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黃木蘭
兒子經常提醒我:不要用「分數」來衡量他,
我雖然認同,卻沒有勇氣支持他的論點。
在肯定他勇於追求真知的態度,給予「愛的支持」後,
終於使他在面對龐大的壓力與誤解時,
能不被傳統的「分數」價值觀所擊倒!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板橋地方法院觀護人盧蘇偉師兄的演講,心
中掀起很大的震撼。
演講中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句句扣人心弦,尤其主講者以自身成長
經歷來描述現代父母應有的教養態度時,更令我不由地在內心激動吶喊
著:「兒子和我就是這篇演講詞的見證人!」
盧師兄在演說中提到:「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要擺出高高在上的威權姿
態;孩子在被尊重之後,才知道如何尊重別人。」
的確,威權主義正是現代教育的弊病。教書近二十年的我深覺,今日家
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均有所偏失;徬徨無助的父母視教育子女為苦差事,
想要離開教職的老師也與日俱增。
然而,最可怕的是大家未找出病源,仍依賴傳統的威權方式來帶引孩子
、教育學生,期盼他們彬彬有禮、個個傑出。
「別以為孩子的生活經驗少,學識不如成人,就漠視他們的潛能;父母
不妨陪著孩子再一次成長,時時向孩子學習。」盧師兄這番話真是於我
心有戚戚焉!
兒子經常提醒我:不要用「分數」來衡量他,他絕不會因考試失誤而減
損一分自信心,他會反省,並找出更好的讀書方法。
最初,我總以懷疑的心來思考這個問題;漸漸地,從日常生活中,我發
現兒子的確有融會貫通的本領。
兒子曾教我如何將一批需冷藏的針藥,從台北運到台南的方法──
步驟一:先到麵包店買保麗龍蛋糕盒放置針藥。兒子告訴我:水無法穿
透保麗龍盒。
步驟二:買冰塊放在盒內,冰塊上要多灑一些鹽。兒子解釋:鹽巴可降
低冰塊溫度。
步驟三:買一個比保麗龍盒稍大的紙箱,將密封好的保麗龍盒放入紙箱
中,接著,把冰塊放在保麗龍盒上面,同樣撒下鹽巴。兒子特別叮嚀:
千萬不可將冰塊放在保麗龍盒四周,因為冰塊的冷度是往下降的。
果然,這批需冷藏的針藥,安全地從台北空運到台南機場,再由他爸爸
開一小時的車,將針藥完好無缺地送達家中。
我問他:「怎麼懂得那麼多?都是教科書上的知識嗎?」
他說:「不一定,我懂的東西有時是超過教科書的範圍。學校考試測不
出我真正的程度,而我又不願向『死背』屈服。」
我終於明白兒子為何認為用「分數」來評量他是不公平的。
盧師兄又說到:「智慧來自於煩惱!」乍聽之下,相信很多人難以體會
這句話的涵義。
巧的是,人本教育基金會史英教授也曾做過類似的提醒:「父母愛子女
的心都是同等的偉大,當那『愛之深,責之切』的手正要伸出去處罰孩
子時,趕緊放下──父母要以感激的心情來面對孩子犯錯的行為,因為
孩子赤裸裸地將錯誤呈現在父母眼前,正是父母思考如何教育孩子的最
佳時機。暫時的體罰不能根治,反而使問題如癌細胞般繼續擴大蔓延。
」
這就如同醫生若能確實掌握病患的病因,對症下藥,只要不是絕症,病
人沒有不痊癒的道理。
自從兒子上國中以來,就不斷出些「無解題」來刺激我。
例如,他對國文試題中的「解釋」一大項,須一字不漏的做答,才能得
到滿分,產生極大的疑惑──他認為即使花再多時間背下那些定義,國
文程度也不見得會增強,不如把時間拿來研究如何增進國文能力。
因此他希望我能默許他不死背定義,如果他能用自己的話寫出同樣意思
的辭義,即使不能獲得分數,也不要責怪他。
我內心雖然贊成他的看法,卻沒有勇氣支持他的論點,並為此一無解題
