負責。民間公司回收了這些東西後
     ,便交給專門處理的工廠,把紙、瓶子、罐子溶掉,再製造成新產品。

     市政府另設有一個資源回收處,裡面擺放不少大型鐵箱,每個鐵箱都有
     標示指定回收的項目,如紙類物品、紙箱或汽水瓶罐等,民眾亦可自行
     將回收物放入特定的鐵箱內。

     市政府也鼓勵每一個家庭向市府購買compost box ,就是一種與腰
     等高的大塑膠圓筒,裡面可以放不要的水果皮、青菜葉、雜草、樹枝等
     容易腐爛的東西,然後放土和水一起攪拌,待其腐爛便可以作為盆栽肥
     料。

     此外,也有民間公司會付錢給自行帶回收物去的個人,有不少人想要多
     賺一點小錢便會把家裡的回收物拿去賣給這些公司。我搬回台北前,也
     把家裡的東西清一清,帶了一整車的紙、汽水瓶罐及其他可回收的東西
     到一家回收公司賣。算一算大概賣了加幣五塊多(折合臺幣一百多元)
     。

     另外,在大型超級市場也有專門退費回收汽水瓶罐的單位。


弄髒環境要受罰

     
     至於不能回收的東西,垃圾車每個星期來收一次。在垃圾車來的那一天
     ,住在獨棟房子的住戶才可把家裡的垃圾拿出來放在路邊,每家都會用
     大塑膠袋把垃圾裝好。

     有一次,姑丈家的垃圾袋在路邊被貓狗弄破了,有垃圾掉到草地上。鄰
     居看到之後,便打電話給市政府,市政府即刻派人通知姑丈,要求他馬
     上清理這些漏出來的垃圾,否則市政府會以弄髒環境為由開罰單給他。

     至於住在公寓的人,一樓附近有大型的鐵櫃,讓住戶可以直接丟垃圾。
     這些鐵櫃很像台北的子母車,不過是子母車的四倍大左右。


買賣舊貨互得利

     
     在處理不能回收物方面,還有一個方法是賣掉。可以到跳蚤市場或者在
     家前面舉行大拍賣,從衣服、家具、電器用品到電燈泡、茶杯、湯匙、
     碟子、刀子、腳踏車、圍巾等等都可以賣。

     你可以選個好天氣,在家門前的草地上拍賣,因為把東西拿出來曬曬太
     陽並不構成違法行為;或者你要搬家,卻不想把所有東西帶到新家去,
     也可以來個大拍賣。若你剛搬來這裡,需要一些家具、電視或錄影機之
     類的東西,不妨也到跳蚤市場或別人家參觀、參觀,再慢慢挑選。

     你或許覺得這種事很新奇、不可思議,但事實就是如此。譬如說你有一
     個九歲大的兒子,整天吵著要腳踏車、棒球棒...... 要這個要那個。
     你算一算要花掉不少錢,可是如果你去跳蚤市場或者人家家裡買這堆東
     西,就可以省下不少錢;而賣方不但可以因此得到一筆小錢,也可以順
     便將家裡不要的東西清一清。

     跳蚤市場跟自家拍賣一模一樣,不同的是門庭若市,有很多人賣也有很
     多人買。那是在一個非常大的廣場,有室內也有室外,你可以隨意開著
     車,載著你要賣的東西到那邊去,給場地管理員一些管理費後,就可以
     把東西卸下來「開店」了。

     對加拿大人來說,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吃飯一樣自然。


前衛觀點是惜福

     
     加拿大賣的車比台灣便宜很多,我在溫哥華常常看到很多台灣、香港去
     的學生開著Benz、BMW 等高級車;然而加拿大當地年輕人大部分則都
     開二手車,或是新的但便宜的美國車、日本車。

     很多加拿大人都很奇怪這些新移民學生為什麼還要上學?這些新移民靠
     著父母親的錢過生活就好了,何必去讀書?甚至有不少台灣和香港去的
     高中生因此被學校的幫派恐嚇,被要求付保護費。

     我覺得加拿大人惜福的觀念蠻普遍的,像我有一個朋友的爸爸在當心理
     醫生,收入很不錯,我念高一時他就開著那輛福斯廂型車,直到我研究
     所畢業,十多年了,即使座椅早已破舊,一邊車門也壞了,他還是沒有
     換車。

     對於環境方面的維護,在加拿大如果有公司想要開發森林區或者水資源
     區,一定會遭到原住民和環保團體的抗議──在前往開發地的路上設障
     礙物、拉布條等。


愛護環境別猶豫

     
     其實,環保工作是要靠政府與民間共同來努力的。也許我們可以藉助外
     商的技術來創立資源回收公司,一方面可以增加不少就業機會,也可以
     回收很多的資源,減少垃圾以及延長掩埋場的使用年限,這不是很好嗎
     ?

     記得「賀伯」嗎?他讓我們想起所有的災害,也讓我們看到災害的起因
     ──就是我們自己!其實我們應該感謝他,因為他讓我們看到深藏已久
     的問題,看到問題的根源,以及思索解決的辦法。

     珍惜環境,就讓我們從此刻邁步吧!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