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謝慈濟按時寄來《慈濟》月刊。
每次寄來的雜誌,我們全家都讀了好幾遍,特別是社論和上人的開示
,對我啟發很大,深受教育,更學會怎樣做人處事;每期的隨師行記
是讓我們全家了解上人行善、關心慈濟志業、為慈濟志業忘我工作的
實錄。
透過幾年來和《慈濟》月刊的接觸,使我體會到全體慈濟人的努力,
這是因為《慈濟》月刊宣揚慈濟精神,使人了解慈濟、熱愛慈濟和關
心慈濟,我祝福《慈濟》月刊越辦越好。
另,我想貴刊能否刊登一些醫療保健小常識及一些與困難和疾病奮鬥
的勇者。以上一點看法不知妥否,請指教。
晉新民(安徽)
自八十一年初夏參加慈濟檀施會員以來,每月都按時收到月刊,恰好
我也已從公職退休在家,較有空閒,每期月刊我都一字不漏地磋磨細
讀,並傳給家人輪閱。
月刊涵蓋慈濟四大志業最新動態,既是慈濟人的傳播媒介,也是團結
慈濟人的精神堡壘。
封面第一頁「靜思晨語」是上人的隨機開示,因緣善導,句句富藏機
,他以平淡之語談現實之事,引人入勝;另「隨師行記」是上人當月
衲履足跡,日日之行事間,普照上人睿智,常以出世之心談入世之事
,語誠而敬,隨意俯拾,都是我最喜愛恭讀的。
其他各欄內容亦豐富,格調新穎,是慈濟人共修耕讀的好園地。
蔡滄海(台南)
我是慈濟網路忠實讀者,很高興能在網路上看到《慈濟》月刊這麼好
的文章,不知三五0期之前的月刊,是否也能上網與網有共享?
Julia
謝謝您對《慈濟》月刊的愛護,三五○期之前的月刊因未存電子檔,
無法上網,實感遺憾和抱歉!但慈濟台北分會文史部,藏有第一期至
今的《慈濟》月刊,非常歡迎您隨時來閱讀。
編輯部 敬上
《慈濟》月刊猶如一盞明燈,指引我加入慈誠隊,成為見習隊員,也
與同修一起成為培訓委員;我雖是慈濟的幼稚園生,但月刊讓我領悟
上人所說的「運動場是圓的,不怕慢,只怕站。」
我不放過月刊上的每一篇文章,那是上人的開示與教誨,那是師兄姊
用愛鋪著路走過慈濟三十年的辛酸血淚、經驗分享與長情大愛,篇篇
扣人心弦,也是這混亂社會中的一股清流。
委員的勸募工作不只是募款而已,更要募心。《慈濟》月刊的精彩篇
章,正是我與會員話家常的引言,而感人的故事往往打動會員的心。
感謝月刊帶給我無窮的希望,也感謝月刊伴我與同修一同成長。
廖明泉(台北)
接觸慈濟之前,我是個處事一絲不苟、講求積極有效率的人,不熟悉
我的人都很欣賞我,親近的人則感壓力沈重;尤其是我最愛的老公,
受害最深,無論他如何與我溝通,我仍一味地執著,日子當然過得很
不快樂。
感謝親愛的小妹送我第一本《慈濟》月刊及《悟》的錄音帶,開啟我
蒙蔽已久的心靈,逐漸修養自己,並用心地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對
人、對事均能善解、包容,且將學習心得與人分享,散播愛與真善美
的理念。
每當心情不佳,或遇到挫折困擾時,我都會趕緊拿出月刊來讀,感覺
像吃了定心丸,所有的煩惱及不愉快自動消除,回復心平氣和。
每個月一字一句體會月刊中充實的內容,已成為我生活中最大的期待
與收穫。
林菊花(苗栗)
諸位大德: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慈濟》月刊的愛護與支持。
為了將美善的種子散播的更廣更遠,三十年來,《慈濟》月刊在內容
、插畫、攝影、紙張以及美編設計上力求改進,製作成本也持續增加
;然而卻始終維持「免費贈閱」。
由於近兩年郵資大幅調漲,為減輕基金會的負擔,並基於珍惜資源、
避免造成退件等浪費,懇請諸位大德一秉愛護月刊的心,儘量以自取
替代郵寄。
欲郵寄索閱者,可自即日起劃撥郵資一百六十五元(一年份)至「心
蓮專戶」,未劃撥郵資的讀者,明年元月開始,將不再寄發;慈濟各
分支機構暨聯絡處均有擺放《慈濟》月刊,歡迎免費取閱。不便之處
,祈請見諒!
走過三十年,月刊不敢自喻已成熟、茁壯,在證嚴上人呼籲會眾「將
心歸零,重新出發」的同時,月刊亦願以學步的心,勇敢邁前,並祈
望您續賜鞭策與鼓勵!祝福您
福慧雙修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敬謝
郵撥帳號:06562443
戶名: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心蓮專戶」
請註明:《慈濟》月刊郵資