,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到處尋覓輔導專家,期望找到啟示的曙光。
果然,在觀賞完一套探討教育弊端及改革的錄影帶後,我豁然開朗,心
中疑團撥雲見日。
原來在升學主義掛帥的風氣下,我們遺忘了「好奇、求知、詢問、思考
、求證」是自然的學習過程;我們的教育只教會孩子與成人以「分數」
來評量一個人的成就。
可憐的孩子在進入國中後,無奈地承受無數次大小考試的煎熬,而成功
的果實(一般人眼中的考高分)畢竟只是少數人的專利,大多數的孩子
不是被遺忘的一群,就是在自卑中默默地成長。
此時此刻,兒子的人際關係、學業成績都亮起了紅燈。所幸,父母、師
長的威權不能嚇止他追求真知的勇氣;為了證明他的論點是正確的,他
拒絕小考,日常小考的平均成績不是不及格,就是根本沒參加考試。
他把段考當作讀書的目標,按照自己的時間表、讀書方法,以及體力所
能負荷的情形來應付。
事實證明,進入班上平均水準之上的行列,根本難不倒他。
他經常在班上問些奇怪的問題,被師生視為「異類」、「智障兒」,然
而,只要一有機會讓他發表高見,已被噓聲噓慣的他,從不退縮。
在一次公民課上,他高談闊論對教育改革的想法:
第一、學生入學時先依自己的意願,再經老師的審核與篩選,將具有潛
能的學生,分發到各科(含體育、美術、音樂、家政、工藝等課程)的
資優班上課,其他科目仍留在原班上課,吸收基本知識。
第二、每學期對老師做一次嚴格的考核,以提升教師素質。審核的對象
與百分比是:學生百分之三十、家長百分之四十、校長百分之四十。老
師的考績須達到百分之六十以上,才算及格,否則需再改進。經過兩、
三個學期後,失職的老師若未改善,校方或上級應出面讓老師停職、停
薪。
姑且不論他的想法成熟與否,他的問題間接刺激我這做母親的成長,「
煩惱」終於昇華成智慧!
他小小年紀能有如此大無畏的精神,激勵我勇敢地站出來,大膽地向他
告白──願全力支持並尊重他真正求知的行為。
就在我允許兒子依循他自己的方式,去記憶國文解釋定義的同時,我反
問他:「如果媽媽不答應你的請求時,你會怎麼辦?」
他毫不遲疑地回答:「我還是朝著自己的理想去努力──我不『死背』
解釋定義。」
我好奇地再問:「那你又何必徵求我的意見呢?」他斬釘截鐵地說:「
我就是要你的支持!」
難怪古文版的《三國演義》天天伴著他上學,他會利用空餘時間,偶爾
閱讀一小段,國文程度的改善是指日可待的!
不願被考試束縛的他,可以花上一整晚的時間,用六張投影片畫出上古
時代歐亞非各帝國的版圖,比較各國的勢力大小範圍、重疊的領土、時
間先後順序,以便了解現代國家與古代帝國間的關係。
他也可以坐在電腦前,花上八個小時,把段考範圍的內容重新分析、歸
納,整理成筆記,用列表機印出,從容地去應付考試,多半凱旋而歸!
諸如以上的小故事,俯拾即是,因此我鼓足了勇氣,陪他一起面對傳統
價值觀的挑戰。
支持的魔力無限地膨脹著,兒子讀書方法的創新,更令我歎為觀止!就
是這種勇於嘗試、實驗、求證的務實經驗,支撐著他努力不懈,不被傳
統的「分數」價值觀擊倒!
我這做母親所能做的,只是陪伴他一起掙扎、成長、面對外在龐大的無
形壓力與誤解,在夾縫中,無怨、無悔地謀得一席生存與發展的空間!
從某個角度來分析兒子的「異常」行為,似乎是青少年狂飆期的正常反
應;從另一個角度來欣賞,一個國中的孩子,為何有「雖千萬人吾往矣
」的勇氣,敢與積重難返的「傳統」抗爭到底?
剎那間,感恩的念頭湧上心頭!若沒有惡劣的環境與周遭持反對意見的
人事,要想破繭而出,談何容易?
以往怨懟的心情逐漸退去;今後我願和兒子攜手並進,把握學習的契機
,以求人生的圓融。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上一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