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禪】 關鍵三年

       ◎ 文/盧蘇偉(板橋地方法院觀護人)


      孩子的人格成長,和撫育者的特質與態度有很大關係,

      尤其,三歲之前的教養很可能決定孩子的一生。


      國外有一則以猴子為對象的心理學實驗──在剛出生的三隻小猴中,
      兩隻分別給予布偶與鐵絲網做成的媽媽,另一隻留在母猴身旁,除此
      之外,其他客觀環境都一樣。

      經過一段時日,實驗者發現這三隻幼猴的發展有很大的差別,尤其在
      情緒上的表現最為明顯;時間再延長,「鐵絲網媽媽」撫育的小猴在
      生理健康上和「布偶媽媽」撫育的孩子出現明顯的差異,而最健康的
      是由母猴撫育的幼猴。

      這個實驗證明了:在動物的成長期間,關懷、溫暖與食物是同等重要
      的,尤其是在初生到幼年這個階段。
      
家有全職媽媽,親子問題少

      每當有人問我,孩子為什麼和父母不親近,甚至叛逆不受管教時,我
      第一個想了解的是這個孩子三歲之前教養的情形──是由保母帶、由
      親人代為撫育,還是親自照顧?

      從中,我獲得了粗略的結論,親子關係在長大之後呈現惡劣狀況的程
      度,依序為:

      一、交由保母(親人)帶,數月才探望一次;

      二、交由保母帶,每週固定帶回家一次;

      三、交由親人帶,每週固定帶回家一次;

      四、交由保母或親人帶,每天帶回家;

      五、自己帶養,但在家中工作;

      六、全職媽媽。

      如果,親自帶孩子真的有困難,那麼,白天送去保母(親人)家,晚
      上最好還是接回來。

      父母上了一天的班後,晚上又不得休息,似乎很殘忍,但是,父母的
      角色是決不能暫代的;如果不幸,保母在人格、家庭等方面的狀況都
      極不穩定,那負面的影響就更大了!

錯失三年,遺憾多多
      
      孩子的人格成長和撫育者的特質與態度有很大關係,尤其,三歲之前
      的教養很可能決定孩子的一生。

      我們或許有無數的理由:爸爸工作太忙、媽媽需要進修……,但孩子
      「最重要」的教養時間只有三年,這三年的錯失很可能造成親子間的
      許多遺憾,而父母卻仍不自知呢!

      父母是「人性的工程師」,可要好好的扮演好這個角色,不能偷工減
      料喔!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