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葉文鶯
「用心規畫的硬體大家都很容易看到,
但照顧病人所付出的心血,更令我們自豪!」
心蓮病房主任王英偉醫師期待未來慈濟醫療志業體
能更擴大國內安寧照顧的服務範圍,
「希望這有別於一般性醫療的照顧方式,
終能普及全世界!」
親自參觀又或者聽過心蓮病房簡介的人,總是稱讚:「設備真是太好
了!」其中,還曾聽聞一名訪客說:「有這種病房,連我都想來住!
」
「用心規畫的硬體大家都很容易看到,但是照顧病人所付出的心力,
這種『軟體』更令我們自豪!」心蓮病房主任醫師王英偉滿懷信心地
肯定安寧療護的工作一定會愈做愈好!
※ ※ ※
回憶慈院設立安寧病房的過程,王英偉說,家庭醫學科幾位醫師八年
前曾提出此構想與上人討論,當時,上人覺得中國傳統觀念認為在家
中往生、身旁有親人陪伴才是善終,所以鼓勵由居家照顧做起。
三、四年前,家醫科、放射腫瘤科、公衛室、社服室等有心於安寧療
護人員組成討論會,定期吸收有關臨終關懷、靈性照顧等課程;民國
七十九年,馬偕醫院開辦國內第一家安寧療護病房之後,慈院籌設心
蓮病房的時機才逐漸成熟,居家安寧照顧與病房安寧療護也得以相互
結合。
院方派員赴日觀摩不同性質的安寧療護機構,同時也多方參考國外的
資料。「硬體規畫可以參考他人,軟體則要自己更加用心,朝本土化
發展,做出民眾可以接受的方式。例如考慮國人飲食、用藥習慣,以
及對病、死的傳統觀念,總之,要配合病人的想法來照顧他們。」
「從日本回來,又遇到岳母生病,出現許多症狀,讓我們經歷家屬的
徬徨和擔心;對我來說,岳母生病、往生、後事的處理都給我一個很
好的機會教育,好像是她離開人世前特別引導我走一段安寧療護的路
程。」王英偉說,如果他一直是個醫師的角色,可能無法深入家屬的
感受。
※ ※ ※
為了讓病人得到親切、妥善的照顧,「病人不是一個床號!」是醫療
團隊的共識,他們若不是直稱病人名字,就是暱稱某某婆婆、爺爺等
等。護理人員和志工雖有輪班,但是他們必須「認養」一個病人,以
建立延續性的照顧,不是只有在當班時才負責。專責的「主護」還必
須掌握病人的問題所在,一遇到問題馬上與其他成員商討可行的方法
執行。
「只要對病人有好處,就是好方法。我們在討論的時候常進行腦力激
盪,任何看似不可能的點子都可以說出來,不會被批評,因為這可能
引發另一個可行的辦法。」王英偉不但鼓勵大家多出點子,自己更是
個「點子王」。他們想出來的辦法有:把美容蒸臉機器拿來給病人蒸
腳,達到熱敷效果;中藥滋味苦不堪言,製成果凍照樣有效;香精療
法或可幫助失眠病人入睡;出院病人不但有一張病友卡,病房所給予
的專屬醫護箱內還附帶一個叫人鈴,方便病人隨時召喚家人……
另外,醫師也會參與每天早上護理人員的交班,融合護理人員、病人
和家屬的意見;每一本病歷上附有追蹤計畫表,加強醫護人員之間的
互動,「有時候病人的問題無法完全解決,例如症狀控制、人際衝突
、家屬的意見等等,醫療團隊可能會顯得無力,這時團隊支持的力量
就有助於減輕壓力。」
「心蓮病房的工作人員為病人所做的事,往往比一般病房來得多,包
括病人往生後事、家屬悲傷輔導,心理負擔比較大。在心蓮病房住院
的病人一定會往生,我們看起來好像一點成就感也沒有,但是安寧照
顧的精神就是要幫助病人有尊嚴地走完最後,讓家屬的心情也能夠調
適得很好,這就是我們的成就感。安寧療護所強調的不是治療,而是
照顧!」
※ ※ ※
「有次會議中,衛生署希望針對國內安寧療護的品質做評估,我們開
玩笑說,可以有一個不成文的評估標準,那就是看我們的病人家屬是
不是日後還想回來病房看看。」
王英偉笑說,心蓮病房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家屬會在往生者頭七或一段
時日後,帶著水果或蛋糕回護理站謝謝大家;其中,亦不乏有心回來
當志工者,甚至有人還詢問可否捐款回饋病房,可見他們對於病房服
務的信任與支持,而這正好回應安寧療護的精神所在:病人走得很自
然、舒服、有尊嚴,家屬也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度過悲傷。
心蓮病房成立一年,王英偉給團隊打氣說:「我們要有接受失敗、接
受衝突,以及克服困難的勇氣;所謂團隊精神,不是把事情做完就好
,而是要不斷摸索如何才能把事情做好,大家相互激勵!」
此外,他也期待加強靈性照顧的專業,以廣泛照顧不同信仰的病人,
他認為人生最後這段路需要不同宗教背景的人來帶領病人走過「死亡
幽谷」,而「靈性照顧」是一項專業,醫師、護士的幫忙畢竟有限。
針對未來安寧療護的推廣方向,王英偉認為慈濟醫療志業體勢必會擴
大國內安寧照顧的服務範圍,向來處世樂觀的王主任笑說:「希望這
有別於一般性醫療的照顧方式,終能普及全世界!」
◎文/葉文鶯
一位家住台中的病人在病情穩定之後出院,有一天情況惡化,被家人
送到附近醫院,醫護人員立刻為他急救。這是一個慘不忍睹的結局,
病人沒有活過來、家人傷心不已,心蓮病房團隊成員聞之,更是於心
不忍。
住進心蓮病房的病人家屬通常要簽寫一份同意書,同意當病人危急時
不要求急救。不過這項約定對暫時出院的病人而言,可能會因家屬的
態度和醫療系統的配合不易,而在死亡之前遭受不必要的「酷刑」。
為此,居家安寧護士秀如靈機一動,仿照一般病友卡設計成「心蓮病
房病友卡」,卡片中有小字說明病人正接受安寧療護,若發生任何不
適,請為之聯絡心蓮病房。
這張大約八點五乘以七點五公分的小紙片,可和健保卡放在一起,如
此,即使在緊急狀況下進到急診單位,也知道這樣的病人是不做心肺
復甦術(Do No Resuscitation, DNR)的,他們必須「手下留
情」。
病友卡設計出來以後,心蓮病房主任王英偉還特地拜訪慈院急診室主
任胡勝川,溝通這項與急診室完全不同的醫療作法,務必要讓心蓮病
房成為這群末期病人的第一線、連續性的醫療服務單位!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上一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