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曉雯
父母對孩子的愛很少說出口,
但卻時時流露在不經意的動作上……
清晨兩點多,人們早已安然進入夢鄉,十七歲的小傑和朋友看完午夜
場電影後,學著劇情,在車少人稀的寬廣馬路上飆車,隨著速度加快
,血氣方剛的心也高昂馳騁著……
同一時刻,小傑的家燈火通明,雙鬢漸白的父親在客廳來回踱步,母
親無助地望向窗外,稍一聽到機車聲就衝出去──看是不是兒子回來
了?
「你到哪裡去了?」
「你知道現在幾點了嗎?為什麼不打一通電話回來?」
「你知道我們有多操心?」
「哪一個高中生像你這樣整夜在外遊蕩不回家,難怪書會讀不好……
」
小傑一進門,父母將所有的擔心化為憤怒,聲聲的指責與質詢讓小傑
煩躁的不吭一聲。
在一句嚴厲的責罵下,小傑終於不服氣的頂嘴:「沒關係,你們再繼
續罵,如果你們認為我已壞到無藥可救,大不了我就搬出去住!」
「你要搬出去就搬出去,我不會攔你的!」
「砰!」一聲,小傑離家出走,父母呆坐客廳,空氣彷彿就此凍結住
了!
※ ※ ※
小傑和爸爸都是今夏高中親子營的學員。鑑於現今社會親子關係日益
緊張,慈濟自民國八十三年起即開辦國、高中親子營隊,藉由感性的
課程安排,讓父母和孩子在傾訴與傾聽中發現彼此的心聲,在角色扮
演的互動中體諒對方的處境。
「孩子半夜高燒,父親急忙背著翻山越嶺尋醫……孩子長大後,買了
第一部車,載著爸爸去兜風,卻永遠忘不了爸爸的肩膀是他一生最好
的依靠……」
這幕寫實的汽車廣告,勾起了許多人的童年回憶。曾漢榮教授表示,
父母對孩子的愛很少從口中說出,但卻流露在不經意的動作上:晚上
為孩子蓋被、為晚歸的孩子留飯菜、孩子病了,他們比誰都緊張……
「愛,是不是很難說出口?」
「爸爸媽媽們想一想,你們有多久沒有抱過孩子了?」
「想想孩子小的時候,小小的雙手,小小的腳丫,你是怎樣捧在手上
逗他笑、逗他玩?」
「你們知道心目中的寶貝已經長大了嗎?」
「你感受到孩子一天天的不一樣了嗎?」
「孩子們,你有多久沒有抱過你的父母?」
「你有多久沒有在媽媽的懷裡撒嬌?」
「你有多久沒跟爸爸媽媽一起出去玩?」
「你有沒有在他們身上看到歲月的痕跡?」
「你有沒有發現爸爸的頭髮白了,媽媽也戴起老花眼鏡了呢?」
「依然只牽你的手」的音樂旋律輕輕迴盪會場,燈光熄了,親子從手
牽著手、臉對著臉,到相擁在一起,隨著郭孟雍教授感性的對白,想
想成長的路程、感受親子間親密的肢體語言,心靈的對話逐漸地將阻
隔在彼此間的牆融化了!
「成長轉型中的孩子是很辛苦的。」徐美惠老師提醒父母。
身高體重的發展已耗去他們大部分能量,還得拿出精力面對課業;內
外承受的壓力,常讓孩子產生莫名的焦躁,他們並非天生懶散、或故
意反叛,而是不得已的!
「孩子小時候是那麼乖巧可愛,為什麼現在動不動就頂嘴、擺臉色?
」憂心的爸媽總是不斷問著,「我到哪裡去找回那個乖小孩……」
可是,孩子的成長是不可能回頭的啊!當他極力否定爸媽的同時,也
正在做一種宣示:我長大了,我有自己的主見,我要擁有自己的天空
。
「孩子的獨立宣言或許激烈、直接,但這是無法阻攔的狂潮;既然如
此,何不接受他的改變,給他機會、讓他練習成為一個真正成熟的人
?」
因為是父母,所以要比孩子有著更大的寬容與慈悲,「不要害怕認錯
,不要害怕被拒絕,耐心地陪伴著,他們會更加順利地長大。」
所有憂慮的爸媽們啊!不必急著尋找以前那個乖小孩,他一直沒有離
開,帶著寬容去期待吧。瞧,他不就又回來了嘛!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上一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